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沈鋒騎上一輛自行車,晃晃悠悠朝著市政廳而去。 整個墳城說起來有幾十公里,其實面積并不大。 特別是對于沈鋒這個經(jīng)過了特殊的肉體進化的人來說。 而且,市政廳距離他所在的這個小鎮(zhèn)也不遠。 加上打聽方向和查看墳城的風(fēng)土人情,用了三個多小時的時間,沈鋒來到了墳城的市政廳。 這里并沒有白天黑夜的分別,人們判斷時間靠的完全是幾座高聳的機械時鐘。 當(dāng)沈鋒來到市政廳的時候,已經(jīng)算是這里的午夜,里面的工作人員早就已經(jīng)關(guān)門下班了。 整個墳城之中都變得十分寂靜,絕大部分人都已經(jīng)入睡。 這里甚至連門都沒鎖,畢竟一般來說誰也不會打那些檔案的主意,畢竟根本沒有什么意義。 只是類似于一個活人的墓志銘,以備不時之需。 沈鋒推門而入,很快找到了檔案館的所在地。 所有的檔案都被擺放的整整齊齊,使用的竟然是手工制造的紙。 而那臺珍貴的相機,和市政廳的電腦以及其他電子設(shè)備放在一個屋子里,整個屋子用鉛皮密封,阻擋外面的電磁脈沖,保護這些電子設(shè)備。 這里本身也是整個墳城之中電磁脈沖最微弱的地方,所以才保存下了這一切。 沈鋒深吸一口氣,開始翻閱一冊冊檔案。 所有人的檔案都不過只有一張紙,和其他人的檔案連綴成冊子。 沈鋒直接拿起一本檔案,唰唰唰飛快翻頁,只看上面的照片。 每張照片在他眼前停留的時間只有一瞬,不過這已經(jīng)足夠了。 他的硅基腦開始瘋狂運轉(zhuǎn),與精衛(wèi)一起分析這些照片,與亞瑟·霍頓及其妻子的容貌相匹配。 每冊有三百人,總共差不多七百冊,而沈鋒翻閱一冊耗時三十秒,一直用了整整一晚上的時間,當(dāng)市政廳的大門響起有人走進來的腳步聲,沈鋒這才放下了最后一冊檔案,深吸一口氣,走了出去。 看到沈鋒從檔案室中走出去,外面的人有些詫異,問了幾句,卻沒有得到回答,只以為這是個怪人。 沈鋒此時已經(jīng)將二十多萬人的資料全部記在腦中,經(jīng)過了一晚上的錄入和整理,挑選出了七個疑似亞瑟·霍頓后代的人。 這些人的住址和來歷,無論真假,也全都被他記在了心里。 不過一晚上沒有休息,他的生物腦此時也是十分疲憊。 隨便找了個沒人的空房子進去睡了一會兒,又用背包里的一柄手槍和子彈換了一些物資,吃了一頓魚湯飯,沈鋒稍稍恢復(fù)了精力,隨后立刻開始馬不停蹄地開始在墳城之中尋找了起來。 最先找到的是一個已經(jīng)行將木就的老頭兒,沈鋒和對方攀談幾句,發(fā)現(xiàn)對方是一個醒來十幾年的休眠者,休眠之前的年齡就已經(jīng)比亞瑟·謝頓還要大了。 第二個則是一個樂觀的青年人,算是土生土長的墳城人,只是仔細(xì)觀察了一下他的容貌和骨骼,沈鋒發(fā)現(xiàn)對方擁有印第安血統(tǒng),而且能追溯四五代人,立刻選擇了放棄。 后面的幾個同樣不太樂觀,要不就是中年婦女,剛從休眠倉中醒來兩三年,要不就是明顯帶有和亞瑟·謝頓不符的特征。 終于,沈鋒來到了一處位于墳城邊緣的一間鐵匠鋪,尋找最后一名容貌相近的人。 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兒。 一個獨自生活的孤兒。 根據(jù)檔案記載和周圍人所說,這個小男孩屬于土生土長的墳城人,不過去年他的父母一同外出探險,似乎是遇到了構(gòu)造機,從那以后再也沒有回來,只留下了這個可憐的孩子。 好在孩子的自理能力極強,而且力氣大悟性高,在城里的鐵匠鋪找了個活計,勉強能夠生存下來。 “你好,我想找圖爾曼,請問他在這里嗎?”沈鋒邁步走進一片嘈雜聲的鐵匠鋪,開口問道。 一名赤膊壯漢看了他一眼,隨后大聲喊道:“圖爾曼,有人找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