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選妃-《為君殤》
第(1/3)頁
上官幽朦滿是疑問,劉病已來自民間,入宮之前也游歷多地,認(rèn)識之人也廣,卻沒有聽劉病已或許平君提起過還有這么一位相熟的姑娘,且還能讓劉病已欽點(diǎn),于此人,上官幽朦自覺不得不問清。
掖庭丞卻是一臉難色,“臣聽聞乃是陛下好友之女,其余的臣亦不清楚。”既是陛下吩咐,哪敢多問什么,照做便是,這會兒,上官幽朦這問題倒是難倒了這掖庭丞,于他們而言,這位王氏,入宮后是需好好伺候的。
上官幽朦點(diǎn)頭,揮退了掖庭丞,“頌挽,請陛下至長樂宮。”好友之女便可入宮為妃,劉病已的朋友不少,若人人如此,這后宮豈不亂套,上官幽朦以為此事有必要與劉病已說道說道。
劉病已聽是上官幽朦相請,略一思索,也就與頌挽一同而去,上官幽朦主動相邀甚少,而頌挽乃是上官幽朦的心腹,問她也無用,想至長樂宮定也知曉了,放下手中之事便走了。
上官幽朦見劉病已來,命人奉上茶后,便摒退了所有人,就連頌挽也打發(fā)至門外守著,這一系列的動作,更添劉病已的疑惑。
“幽朦有何事要與我言,竟需這般謹(jǐn)慎、。”
“只為選妃之事,陛下且看看這份名冊。”語罷,拿起案幾之上的竹卷,遞于劉病已。
劉病已滿懷好奇打開竹簡,一一相看,并無覺得有何不妥之處,這名冊之上的人,自己大多不識,看了也無何用,更不知上官幽朦給自己看這東西有何用,“何意?”劉病已舉了舉手中的竹卷,而后放置于案幾之上,“莫不是這名冊之中的人有何不妥?”想許平君立后之時,田延年便以“罪人之女”而反對,想宮中選妃定也是有規(guī)矩的,難不成是這當(dāng)中也有何人不符要求卻在名冊之內(nèi),可這事該尋掖庭,為何偏尋自己。
“中有一王姓女子,年已十八,仍在名冊之內(nèi)。”
上官幽朦如此一說,劉病已便知她所指何人,“確有此人,選妃年齡為十三以上,二十以下,此人也是符合,并無不妥。”劉病已深知朝廷那群大臣,保不定會挑刺,查了各種規(guī)矩,發(fā)現(xiàn)這王氏并未有不合之處,才會就此上報(bào),不過,劉病已有心讓人入后宮,即便真有不妥,他也一早想了法子,讓她相合。
“話雖不錯,聽掖庭丞講,此女子乃是你好友之女,我不過擔(dān)心,若時常如此,后宮只怕會亂了,更會使得有意討好之人有了可循之處。”迎合皇帝之意,從有可能與皇帝結(jié)親之人攀好,以謀富貴與仕途之人不是沒有,上官幽朦就怕劉病已開了此先例,這大漢朝只怕會陷入一片凌亂,外戚亦各自為派。
劉病已聽上官幽朦此言方道,“這王氏與旁人不同,我自也不會糊涂至讓任何人入這后宮,規(guī)矩終是不可破的,這王氏乃是我民間之友,王奉光之女,奉光視其為珍寶,只一事煩憂,便是這王氏許配五戶人家,而每次,與其有了婚約的男子,皆早亡,便冠上了‘孤星克夫’之命,無人再敢上門提親,眼看年歲已大,這王氏心又善,時常施救于乞兒,我便想著讓其入宮,一則解了好友之難;二則她也有了個歸宿,后宮如此多人,也不差她一個,此等事,斷不會第二次了。”劉病已緩緩講著實(shí)情,也不過是出于一片好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