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結局!-《大魏帝國之縱橫天下》
第(2/3)頁
永盛八年,東有二十萬倭寇入侵,大魏帝國皇帝魏辛令夏侯銘率軍五萬,同年秋季,夏侯銘斬十八萬倭寇,敗逃兩萬,倭寇入侵給魏辛提了一個醒,打敗倭寇之后,魏辛下令打造千艘戰船!
永盛十年,太后張宓病逝,永盛十一年,皇太妃趙穎兒病逝,永盛十四年,大魏帝國水師正式建立,永盛十五年,千艘戰船攜帶五萬水兵遠赴倭寇島,同年夏季,五萬水兵登陸倭寇島,同年冬季,倭寇島投降,奉大魏帝國為宗主國!
永盛二十年,大魏帝國陳兵三十萬以借道為名登陸倭寇島,覆滅倭寇,將倭寇島劃入大魏帝國版圖,永盛二十一年,大魏帝國二十萬鐵騎西出攻打大秋國,永盛二十二年,大秋國可汗古商(古濱長子)被殺,大秋國投降,大魏帝國再次將印度區域劃入版圖,永盛二十三年,大魏帝國皇帝魏辛令公孫信之子公孫隆率兵三十萬北伐沙俄國。
此戰魏軍斬敵四十萬,占據三百萬里沃土!
魏辛自登基以來,發動的大戰比始武皇帝魏琊多的多,打了這么多場戰爭,有收獲也有損失,比如國庫的錢打光了,要不是魏帝國底蘊深厚,良田眾多,商業發達,朝廷早就撐不住了。
永盛二十四年,年約六十的永盛皇帝魏辛駕崩于藏書閣,與始武皇帝一樣死在藏書閣的偏房,魏辛死后,其子魏一登基為帝,與父皇和爺爺不同的是,魏一登基之后,休兵止戰,與民同息,年號微宣,追封父皇魏辛武太宗皇帝。
魏一為帝之后,勤政愛民,施仁政于天下,歷時七年,魏一將大魏帝國國力恢復到魏太祖巔峰時期!
微宣三十八年,這位仁慈的帝王駕崩,他在位期間,大魏帝國連一場小沖突都沒有,但他也沒有忘記訓練軍隊,軍隊一直時刻保持警惕,魏一駕崩之后,魏一長子魏乾登基!
魏乾登基之后,先是安葬魏一入魏帝陵,后追封魏一仁宗皇帝,定年號宣成!
魏乾登基為帝的日子并不好過,每日如履薄冰,原因不是后宮參政,而是太祖皇帝時期的預言,興三世亡四世,興三世的預言已經成了,大魏帝國真的繁榮的三世,那么亡四世呢?
魏乾努力成為一個好皇帝,希望祖宗交給自己的江山,自己能夠安安穩穩傳給下一代,微宣皇帝給他留下很多錢財,國庫盈滿,對此魏乾大有作為,先是在太祖皇帝的南北弛道條件下在加六條弛道,務必通往各州!
宣成六年,六條弛道耗時六年完工,修完弛道,魏乾又修水渠,通水利,造福百姓,以免百姓受到水災。
宣成十六年,北方的白種沙俄族已經崛起,為了報復昔日慘敗,沙俄皇帝拉丁三世遣兵三十萬南下奪回故土,次年,北邊邊戎大營十萬將士血戰三十萬沙俄國,最終慘勝,守住了武太宗曾經奪來的土地。
宣成皇帝很憤怒,很想出兵伐沙俄國,反正國庫盈滿,父皇留的錢很多,但是卻被興三世亡四世嚇到了,擔心此戰大敗,大魏帝國國力衰弱,導致江山葬送。
宣成皇帝忍了,沒有在問過北伐沙俄的事情,沙俄國也被這一戰打怕了,不敢在犯大魏帝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