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020章 趙禎出京-《北頌》


    第(1/3)頁

    對劉亨而言,一世人兩兄弟,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句落在實處的話。

    他從認識寇季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了。

    過往的點點滴滴,在他腦海里都清晰可見。

    他和寇季非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親兄弟既然受了委屈,他不介意沖冠一怒。

    讀書人的那些教條性的東西用不到他身上,他從小不是跟青皮混混廝混在一起,就是跟軍漢,長大了以后跟皇城司的一群探子混在一起。

    他身上更多的是為兄弟拋頭顱灑熱血的江湖義氣。

    他覺得,現在是時候拋頭顱灑熱血了。

    只是他還沒有離開慶都,他一切謀劃就胎死于腹中。

    寇準在他離開慶都的時候,當街攔下了他,將他帶在了身邊。

    他沒辦法對寇準用強,就只能垂頭喪氣的跟隨在寇準身邊。

    劉亨才被壓下去,得到消息的狄青帶著人匆匆趕到了慶都,狄青從頭到尾都陰沉著臉,但是他沒有像是劉亨一樣直言反宋。

    劉亨重江湖義氣,狄青更重忠孝。

    寇準在狄青到了以后,也將狄青栓在了腰間,不讓狄青離開他半步,生怕狄青去做傻事。

    相比起劉亨,狄青造反威力更大。

    畢竟,比鄰慶國的遼地鎮邊禁軍,全部都是狄青和寇季的舊部。

    他只要代表著寇季振臂一呼,很有可能會在一夜之間,讓遼地換一片天。

    有人寇準能拴住,有人寇準卻拴不住。

    寇季昏迷的消息,第二日就傳到了遼地。

    在遼陽府當知州的趙潤,差點沒被當場嚇死。

    他身處在遼地,比大宋朝堂上的那些人都清楚寇季在遼地的影響力。

    寇季此前離朝,遼地許多人都覺得是他父皇逼的。

    遼地的許多禁軍將領對朝中都有怨氣。

    寇季一旦有個好待,那遼地的那些將領恐怕沒人能按得住。

    他也知道他的老泰山在他父皇心中的分量。

    寇季真要是這么睡過去了。

    要么遼地得亂,要么他父皇得瘋。

    無論是那個,他都接受不了。

    他在派人向他父皇傳信的同時,帶著寇卉匆匆趕往了慶都。

    消息傳到了臨橫府,臨橫府的張知白什么也沒說,坐著馬車就往慶都跑。

    消息傳到了古北口。

    古北口鎮關大將軍王凱,寫了一份乞骸骨的奏疏送往了汴京城。

    隨后一大堆的將領寫了乞骸骨的奏疏送往了汴京城。

    消息傳到了保州,保州老少們,打點了行囊,趕往了慶國。

    消息傳到了汴京城的時候。

    趙禎在上早朝。

    垂拱殿上。

    趙禎面無表情的端坐在正中,趙禎身上早已沒有昔日的稚氣和隨和之風,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威嚴,一身讓人不忍直視的威嚴。

    垂拱殿內的文武當中,敢直視趙禎的,一只手都數的過來。

    滿朝文武正在商討各地四級學府設立完成以后,教化成本增加的問題。

    大宋的四級學府設立完成以后,大宋的教育成本可以說是直線在上升。

    從最初蒙學耗資兩千萬貫。

    到現在四級學府一共耗資八千萬貫。

    蒙學上面的縣學、府學、國學的教化成本,遠遠高于蒙學。

    光是先生俸祿一項,就超過了蒙學數十倍。

    蒙學先生,要求不過。

    可是縣學、府學先生要求都極高。

    國學的先生就更不用說,幾乎都是足以媲美以前太學和國子監博士的人物。

    大宋地大物博,人杰遍低。

    以前朝廷根本做不到網羅天下英才。

    如今大宋推行全面教化,一些英才都主動投上了門。

    并且呼朋喚友的前來為教化功業增磚添瓦。

    天圣館內的大儒們湊在一起研究學問,成果驚人。

    給了那些隱世的賢才一個新思路。

    此外,大宋朝廷系統的培育讀書人,讓那些隱世的賢才看到了恐懼。

    大宋朝廷系統的培育讀書人,隱世賢才想則良才而育之,成為了一種奢望。

    他們若是再隱世不出。

    那要不了多久,那些為朝廷所用的賢才的學問,就會成為顯學。

    他們的學問要么被逼的向顯學低頭,匯入到大宋教育體系當中,要么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消亡。

    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孕育出的文化太多了,孕育出的智慧結晶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被遺忘的,或者是被舍棄的,也一樣,數不勝數。

    愿意被世人所用,那就能保留下去,不愿意為世人所用,再好的學問,也會消亡。

    此乃大勢,也是法則。

    不可逆。

    所以那些隱士賢才,不得不出山前往各大國學充任先生,傳播自己的學問。

    大宋朝廷對他們也表達了極大的善意,給予了最高的禮遇。

    只不過一切都需要用錢去實現。

    所以大宋的教化成本直線提升,已經快要達到大中祥符年間一年的歲收了。

    如今為了支持教化推行,大宋朝廷已經開始寅吃卯糧了。

    大宋國庫的存錢、趙禎內庫的存錢、大宋錢莊的一部分存錢,都在逐漸的向教化上面流淌。

    大宋必須得想辦法開源節流。

    不然三處的存錢一旦耗空,大宋的教化體系,就得崩盤。

    大宋必須想辦法開一處財源,在節流一部分,確保大宋教化體系可以一直運轉下去,確保大宋其他衙門正常運轉。

    大宋滿朝文武如今商量的就是此事。

    只是他們商量來,商量去,也商量不出一個好辦法。

    他們又不是寇季,賺錢像是撿錢一樣。

    他們要是又寇季那種點石成金的手段,那也不至于借著貪贓枉法去賺錢。

    所以大宋朝堂上的文武商量了許久也商量不出一個頭緒。

    開小財源、節小流,他們還有辦法,可是開大財源、節大流,他們卻沒辦法。

    滿朝文武心里都清楚,此事有人能解決。

    但那個人不在大宋。

    “噠噠噠……”

    急促的馬蹄聲傳入了氣氛沉悶的垂拱殿。

    垂拱殿上所有人神情都是一緊。

    如今大宋四邊無戰事,也沒有人敢挑釁大宋。

    地方上動用八百里加急,一般都傳一個消息。

    天災。

    垂拱殿內議事的文武們齊齊閉上嘴,看向了垂拱殿外。

    眼看著一個身背信旗的將士出現在垂拱殿前。

    文武大臣們皺了一下眉頭。

    將士傳信,是邊陲出了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