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利箭上弦-《萬世血仇》
第(1/3)頁
最后定型的艦載導彈,氣動布局設計專家直接借鑒了白書杰前不久“發明”的無人駕駛飛機鴨式布局,所以白書杰看見的這一款導彈,還以為就是無人駕駛飛機。本文由首發
不過長度達到了7.2米,彈徑840毫米。翼展卻縮小到了2.1米;彈重2.8噸,戰斗部750公斤聚能穿甲型炸彈,機械和電子雙保險爆炸引信。
采用780馬力的無刷電機作為第一級推動,并在火箭發動機點火以后中途脫落,固體火箭作為第二級動力攜帶戰斗部抵達目標。
巡航速度1.5馬赫,最大射程90公里,巡航高度60~180米;采用中段自動駕駛儀和末段半主動雷達尋的復合制導,由火控雷達負責跟蹤控制,并及時發出調整指令。
發射箱長度8.55米,寬度2.15米,厚度0.96米,發射仰角18度。帶彈重量5.6噸,可以反復使用。4聯裝270度電動旋轉底座32噸,2聯裝270度電動旋轉底座12噸。
白書杰初步計算了一下,戰列艦去掉前甲板的一座三聯裝406mm主炮炮塔,節省排水量1480噸,節首板長度36米,節首板寬度9.6米。
四聯裝導彈發射架帶彈全重37.6噸,長度9米。這樣算下來,就可以在前甲板重疊安裝4重發射架,每一重就是兩座4聯裝的發射架一共8枚導彈,總數就是32枚。一共8座導彈發射架,全重約300噸。
這樣一來,戰列艦就節約了1180噸的排水量,可以把重心繼續降低,增加戰列艦抗風浪的穩定性,也增加了戰列艦遇到緊急情況的機動能力。
1180噸富余的排水量,如果用來攜帶5.6噸的導彈,那就是210枚。加上發射架里面的36枚,合計246枚。
白書杰在心中把帳算了一遍,頓時渾身冒冷汗:“我操,6艘戰列艦如果都攜帶足額的導彈,那就是1260枚,老子現在可沒這么多錢,生產不出來如此巨大數量的導彈。”
“再說了,艦尾的388mm副炮還要去掉一半,換成火箭彈發射架,那也是要錢的。雖說老子現在不差錢,但是美鈔都在銀行里面。現在全世界都在打仗,根本沒有地方購買原材料。”
最后經過仔細謀劃,又把后勤部長邱淑芬、裝備部長裴翠云找過來,和專家組協商了兩個多小時,最后白書杰下定決心,讓裝備部裴翠云代表總司令部下達列裝命令:
“命令:戰列艦全部在前甲板重疊安裝8座4聯裝導彈發射箱,每一艘戰列艦備用導彈64枚,合計96枚。另外在艦尾安裝一座36管火箭彈發射架,每一艘戰列艦備用火箭彈108枚,合計144枚。限令三個月內改裝完畢,然后進入戰斗序列。”
“命令:平壤拖拉機廠生產72輛10輪載重32噸卡車,安裝一座兩聯裝陸基導彈,組建2個移動發射導彈團,分別裝備36輛導彈發射車、18輛雷達通信指揮車、18輛補給車。”
隨后,白書杰下達了一個增加編制的命令:“命令:立即組建第二炮兵師,炮兵指揮學校立即安排980人進入第二炮兵師,限令各野戰師分別抽調一個炮兵營,一個月后到總司令部報到。”
“第二炮兵師下轄2個火箭團,發射車144輛;2個導彈團,發射車72輛;雷達通信指揮車42輛,后勤補給車144輛,總兵力7200人。”
與此同時,白書杰有對朝鮮解放軍下達命令:組建一個地面導彈師,負責朝鮮半島36座導彈發射基地的戰備值班任務,作為今后遠程打擊的威懾力量。
原來,專家組在完成白書杰裝備命令的同時,并沒有放棄研究遠程打擊導彈的研究工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