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賈誼我大漢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是著名的大儒,人稱賈生、賈子、賈長沙。 初入仕途就被火速提拔,更是深受帝喜,但因為多方勢力排擠,他被迫出京。 三年之后賈誼被召回京,在當時就是未來的政壇新星,但他卻抑郁而終。 他死后,文帝念念不忘,而且他的文學作品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的歌頌、贊譽。 賈誼他確實是年少有為,他師從張蒼,在當時是十里八鄉有名的大才子。 年少的時候一位郡守就把他召到麾下,之后在賈誼的輔佐下吳公治理的地方是天下第一。 要知道賈誼最多也不過二十出頭,這么年輕能有這么好的成就,著實不易。 賈誼在當時風頭正盛,甚至都吸引了文帝的注意。 文帝將郡守提拔為廷尉,郡守更是順手拉了賈誼一把,在皇帝面前不斷吹賈誼。 隨后文帝征召賈誼,直接把他提拔成博士,此時賈誼年僅二十一歲,是博士中最年輕的。 這個博士其實就是皇帝的人才儲備庫,皇帝有什么難題都會讓博士們出謀劃策。 每次提問博士的時候賈誼的答卷都能在眾多答卷中脫穎而出,贏得同行們的贊許、皇帝的欣賞。 文帝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人才,所以大力提拔賈誼,一年就讓賈誼從博士晉升到太中大夫。 之后賈誼提出了一攬子計劃,比如: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興禮樂。想要進一步取代秦制,加強皇權。 但是文帝并沒有采取這一系列措施,原因就是文帝統治并不穩固。 文帝二年的時候賈誼上了《論積貯疏》,這篇文章點明了漢朝棄農經商的危害,同時提出了一系列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 賈誼不但懂經濟,他還懂政治。他向皇帝提出個建議,那就是讓列侯們回封地。 為什么非要讓列侯回封地? 原因就是要瓦解軍功集團。列侯們都是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他們都有著戰友情誼,關系是血濃于水……反正這個人,絕對是一個天縱奇才。 不過就算是這樣的人,一生也是坎坷的。 先生寫到這個地方,我想他大概是想到了自己了。 他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坎坷的呢? 出道即巔峰,成為大漢頂級的歌手和作詞人作曲家。 這樣的身份,注定了他一定會在大漢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惜啊,人生無常啊,最后突如其來的絕癥,打破了他的一切。 隨后,又被人設計陷害,最終背上了這樣的污名。說真的。如果不是這個直播,先生的這些污名可能會永遠背下去。 可這一切,他活著呢時候并沒有看到。 最終,他只能寄情于山水,然后奮筆于詩歌。 不過是在這樣,先生也算是留下了真正的傳奇。 只不過,他自己沒有看到這樣的傳奇。” 好吧,這個地方黃綸說的很多很多,可能是他在感嘆,也是在為劉南鳴不平吧! 而這一刻,直播間的觀眾,也都是內心悲痛的 。就在這個時候,劉南再一次開始了。 無數的文字,就這樣出現了。這篇滕王閣序,似乎寫不完一樣。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好一個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好有力量的一句話啊,劉南先生你真的是太牛了。 這兩句,寫的讓我都激動了起來。此時此刻,我很想大喊一句出來,發泄我心中的激動和熱血。” 鄭陽年吟誦完了以后,整個人直接一拍桌子,隨后激動的說道。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一句真的太好了。 特別是此時此刻,直播間的一些年輕人看完以后整個人似乎都興奮了起來。 “我愛死這一句了,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就是我想要的一句話,這就是我想給自己的一句座右銘啊!” 此時此刻,知道戴著黑框眼鏡,頭發亂糟糟的年輕人,看著直播投影興奮的說道。 誰也想不到,這個年輕人,以后會做出一番豐功偉業出來。 而當他成為了大漢頂級的高科技公司老總,更是直接在石墨烯領域做到了極致以后,他接受媒體的采訪,說出了一段話。 “當年,我其實已經有了放棄的打算了。 根本沒有人支持我,只有我的團隊和我在苦苦的煎熬。 而且,不知道被人譏諷嘲笑了多少次。 說真的,那種痛苦一般人不理解。 我當時,已經有了要放棄的想法了。 而就在那天晚上我看到了詩圣的最后一場直播,我也聽到了那一句,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這一句,后來成了我公司的座右銘。也就是這一句話,讓我再一次堅定了下來。 所以,要說感謝的人的話,詩圣劉南先生算一個。 好家伙,此話一出,一片掌聲。 如今,劉南早就已經成了時代符號了,和霍去病衛青一個等級的符號和圖騰了。 好了不說太遠了,讓我們重新回來這里。 此時此刻,黃綸正在翻譯這一段的意思。 “各位,這個地方這一段翻譯過來的意思大概是,只不過由于君子能了解時機,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 年歲雖老而心猶壯,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 遭遇窮困而意志更加堅定,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放棄自己的凌云之志。 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也覺得清爽可口,并不滋生貪心;即使像鮒魚處于即將干涸的車轍中,依然開朗愉快。” 黃綸的解讀,真可謂是一絕啊。反正現如今,所有人都默認黃綸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讀詩人。 詩圣劉南的作品,也只有他才能理解的深刻。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胡亂吹牛逼。不過這一切,目前和四年前的人沒有任何關系。 此時此刻,鄭陽年和林海,都沉浸在這篇文章里面。 而此時此刻,劉南也在瘋狂的寫作。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吾,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 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