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2章 千人千面-《北頌》
第(3/3)頁
只要今年臨橫府不鬧天災。
下官有信心能在臨橫府內建立十六處常平倉,并且可以用糧食堆滿它們?!?
王曾聽完了這話,沒有言語,而是側頭看向了寇季。
寇季聳了聳肩膀道:“我手下的兵馬不是什么專業的搜捕手,在查抄此地的時候,難免會有疏忽。
所以被人趁機撿了漏,怨不得任何人。
至于錢通剛才所說的,發賣宅子、商鋪,是我許可的,此事不假。
我們既然拿下了此地,并且要治理此地,就應該讓此地盡快的繁榮起來。
而不是讓此地長期的窮苦潦倒下去?!?
王曾長嘆了一聲道:“老夫知道非常之時,該用非常之法。可便宜了那些商人,老夫心里實在是不是滋味?!?
在王曾心里,便宜百姓可以,便宜商人絕對不行。
寇季坦言道:“人家又不是犯法得的那些古玩字畫,人家可是合法賣過去的?!?
王曾又嘆了一口氣,沒有再多言。
寇季見此,看向了錢通道:“你做的不錯,我面見官家的時候,會向官家提及你的功勞。”
錢通大喜,向著寇季和王曾躬身施禮。
“多謝王相,多謝寇相……”
這廝也是一個人精,不僅會辦事,也會做人。
明明是寇季說會向趙禎提及他的功勞,可他卻將寇季和王曾一起感謝了。
寇季笑著擺擺手道:“行了,下去讓你們的人準備準備,讓他們安頓好跟隨而來的將士,并且劃撥出一塊營地,供留守此地的禁軍將士駐扎。”
“下官馬上差人去辦?!?
錢通答應了一聲,立馬吩咐身后的一個佐官去照著寇季的吩咐辦。
然后他自己帶著寇季和王曾在上京城內巡視了起來。
在巡視的過程中。
錢通有意無意的將話題引到了渤海府。
“寇相啊,渤海府那兩個家伙不地道啊。他們仗著他們渤海府有商稅上的減免權,愣是將趕到關外的商人的稅收了個干凈。
能收的稅,他們一個也沒有錯過。
弄的下官這邊想收個稅都難?!?
錢通小聲的抱怨著。
寇季聽到此話,嘴角抽搐了一下。
蘇洵和包拯兩家伙的心還真黑,居然把能收的稅他們全收了。
他們就不怕此地的知府們聯合起來弄死他們兩個嗎?
不等寇季再此開口,錢通又道:“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渤海府給商人劃撥了好大一塊地方,讓商人存放貨物。
以至于商人們把渤海府當成了扎根的地方,將臨橫府當成了一個驛站。
您別看著臨橫府商人眾多,他們幾乎都是從渤海府過來的。
他們不僅現在要收商人們的稅,以后還要長久的收下去。
完全不給下官活路啊。”
王曾聽完了錢通的話,不咸不淡的對寇季道:“再讓你兩個學生這么搞下去,以后他們在此地就成了眾矢之的了。”
錢通聞言,一個勁的在一旁點頭。
寇季淡然笑道:“到了明年,渤海府的稅收就會恢復如初。”
錢通聽到此話,長出了一口氣。
王曾也沒有再說什么。
入夜以后。
錢通擺了一桌酒菜招待寇季和王曾。
酒菜并不奢侈,但卻十分美味。
看得出錢通在此事上費了不少心思。
王曾十分難得的開口夸贊了一番錢通。
酒足飯飽以后,他們各自回房睡下。
翌日。
寇季依照提前商定好的布署,留下了一支禁軍坐鎮此地,然后帶著剩下的兵馬離開了此地。
在離開之前。
錢通將他販賣宅子和商鋪所得的一部分錢財,交給了寇季,讓寇季幫忙押送回京。
寇季覺得錢通不錯,就將他們此前繳獲到的一些剩余的布料,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錢通。
一行人再次上路。
越往西走,看到的府、州、縣越繁華。
其中最繁華的就是渤海府。
蘇洵和包拯兩個人,借著渤海府臨海的優勢,將商業上能發展的都發展了起來。
他們不僅借著稅收的優勢,吸引了不少商人。
還在海邊上建立了幾處碼頭,供給商船們停泊。
并且還搜刮了一些船只和匠人,建了一些船廠,發展起了捕撈業。
蘇洵和包拯二人將渤海府弄的太好,占盡了優勢,有人自然就生出了嫉妒。
于是乎,寇季和王曾一行人跨過了古北口以后,沒看到什么夾道相迎的場面。
反倒是有人暗中派人送了一封‘檢舉信’給寇季和王曾。
信中提到,蘇洵仗著自己是渤海府的知府,又仗著自己手里有減免稅收的權力,給自己的老泰山程家,大開方便之門。
程家以前在眉山只是一個中等的富商。
如今移居到渤海府以后,一躍成為了大富商。
不僅擁有五條大船的船隊,還在渤海府內擁有五處占地面積極大的鋪面。
如今程家涉獵許多生意,用日進斗金形容也不為過。
王曾在看完了‘檢舉信’以后,將信遞給了寇季,詢問道:“你怎么看?”
寇季不以為意的道:“沒什么看法,不遭人妒是庸才。”
王曾遲疑了一下,低聲道:“程家……”
寇季瞥向了王曾,道:“蘇洵初任渤海府知府的時候,還是去歲臨近冬日的時候。當時我并沒有給他留下多少糧食。
他為了養活那些渤海府的俘虜,費盡了心思。
程家家主并不是心甘情愿移居到渤海府的,而是被蘇洵騙到渤海府的。
程家的五處宅子,以及幾條大船,都是蘇洵硬塞給程家的。
蘇洵借此從程家掏出了大批的錢糧,
養活了那些俘虜和隨后遷移過去的百姓。
他們只看到了程家現在起來了,卻沒看到蘇洵當初差點將程家的家產給折騰干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