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玉簪溫潤于掌心-《為君殤》
第(2/3)頁
這一逮捕便出了大事,張安世立馬入宮覲見,而宮中劉病已也已得到宮門侍衛傳來的消息,見到張安世便問:“師傅此時入宮,理由無非有二:一來是阻止吾前去聽宮外百姓之言,為吾之安危思慮;二來莫不是宮外百姓聚集乃是師傅之作?”
張安世一聽,真是慶幸自己來對了,立馬跪于地上,“陛下,臣掌管宮門衛宿,怎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召集幾萬人至宮門口啊,此事定是有人在背后操縱才會如此,臣正是惶恐于被陛下誤會,才入宮稟報,不知該如何自處。”
張安世的話如同給劉病已心頭一擊,原來自他打壓霍家,將霍家滅族后,朝中人竟自危到此地步,連張安世這等德高望重,身為帝師,手中已無實權之人在出事后,第一個想到的竟然是怕自己的誤會與牽累,那其他人呢?何時朝廷已到了這等模樣?
可眼下劉病已只能將這些事暫時擱置,先處理宮門前百姓之事,連忙蹲下身子,出手相扶,“師傅言重了,吾自是相信師傅對大漢朝的忠心的,百姓是無辜的,吾不想侍衛傷了他們,與吾一同去宮門看看吧。”
劉病已至宮門口接見百姓之時,除了三呼萬歲的喊聲,更觸動心懷的是那哭天喊地的哀嚎聲,一個個皆為趙廣漢鳴不平,雖在劉病已的安慰勸說之下,民憤已有平息,可仍有人道,“小民留于世無益于天下,愿死換趙京兆活,使他來照管眾人。”有了一人的開頭,求饒之聲便是此起彼伏地響著。
劉病已緊皺著雙眉,對著百姓和善地道:“大家先起來,民意吾已知,此事定會給天下人一個交待,大家先回去等消息便是,守衛聽旨,不得傷害百姓一人,否則吾必嚴懲!”劉病已這話至少安慰了這些趙廣漢曾為他們做主之人,面面相覷后,又在張安世與守宮門之人的勸說之下慢慢散去。
“侯爺,陛下當真會饒了趙廣漢,那魏相又會放手嗎?”
“民心所向未必是一件好事,這么多百姓集結于宮門前,說得嚴重些便是威脅陛下;陛下若是饒了趙廣漢,豈不是間接承認了使趙廣漢入獄乃是他的誤判,況臣下太得民心,也是帝王一大忌。”韓增了然一笑,琵琶卻更覺疑惑。
“陛下不是答應會給百姓一個交待的嗎?若是不放了趙廣漢,這些百姓會就此作罷嗎?”帝王當著百姓的話總不能反悔的。
“琵琶,你什么時候也這般天真了,咱們這位陛下的手段了得,這些百姓會聚于宮門前,也是背后有人在操縱,今日陛下先應著,待人散去后自會命人詳查此事,你覺得還有人敢將百姓召集于宮門前嗎?況世上薄涼你也知道,趙廣漢治罪后,不過多些嘆息之聲,祭奠之人,過些日子,自也被人遺忘了;不過,若非這一出,趙廣漢憑著這些年的政績,指不定還能留下一條命,現在卻是必死無疑了。”不論如何,趙廣漢是個好官,是個耿直之人,偏偏因霍家之亡,對魏相芥蒂更深,恨不得將魏相一棒子打死,孰不知欲速則不達,好歹自身需正,不可留人把柄,趙廣漢偏偏將這兩個錯誤都犯了。
“可惜了這么個人,只是魏相該更得意了。”
“陛下不是糊涂之人,此事后,魏相怕也不敢囂張了,只是平恩侯怎會這樣糊涂,摻手這些事給自己不痛快,也給趙廣漢添了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