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禎沉聲道:“尋常百姓以物易物,可是不會有賬冊的。” 寇季眉頭一挑,盯著趙禎笑著道:“民間以物易物的百姓,幾乎都是貧寒人家。官家難道還想在他們身上征商稅不成?” 趙禎一愣,抿著嘴不說話。 寇季笑著道:“朝廷征商稅,過稅千文取二十,住稅千文取三十。也就是說,低于千文的買賣,朝廷從沒有征收過商稅。 由此可見,朝廷從沒有在貧寒百姓身上征收過商稅。 我們也可以用千文起征。” 趙禎聽完了寇季的解釋,思量了起來。 寇季繼續道:“臣知道官家最關心的還是做假賬的問題。做假賬的問題,其實很難根治,也很難避免。畢竟民間做假賬的方式層出不窮。 我們根本拿不出一套完全能防止做假賬的收稅辦法。 所以我們可以推行稅票。” “稅票?” 趙禎一臉疑惑的盯著寇季。 寇季點頭笑道:“不錯,稅票。十貫及十貫以下的,我們都可以印刷成定額稅票,發給商戶。 稅票上蓋上地方稅務司的印璽。 錢財可以直接存入一字交子鋪。 十貫以上的,可以在買賣完成以后,到當地稅務司出具稅票。 地方稅務司需要出具的稅票,沒有面額。 用票由朝廷印發,數額由稅務司的人填寫。 用印也是稅務司。 稅務司的人,除了日常收稅在,還需要不定時出去監察商戶是否交稅。 每個月查一次稅票,每一季核一次季稅務和稅票。 在監察過程中若是發現商戶沒有交稅,可以對其做出罰款、封鋪、抄沒其家財等懲罰。 此外,每隔半年,可以核查一次買賣雙方的交易賬目,和一字交子鋪的存取記錄。 三方賬目核對,看看是不是存在著偷稅漏稅。” 趙禎愣愣的張著嘴,盯著寇季,他就像是聽了一番天書一般,眼中充滿了迷茫。 寇季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懂,連起來他也懂,可其中的優勢和弊端他卻十分懵懂。 寇季見此,笑著道:“官家現在不用細思,臣回頭會寫一封奏疏遞進宮。 臣到時候會在奏疏上詳細的陳述此事。 官家到時候看完了奏疏就明白了。” 趙禎緩緩點了點頭,在沒看到具體的奏疏前,在沒有搞懂寇季話里所有的意思前,他不發表任何見解。 他只是簡單的問了一句,“此舉能杜絕商人們做假賬?” 寇季笑道:“不敢說完全杜絕,但是能杜絕很大一部分。” 趙禎追問道:“具體多少?”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市面上我們能看到的生意,能杜絕七八成。 市面外的就不好說了。” 趙禎張了張嘴,有點想問市面外的為何不好說,但仔細考慮了一下,還是沒有開口。 他感嘆了一句,“能杜絕市面上七八成就不錯了。” 寇季笑著點了點頭。 趙禎又問,“我們拿回了商稅收稅權以后,就可以開始嗎?” 寇季搖頭笑道:“不行,必須等到縣學和府學設立以后。” 趙禎一愣,盯著寇季道:“四哥是怕此政令施行以后,底下大多數人不識字,在商稅上被人哄騙?” 寇季點頭,“那些個豪門大戶,其實我們可以不在意。可那些小門小戶的,我們還是要維護一二。 避免他們不識字,請人幫忙交稅的時候被人哄騙。 如今朝廷已經推行蒙學好幾年了。 蒙童們幾乎都識了字,正在學習簡單的文章。 再過一兩年,等蒙童們長的大一些,自然能為家里人分憂。 到時候我們就不需要擔心一些小門小戶的商人被人哄騙了。” 趙禎點著頭,感慨道:“蒙學是我們要做的一切的根基。” 寇季補充道:“蒙學就是我大宋一切的根基。 等蒙學徹底深入人心,那官家就不愁人用了。 也不用再擔心皇權不下鄉了。 到時候官家只需要多派遣一些人手去下發邸報,朝廷的每一項政令,都可以一字不漏的傳達給百姓。 那些個豪門大戶和地方衙門,就休想再欺上瞞下了。 也休想再拿百姓們要挾朝廷。” 豪門大戶之所以在地方稱王稱霸,就是因為他們家里大部分人識字。 朝廷的所以政令,都需要通過他們之口,傳給百姓。 而他們在向百姓們宣揚朝廷政令的時候,總是將一些對他們有益的告訴百姓。 對他們無益的,他們只字不提。 也正是因為如此,朝廷的政令即便是為百姓好,百姓也不知道。 甚至有些對百姓好的政令,經過了他們的曲解,變成了壓榨百姓的政令。 百姓們不知真意,在他們糊弄下,跟朝廷做起了對。 甚至幫著他們一起暴力反抗朝廷。 所以,蒙學是皇權下鄉,是朝廷真正掌控地方,為百姓謀福的根基。 趙禎聽完了寇季的話,臉上多了一些振奮,“等朕將其他各地的商稅收稅權拿回來以后。 朕就讓各地州、府,準備設立縣學和府學。” 寇季聞言,哭笑不得的道:“官家不必如此焦急。文制革新中的每一道政令,都需要時間。 我們也有的是時間。” 趙禎立馬道:“朕容不下那些蛀蟲多活一天!” 寇季苦笑著搖了搖頭,沒有再多言。 反正朝廷收回商稅收稅權,不是三兩日就能完成的。 即便是通過暗中撲賣的方式,最少也得一年。 要推行寇季所說的商法和商稅,也不是三五日就可以的。 光是稅務司有暗轉明,就需要解決很多麻煩。 因為有例可尋。 史書上記載,北宋末期,朝廷就施行過在地方設立多個稅務司,將商稅收稅權徹底國有的政令。 但各地稅務司設立以后,遭到了豪門大戶,以及許多官員反對,最終還是被裁撤了。 可見朝廷要推行稅務司的話,必然會受到阻礙。 而且阻力很大。 當然了,無論是豪門大戶,還是官員們,寇季都不在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