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70章 、正文完-《艷煞》


    第(1/3)頁

    鎮國公主的及笄禮成了她的葬禮。

    對外宣稱乃公主暴斃。

    十五歲的姑娘,  確乃一身疾病,從內到外。即便十余年,被天子捧在掌心精養,  但到底難敵命運。

    話說回來,  對于這位帝國唯一的公主的命運,這么些年下來,洛陽皇城中的宗親權貴們,已經有了共識。

    不談,  不論。

    九重宮闕里的君王說什么,他們便認什么。

    便如眼下,說是葬禮,  卻也不曾發喪。

    禮部按規矩問了一次,  不得應答之后,便再不敢問第二次。

    諸人只守在府衙中,隨時等天子傳召。

    然而,并非蕭晏難為臣下,  亦或是被刺激瘋癲,而遲遲不肯發喪。

    他只是有些茫然,不知接下來該怎么辦。

    在那一個踉蹌跌下后,  他緩了緩神,  撐起來走上去把小姑娘抱在懷里。

    那會內侍監和掌事姑姑見他跌倒,尚不知內情,還過來服了他一把。

    他過去抱了小姑娘,手足就不夠用。

    便低聲道,  “拿條毯子來。”

    宮人見此狀,  哪還敢言語,  只聽命從事。

    他坐在小葉子先前蜷縮伏地處,  把毯子給她蓋好,擋去衣襟口的大片血跡。然后又細細擦干了她唇畔面龐的鮮血。

    如此將她臥在自己臂彎中。

    她的身體還有一點余溫,兩頰染了胭脂還是紅潤的。

    長長的睫毛覆下,同睡著時無甚區別。

    蕭晏俯身吻了吻她額頭。

    以往十一年,即便她沉睡,蕭晏也不敢這般近地觸碰她。

    怕她嫌惡自己,怕刺激她發病。

    如今,倒是好了,連親她她都不聲不響。

    蕭晏擦了把淚,想把她這日的模樣記得清楚些。

    是長大了。

    及笄束發而盤,她柔軟烏黑的三千青絲高高挽起,作了一個靈蛇髻。髻上簪著他不久前給她選的六尾紅寶石累金鳳儀步搖。

    春光下,寶石熠熠生輝。

    他還沒來記得告訴她,這是她阿娘最喜歡的一套頭面。

    秦王府三年,葉照常日戴著它。

    她走后,他在夜里想她。想的受不了,便拿出來左右擺弄,想著有一天重新給她戴上。

    是了,他也沒來及告訴阿照,這是親王正妃才能簪的步搖。

    蕭晏撫著步搖,捋齊流蘇,撥正鳳頭,指腹蹭過孩子繁茂的發髻。看見在華光璀璨的頭面后,發髻的尾部,簪了一朵朵小小的梨花。

    又多,又素,又白。

    他面上多了些笑,這是為阿照戴的孝。

    掩蓋在他給的無上尊榮后。

    日頭偏轉,有陽光渡在他身上,投下大片陰影。

    他終于有了些動作,撥下她滿頭珠翠,擦去她面上脂粉。

    這一刻素凈如蓮的孩子,同自己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日落月升,月隱日出。

    兩晝夜過去,蘇合過來給他刺入了幾根銀針,護住心脈。

    “多謝!”他喘出口氣,抬眸虛弱地笑了笑,“我不要緊。”

    “這兩日只是在想,該如何安置孩子。”他又低垂了眉眼,看臂彎中的姑娘,終于低聲道,“讓禮部散了吧,我自己來便可。”

    小葉子死后第三日,蕭晏給她備了一副尋常的棺木。在城郊西頭,當年火葬葉照的荒原上,放了一把火。

    大火燒了半日,得了一抔骨灰。

    他連骨灰盒也沒有備,只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捧起,放入那個潔白的瓷罐中。

    新舊兩色粉末混在一起,好似血肉交融,血脈相連。

    亦如當年,孩子在母親腹中,便只有她們二人,再無第三人相伴。

    所以經年后,她們依舊只要彼此,不容旁人插入。

    風過莽原,殘陽如血。

    蕭晏抱著骨灰盒,站在余暉里。

    又開始無措起來,只四下張望,然后低頭看他的妻兒。

    要將她們安葬在哪呢?

    皇陵,大抵她們是不愿去的。

    安西,又太遠,他實在舍不得。

    不惑之年的男人,在御座上已經坐了多年的君主,這一刻彷徨躊躇似一個無助的孩子。

    暮色余暉里,他抱著她們回了宮。

    最后,放在寢殿書案上。

    他本想放在床榻上,又怕她們生氣。

    放在他看不見的地方,自己又不放心。

    便折中放在了書案上。

    同一室內,隔著一座屏風。

    可以看見身姿輪廓,可以聽到呼吸聲。

    夜色闌珊,燭影晃動。

    他坐在床榻畔,看那個雪白的瓷罐。

    不知看了多久,雙眼半張半闔,終于撐不住。

    遂自己解開衣襟。

    他的眉眼依舊溫柔,只是眸光有些渙散。

    喃喃道,“明日還有早朝,我先歇下了。”

    蕭晏這一躺下,第二日自然沒能起身。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

    莫說起來,他都不曾蘇醒。

    天子染恙的事自也瞞不住,好在這宮城內外都是他自己的人,皇權亦穩,不曾有動亂。

    半月后的晚間,夜風微醺,他睜開了眼。

    彼時,蘇合侍奉在側。

    然見他醒來,并無多少意外和歡喜,眼中只是多出一抹悲憫和敬意。

    蕭晏昏迷的這段時日里,并非昏死沒有意識。

    他昏昏沉沉想追隨她們而去,脈象弱的幾乎摸不到。但未幾,又會聚攏意識生出求生的欲望。

    蘇合同他知己半生,見證了他這一路掩藏在萬丈榮光之下,悲涼而隱秘的往過。

    來時路,不堪回首。

    往前走,是更冷。

    他湊在他耳畔輕聲慰他,“實在撐不住亦無妨,且為自己活一回,她們當還未走遠。”

    這樣的話,也就只有他敢說。

    御榻上的君王雙眼不曾睜開,淚水卻滑落下來,只感激頷首。

    可是,終究他還是選擇留在人間。

    人在世上生,必有責在身。

    他身上還擔著江山社稷。

    除此,還有另一樁事……他笑笑,未說。

    *

    翌日,蕭晏便重新出現在含光殿早朝,出現在勤政殿論政。

    帝王心思縝密,文韜武略,山河日趨安穩,民生逐漸改善。

    九重宮闕里的男人,一如往昔。

    上馬能征戰,握筆能閱政。

    當然,他在一個個深夜中的夢魘痙攣,蘇合走遍天下為他尋藥吊命,這些自無人會看到。

    群臣百官看到的是,帝心涼薄。

    當年那個受萬千榮寵的鎮國公主,死后經年,帝王從未再提起。

    雖是傷心了一陣,然公主皇陵未入,牌位未設。

    看如此模樣,分明一切如風散。

    如此,建安十三年,鎮國公主薨逝的第四年,終于有臣子再度提議,天子立后開后宮,綿延子嗣。

    這一年,蕭晏四十又三。

    雖風華尚在,威儀依舊。

    然眼角皺紋愈深,鬢邊霜華漸濃。

    他接了卷宗,沒有批復,但從宗室子中擇出了一少年為儲君,與天下作交代。

    其乃先帝長子湘王之子。

    當年霍氏之亂,湘王夫婦雙雙死于其中,留下這么一顆獨苗,由他照拂。

    早些年,蕭晏教導小葉子,亦教導他。

    原也擔得起“人中龍鳳”四字。

    少年入東宮,由蕭晏手把手傳授文治武功。

    又四年,建安十七年,太子及冠。由天子主婚,迎新婦立太子妃。

    同年,蕭晏避世沁園。

    除非有重大軍事政務,其他都不再理會。

    觀之兩年,太子夫妻和睦,綿延子嗣,年少有為,是為優秀的儲君。

    是故,建安十九年,小葉子離世的第十年,太子登基。

    蕭晏徹底退居二線,離開洛陽,前往安西。

    少年帝王領群臣皆勸,邊地多險惡,且留皇城安老。

    蕭晏搖頭,持少年手,“我等這日已經太久,來日無多,且容我去看看。”

    原也無人知曉,鎮國公主死后第二年,沐過人血,踏過白骨、不信鬼神的帝王,開始信佛、信輪回,信因果。

    那年夢里擇生,除了這千秋山河,原還有一處,需他活著去爭取。

    便是他的小公主,死前所念。

    求不入輪回,不經往生,唯愿保持完整魂魄越過異世越過他,陪她阿娘。

    她活著時,他縱是山河拱手亦不是她想要的。

    如今亡故,這么點愿望,他怎么都要為她實現的。

    然高僧入宮闕,卻與他說,他妻子殺戮重,女兒及笄既亡,皆是無來世之人。

    沒有來生,他便給她們修一個。

    他乃帝王,且用這一生功績換。

    山河無恙,百姓安泰,這個隱約出現的盛世,換他妻兒一個來生,總是夠的。

    如此他在無人之巔,冰冷御座,一坐十年。

    西去這一年,蕭晏即將至天命年,是個兩鬢斑白的老人了。

    他捧著骨灰,一路過山門施香火,遇寺廟磕長頭。

    既生來世,理當如愿。

    小姑娘的愿望,還不曾為她實現。

    他已經什么都沒有了,唯剩一顆赤子之心。

    到達安西酒泉郡的時候,已經建安二十年的冬天。

    和那年小葉子帶他來時一般模樣,陰霾的天空開始落雪。

    他到底還是重金買下了那處屋舍,把母女倆的骨灰埋在棗樹下。

    大雪將他的頭發染的更白,他佝僂背脊,終于哭出聲來。

    冬去春來,四季輪轉。

    他再未離開過安西,一直住在這座屋舍中。

    安西多廟宇,他一座座祈求,為女兒求一愿。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得遇真佛。

    廟宇中香煙裊裊,蕭晏虔誠跪拜。

    “吾主一生功績,往生本該至尊榮華,平安順遂。早年換得她二人來世,如此至尊難留,平安難遂,來世尚是坎坷路。”大師道,“如今還求他愿,吾主可能付出什么?這世間事從來皆有代價。”

    曾經君臨天的男人,一跪數日,終于道,“用我來世半生換。”

    “準我為其鋪平來世路,護她二人聚首安康。我用余生換。”

    如此,佛前一跪又十年。

    建安二十九年,蕭晏大限將至。

    洛陽皇城中的天子得信千里趕來,看著垂暮之年的老者,恭謹道,“叔父百年當如安排?”

    蕭晏靠在搖椅中,目光落在那顆棗樹上,“朕乃大葉天子,自入帝陵。”

    新帝頷首,亦看那數,“那故人可要同入陵寢。”

    “不必。”蕭晏想都沒有想,或者說已經想了多年,終是不敢去擾她們。

    唯眼前浮現出,多年前葉照在滄州城中跪在府門邊求他的模樣。

    遂又道,“且傳史官載,建安帝早年德行有虧,妻女逢難,未救之。至此一生,無妻無子,是為天罰,留后世警戒之。”

    新帝含淚領命,離去時,安西又開始落雪。

    大雪紛飛里,男人折腰叩首,又跪佛前。

    雪霽天開,漫天艷陽霞光,跪首的背影模糊,又清晰。

    男人原是再未起身,這廂直起背脊的是年僅十一歲的長樂郡主。

    如今是清澤四年的夏天,距離她入洛陽大慈恩慈,于佛前坐禪已經兩年。

    五年前,她的父親為救她母親,傷重昏迷,至今未醒。

    兩年前,此處明覺大師道是她阿娘來此坐禪十年,或許能得個圓滿。

    然且不言阿娘不愿離開父親,便是阿娘愿意,她亦是不肯的。

    從前生到今世,到今世父親待她母女之種種,她終于釋懷。

    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太少,且讓他們伴著彼此。

    恰她年幼,十年不過打馬間。

    她來求,來跪。

    “坐禪枯寂,時光聊賴,這方過兩年,可撐得住?”明覺大師持佛珠問。

    “天若顧我,惜我華年,我父我母自當早日醒來。”

    “天若不顧我,亦不過十年矣,我無懼,更不悔。”

    “天自顧你,顧我們一家人。”身后,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

    小葉子回首,見到有女白綾覆眼,卻依舊芳華絕代。身畔郎君,雖身形消瘦,卻是眉目清朗,風姿依舊。

    “阿娘,阿耶,你們都醒了!”小姑娘提緇衣袍擺奔過去。

    葉照俯身抱她,撫她面龐,回想夢中數十年情境,又忍不住側首看身邊的男人。

    頷首道,“都醒了,都好了。我們,來接你回家。”

    小葉子撲上去,吻她面頰。

    須臾,一手牽一個,往外走去。

    卻不想,一旁的蕭晏卻愣神僵在原處。

    “走了,回家。”葉照嗔道。

    蕭晏回過神來,點點頭,開口問話,聲音卻是又輕又低。

    他慢慢蹲下身,看著小葉子,問,“你方才喚我什么?”

    夏日三千日光晃眼,小姑娘眨著一雙與他一般無二的眼睛,又亮又美麗。

    她道,“阿耶,我們回家吧。”

    作者有話說:

    正文到這里就結束來,休息兩天,周五開始更番外。

    九重宮闕里的男人,一如往昔。

    上馬能征戰,握筆能閱政。

    當然,他在一個個深夜中的夢魘痙攣,蘇合走遍天下為他尋藥吊命,這些自無人會看到。

    群臣百官看到的是,帝心涼薄。

    當年那個受萬千榮寵的鎮國公主,死后經年,帝王從未再提起。

    雖是傷心了一陣,然公主皇陵未入,牌位未設。

    看如此模樣,分明一切如風散。

    如此,建安十三年,鎮國公主薨逝的第四年,終于有臣子再度提議,天子立后開后宮,綿延子嗣。

    這一年,蕭晏四十又三。

    雖風華尚在,威儀依舊。

    然眼角皺紋愈深,鬢邊霜華漸濃。

    他接了卷宗,沒有批復,但從宗室子中擇出了一少年為儲君,與天下作交代。

    其乃先帝長子湘王之子。

    當年霍氏之亂,湘王夫婦雙雙死于其中,留下這么一顆獨苗,由他照拂。

    早些年,蕭晏教導小葉子,亦教導他。

    原也擔得起“人中龍鳳”四字。

    少年入東宮,由蕭晏手把手傳授文治武功。

    又四年,建安十七年,太子及冠。由天子主婚,迎新婦立太子妃。

    同年,蕭晏避世沁園。

    除非有重大軍事政務,其他都不再理會。

    觀之兩年,太子夫妻和睦,綿延子嗣,年少有為,是為優秀的儲君。

    是故,建安十九年,小葉子離世的第十年,太子登基。

    蕭晏徹底退居二線,離開洛陽,前往安西。

    少年帝王領群臣皆勸,邊地多險惡,且留皇城安老。

    蕭晏搖頭,持少年手,“我等這日已經太久,來日無多,且容我去看看。”

    原也無人知曉,鎮國公主死后第二年,沐過人血,踏過白骨、不信鬼神的帝王,開始信佛、信輪回,信因果。

    那年夢里擇生,除了這千秋山河,原還有一處,需他活著去爭取。

    便是他的小公主,死前所念。

    求不入輪回,不經往生,唯愿保持完整魂魄越過異世越過他,陪她阿娘。

    她活著時,他縱是山河拱手亦不是她想要的。

    如今亡故,這么點愿望,他怎么都要為她實現的。

    然高僧入宮闕,卻與他說,他妻子殺戮重,女兒及笄既亡,皆是無來世之人。

    沒有來生,他便給她們修一個。

    他乃帝王,且用這一生功績換。

    山河無恙,百姓安泰,這個隱約出現的盛世,換他妻兒一個來生,總是夠的。

    如此他在無人之巔,冰冷御座,一坐十年。

    西去這一年,蕭晏即將至天命年,是個兩鬢斑白的老人了。

    他捧著骨灰,一路過山門施香火,遇寺廟磕長頭。

    既生來世,理當如愿。

    小姑娘的愿望,還不曾為她實現。

    他已經什么都沒有了,唯剩一顆赤子之心。

    到達安西酒泉郡的時候,已經建安二十年的冬天。

    和那年小葉子帶他來時一般模樣,陰霾的天空開始落雪。

    他到底還是重金買下了那處屋舍,把母女倆的骨灰埋在棗樹下。

    大雪將他的頭發染的更白,他佝僂背脊,終于哭出聲來。

    冬去春來,四季輪轉。

    他再未離開過安西,一直住在這座屋舍中。

    安西多廟宇,他一座座祈求,為女兒求一愿。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得遇真佛。

    廟宇中香煙裊裊,蕭晏虔誠跪拜。

    “吾主一生功績,往生本該至尊榮華,平安順遂。早年換得她二人來世,如此至尊難留,平安難遂,來世尚是坎坷路。”大師道,“如今還求他愿,吾主可能付出什么?這世間事從來皆有代價。”

    曾經君臨天的男人,一跪數日,終于道,“用我來世半生換。”

    “準我為其鋪平來世路,護她二人聚首安康。我用余生換。”

    如此,佛前一跪又十年。

    建安二十九年,蕭晏大限將至。

    洛陽皇城中的天子得信千里趕來,看著垂暮之年的老者,恭謹道,“叔父百年當如安排?”

    蕭晏靠在搖椅中,目光落在那顆棗樹上,“朕乃大葉天子,自入帝陵。”

    新帝頷首,亦看那數,“那故人可要同入陵寢。”

    “不必。”蕭晏想都沒有想,或者說已經想了多年,終是不敢去擾她們。

    唯眼前浮現出,多年前葉照在滄州城中跪在府門邊求他的模樣。

    遂又道,“且傳史官載,建安帝早年德行有虧,妻女逢難,未救之。至此一生,無妻無子,是為天罰,留后世警戒之。”

    新帝含淚領命,離去時,安西又開始落雪。

    大雪紛飛里,男人折腰叩首,又跪佛前。

    雪霽天開,漫天艷陽霞光,跪首的背影模糊,又清晰。

    男人原是再未起身,這廂直起背脊的是年僅十一歲的長樂郡主。

    如今是清澤四年的夏天,距離她入洛陽大慈恩慈,于佛前坐禪已經兩年。

    五年前,她的父親為救她母親,傷重昏迷,至今未醒。

    兩年前,此處明覺大師道是她阿娘來此坐禪十年,或許能得個圓滿。

    然且不言阿娘不愿離開父親,便是阿娘愿意,她亦是不肯的。

    從前生到今世,到今世父親待她母女之種種,她終于釋懷。

    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太少,且讓他們伴著彼此。

    恰她年幼,十年不過打馬間。

    她來求,來跪。

    “坐禪枯寂,時光聊賴,這方過兩年,可撐得住?”明覺大師持佛珠問。

    “天若顧我,惜我華年,我父我母自當早日醒來。”

    “天若不顧我,亦不過十年矣,我無懼,更不悔。”

    “天自顧你,顧我們一家人。”身后,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

    小葉子回首,見到有女白綾覆眼,卻依舊芳華絕代。身畔郎君,雖身形消瘦,卻是眉目清朗,風姿依舊。

    “阿娘,阿耶,你們都醒了!”小姑娘提緇衣袍擺奔過去。

    葉照俯身抱她,撫她面龐,回想夢中數十年情境,又忍不住側首看身邊的男人。

    頷首道,“都醒了,都好了。我們,來接你回家。”

    小葉子撲上去,吻她面頰。

    須臾,一手牽一個,往外走去。

    卻不想,一旁的蕭晏卻愣神僵在原處。

    “走了,回家。”葉照嗔道。

    蕭晏回過神來,點點頭,開口問話,聲音卻是又輕又低。

    他慢慢蹲下身,看著小葉子,問,“你方才喚我什么?”

    夏日三千日光晃眼,小姑娘眨著一雙與他一般無二的眼睛,又亮又美麗。

    她道,“阿耶,我們回家吧。”

    作者有話說:

    正文到這里就結束來,休息兩天,周五開始更番外。

    九重宮闕里的男人,一如往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