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繁華盛世情歸處(大結局)-《為君殤》
第(3/3)頁
元康二年時,立王氏為后后,劉病已便更名為“劉詢”,一是為避天下人諱,二是劉病已的心已經隨了霍成君而去,未央宮中之人,只是大漢皇帝劉詢。
“我還有好多話來不及與你言,你不是說會等著我輸給我,你還未兌現承諾,怎么就離開了,成君啊,日后我還能與誰弈棋,還有誰敢贏了我,還有誰知我如此之深?”男兒淚潸然了衣襟,一幕幕清晰重現,轉頭卻看到了那棋盤之上,一模一樣的棋局,“原來,這局棋,你也走了十二年……”
之后趙充國、邴吉也一個個離世而去,劉病已身邊的人越來越少,那些陪伴他從年少而來之人越是讓他懷念,而他在霍成君離世后,更是一心沉醉于政治之中,終于在甘露三年二月,匈奴呼韓邪磕頭一跪,歸附漢朝,劉病已也完成了自漢以來從未有過的功績,降匈奴,平西域,天下和宴,只是他自己的身體已每況愈下。
甘露三年五月,劉病已在未央宮設立麒麟閣,供奉十一位大漢功臣,名列榜首的是與劉病已恩怨難言的霍光,霍光也是麒麟閣十一功臣中唯一未稱呼姓名之人,只寫道:漢大司馬、大將軍、錄尚書事、博陸侯霍氏,“稱臣不名”的禮遇是劉病已對霍光最大的尊重;麒麟閣之中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邴吉、魏相也都位列其中。
十二月,劉病已在收到年邁的解憂公主期望身后尸體能回歸大漢的奏章時,便命人將其接回漢朝,以漢朝公主之禮相待,解憂與馮嫽回來后,故友皆已不見,霍家人已亡,念起那封霍光傳于自己的書信,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可庇護逃難至烏孫的霍家子弟,解憂只覺恍若隔世。
而劉病已聽聞解憂的嘆息之時,也只能望著霍成君所葬之地,昆吾亭的方向,道一聲:“人來熙熙,無可攜手白頭人;人來攘攘,無可夜下談心人,即便坐擁天下,亦是寡人也,如何不是帝王殤?”于劉病已而言,何其哀也,所愛之人即便百年之后,也不可同穴而葬,那一面真成了永別。
黃龍元年十二月,茫茫大雪之中,麒麟閣霍氏牌位前香火熄滅,劉病已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成君,你在椒房殿五年,如今天人兩隔也已五年,奈何橋邊你可還等著我?”病榻上的他好像看到了霍成君翩然而來的身影,手中緊握兩支發簪,聲聲喚著“成君”,留下了一個“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盛世大漢!
同月,劉奭繼位,上官幽朦聽著山呼萬歲之聲,好似回到了二十五年前,好似看到了劉病已在一片混亂中方入皇宮之時,眼看著他一步步君臨天下,眼看著他身邊之人一個個逝去,最終他們都先自己而去了,“敬武出嫁了,傅氏成了奭兒的妾,你們也都走了,留下我給人講講大漢盛世后的無奈罷。”
白茫茫一片,上官幽朦獨自走在小徑之上,一幕幕好似從前,此后,她便再未出過長樂宮,最常出入的便是供奉歷代先皇的永壽殿;曾有人問起,劉病已為何在時隔十二年后還記起了霍成君,他們只當霍成君的死出自劉病已之意,而上官幽朦只是笑而不語,霍成君最終還是得了劉病已的心,以至于十二年后,她還為霍成君將來的生活籌謀著,只是誰都沒想到,霍成君的愛足以讓她為劉病已而生,為劉病已而死。
建昭二年,上官幽朦也安詳地閉上了眼,屬于他們的那個時代,已隨著他們埋藏于歷史的黃卷之中,他們見證了強勢的大漢,譜就了這一曲大漢殤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