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投雷加更-《重生導演,但整點薯條》
第(3/3)頁
成熟的電影意味著編劇、導演、制片、演員、劇組各方面工作人員、后期到宣發(fā)全部都能巧妙地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
即使是方可以和靳茜磨合了好幾部搭下來的班底,目前也算不上成熟體,只能說大家都很熟悉方可以和靳茜的工作模式。
這與方可以的電影風格有關,也與她和此地整體電影行業(yè)的平均狀態(tài)脫節(jié)太多有關。大部分時候,劇組成員都處于“我也不懂導演在干啥,反正導演說啥就啥,唉為啥突然就到這兒了?”的懵逼狀態(tài)。
這就造成了一旦像之前方可以癱在家里幾個月的事發(fā)生,se也就直接進入半殘狀態(tài)。為了盡早開工維持運轉,還不得不中途開了個新項目《千秋》,甚至把孫晶連哄帶騙薅過來。
這里頭當然不是真有什么方可以不能導而孫導經驗豐富能導的緣故,該說法純粹是哄孫晶高興。
主要是靳茜和方可以想借機通過相對常規(guī)簡單的拍攝內容,讓se的劇組人員能多接觸不同導演的執(zhí)導風格,從而對自己的職業(yè)有更立體全面的思考。
尤其看看純血商業(yè)片導演是怎么拍東西的。
先知道方可以的“繁”,再知道孫晶的“簡”。
體驗過方可以的“手把手執(zhí)導”,再體驗把孫晶的“流水線生產”。
啊什么,還有個王祥?
王祥就算了吧。
不是方可以歧視廣告片導演,而是王祥純粹就是攝像頭型風格,主打一個原汁原味,不加濾鏡,全靠ai和原圖直出。只要我沒有審美,就不會被自己的鏡頭傷害。都這么久了,不能說完全沒有進益,只能說生搬硬套,不求甚解。
不說方可以,靳茜都在琢磨著等以后年輕導演多一點,讓王祥轉行制片算了。至少王祥把控故事與跟人交際的水平是有的。
不然能咋辦,都一把年紀了,監(jiān)視器上的縮寫標志他都背不全。
方可以難得在這個世界看了個爽,渡過一個簡單美好的夜晚之后,開開心心地登上第二日前往日島的飛機。
抵達日島后開始《葡萄》拍攝工作的方可以并不知道,等第一批觀眾看完《破曉》的反饋和首映式的相關視頻通稿發(fā)布,網絡上比《破曉》本身更先火起來的,是這樣的梗:
“沈城導演就電影《破曉》發(fā)表評論…”
“幸虧不是他拍《破曉》,我不太需要他來特意照顧我的理解能力。”
“所以他就是考慮到大眾理解水平,讓嬴政‘不愿做一個不知親父的畜生’是吧。”
“就是這個人,當年拍霍去病的時候還說不認可小霍這種出道即天才的存在,非要把小霍改編成同甘共苦從底層爬起。應該禁止這種人染指歷史劇。”
“啊我知道這個人,他對歷史劇所做的,就像我們尊敬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馬歇爾正在對第三世界做的一樣!”——改編自《破曉》臺詞。[1]
該梗又很快出現(xiàn)了多種衍生,比如:
“沈城導演……”
“我知道這個人,他對《秦頌》所做的,就和當年胡亥對秦朝所做的一樣!”
甚至迅速擴大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