第0902章 千人千面-《北頌》
第(2/3)頁
由于他們押送的東西比較多,所以行路的速度并不快。
從遼陽府到上京城,以及是半個月以后了。
進入到了已經更名為臨橫府的上京城地界以后,寇季和王曾看到的百姓有了不同。
在遼陽府等府地界的時候,他們看到的都是一塊塊新開墾出的良田,以及零零散散的散落在廣闊無垠的良田中的百姓和俘虜。
到了臨橫府以后,寇季和王曾看到了一塊塊長滿了莊稼嫩芽的良田。
在良田邊上的大道上,有百姓們挑著擔子在出售一些籮筐、籃子等物。
越往臨橫府府城,大道兩邊叫賣的百姓就越多。
朝廷將百姓們遷移到了此地以后,只分發了一些簡單的農具,以及遼地原有的一些屋舍。
除此之外什么也沒有。
百姓們是勤懇的,他們在種植完了莊稼以后,就憑借著各自的手藝,編制了一些籮筐、籃子等物拿出來售賣。
編制籮筐和籃子的手藝,并不是什么稀罕的手藝。
原材料基本上就是樹枝、竹條、藤曼等物。
幾乎沒有多少成本。
民間會這項手藝的人很多。
所以出現在市面上最多的就是籮筐和籃子等物。
由于此地的百姓在大宋的時候是赤貧的百姓,所以他們手里并沒多少錢財。
所以交易的時候用的錢財很少。
幾乎都是以物易物,又或者用俘虜來抵賬。
比如一個小籃子值五文錢。
有人一口氣拿了四個籃子,就可以讓自己家里的一個俘虜,去對方家里做工兩日抵賬。
又或者將自己家里分配到的馬匹,借給人家使用兩三日抵賬。
良田里的莊稼,可不是種下以后就完事了。
中間還要鋤草、松土,旱時還要挑水灌溉。
所以百姓們在種下了莊稼以后,還要時不時的去田間勞作,以助莊稼茁壯成長。
所以百姓們即便是將莊稼種下去了,也需要勞力。
特別是將草地開墾出了良田的第一年,地里的野草總會在不經意間冒出來,所以經常要去鋤草。
距離臨橫府遠的,幾乎都是百姓在叫賣。
距離臨橫府近的,不僅有百姓,也有一些商人參雜在其中。
寇季稍微打量了一眼,大多是鹽商和皮毛商。
鹽商們背著鹽袋子,在百姓們中間穿行,時不時的放下鹽袋子,跟百姓們交易。
百姓們有錢的給錢,沒錢的可以賒賬。
待到了秋收以后,用糧食抵債。
用糧食抵債的話,鹽商們會將糧食壓在一個極低的價格上。
到了秋收以后,鹽商們賺的可就不是一點點賣鹽的錢。
百姓們每一戶最少都有一千畝地,秋收的時候收的莊稼必然不會少,所以不怕鹽商在這個上面占便宜。
鹽商們也不怕百姓賴賬。
畢竟,鹽鐵都是官營的。
幾乎能做食鹽生意的,背后都有官府的影子。
所以百姓們跟鹽商交易的很愉快。
寇季一行人入了臨橫府,看到的就是更加熱鬧的生意場。
賣什么的都有。
寇季和王曾甚至還看到了兩家書鋪。
誰能想到,短短幾個月,曾經空無一人的上京城,再此繁華了起來。
寇季和王曾幾乎可以肯定,以后的上京城,恐怕要比以前的上京城要繁華。
因為他們在入城的時候,看到了許多商人運送著大批的貨物進入到了上京城。
“此地的百姓們買得起嗎?”
寇季和王曾二人入城以后,心中同時生出了一個疑問。
他們在見到了臨橫府知府以后,臨橫府知府給了他們一個答案。
“百姓們當然買得起。”
臨橫府知府,一個三旬中年人,名字叫錢通,以前是房陵的縣官,被魏王府一脈欺負的十多年也沒有升官。
魏王府一脈被處置以后,錢通開始展露頭角。
先后任職過一任知縣,兩任知州,最后被升遷到了臨橫府出任了知府。
寇季和王曾聽到了錢通的話以后,一臉狐疑。
錢通也是一個人精,看到了二人神情以后,不等二人開口,便趕忙解釋道:“不瞞王相,寇相,下官準備用錢財收購百姓們秋收以后的余糧。
此事下官已經跟百姓們通過氣的,如今各州知州正在核算臨橫府內開墾出的良田。
隨后會根據他們開墾出的良田,核算出一個他們能夠發售的余糧的數目。
為了避免天災人禍出現,下官還會在數目核算出來以后,再減五成。
減了五成以后,下官會用錢財預購百姓們手里的余糧。
百姓們很快就有錢了,有了錢自然就能買得起這里的東西了。”
錢通之所以稱呼寇季為寇相,那是因為寇季樞密使的職位,也算是相位,只不過性質跟呂夷簡等人的不同,所以很少有人如此稱呼。
寇季在聽完了錢通的話以后,沉聲道:“此事你一定要從頭盯到尾,千萬不能發生官欺民的事情。
更不能借此壓榨百姓。
若是發生了官欺民的事情,或者壓榨百姓的事情,坐鎮此地的禁軍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錢通聽到了此話,一臉苦澀,“寇相說笑了,張相隨后就會坐鎮此地,此地還有跟下官平級的巡察使在。
下官可沒那個膽子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欺壓百姓。”
寇季聞言,點了點頭。
王曾則盯著錢通道:“你哪里來的錢夠買百姓的糧食?”
錢通急忙道:“下官將上京城內那些無主的宅院、商鋪發賣出去了。”
王曾微微皺起了眉頭。
錢通又急忙道:“其實下官最初也沒想著發賣那些無主的宅院和商鋪。在下官到任了以后,從渤海府那邊過來了一批商人。
他們非要出錢買下此地的一些宅子,說要住一住遼國的王爺府和公主府過一過癮。
他們還告訴下官,寇相說過,遼地的宅子都可以發賣。
下官一聽是寇相許可的,就將宅子賣給了他們。
誰知道,他們住進去的第一天,就發生了一件大事。
有商人在一座遼國勛貴的府邸內發現了一座密室,密室里堆滿了古董字畫。
價值難以估量。
于是乎一傳十、十傳百,各地的商人都蜂涌過來了。
上京城的宅子、商鋪,也都賣空了。”
說到此處,錢通小心翼翼的道:“下官覺得,這些宅子和商鋪空著也是空著,賣出去換成了錢財,一部分可以交給朝廷,另一部分可以用來建立糧倉,收購百姓的糧食,盡快的將臨橫府內的常平倉建立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