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開局一條小漁船》
第(1/3)頁
經過雙方的初步斡旋,那個粵州漁牧產品進出口公司的采購經理,始終只答應以每公斤70塊的價格批量收購蘇眉、60塊收購青衣。
那顧鯤也就懶得再跟他廢話了:“朱經理,既然你非要這么說,那沒什么好談了。真抱歉,浪費你們時間捧場,我自己去找買家吧。”
那位朱經理表情有些錯愕:“顧先生,我是來幫你解決問題的,你賣的是生鮮,拖一天就是一天的損失。
你找遍整個粵州城,不會有其他單位拿出那么多美元來陪你玩了。我們華夏人一貫有艱苦樸素的傳統,不是那些墮落的資本注意國家,外匯不是拿來奢侈的,希望你認清這個現實。”
“不是拿來奢侈的,你們還買和牛、澳龍?那就不是奢侈了么。”顧鯤本來都不想說了,只是突然覺得這種雙標太可笑,忍不住多吐槽一句。
朱經理一愣,似乎沒想過這個問題,連忙臨時組織措辭辯解:
“這……這不一樣,那些是因為春交會臨近,招待外商,讓他們吃好喝好心情好,才能采購更多的東西,那是服務大局。”
顧鯤點起一根雪茄,談笑自若反問:“吃沒見過的新奇海魚,就不能讓外商心情舒暢長面子了?”
朱經理很沒底氣地自言自語:“這都沒見過,誰敢擔保外商會識貨滿意。我們進出口公司高價買了,市里幾大酒店不買賬也沒用啊……”
“行了,既然你說了不算,就別說了。”顧鯤一擺手,徑直繞過這廝,轉而跟今天組織這場交易的那名海關女科長攤牌,
“陳科長,感謝你們的安排。既然你們囊中羞澀,我還是自找買家吧,外匯問題不用操心,我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這樣不管我賣給誰、應該都不礙事兒了吧?”
陳科長就是之前陳麗和顧盼去辦手續的時候,遇到的那個海關提存辦公室的負責人,今天的事兒都是她牽頭的。
聽了顧鯤的表態,她也是頗感新奇,因為原先很少見這樣的外商,尤其是今年1月份以來,更是一個都沒見過。
今天已經是2月22日了,1994年已經過去了53天。
但在這整整53天里,偌大的粵東省,連一個肯收人民幣的大宗進口外商都沒見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