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02章 大結局-《淑妃今天也只想咸魚》


    第(1/3)頁

    申時過,  云鶯在月漪殿等到了趙崇從長春宮回來。

    隨著真相被揭開,唯有他們兩個人在的殿內氣氛逐漸變得凝重,她安靜聽著趙崇將事情的始末細細與她分說。

    長春宮里一個叫春杏的小宮女,一份莫可名狀的情愫。

    便是因為這樣她早早病逝?

    云鶯內心甚至生出一種迷茫的情緒。

    迷茫于曾經為爭寵機關算盡的她竟然最終栽在一個小宮女手里。

    聽起來如此荒唐滑稽。

    然而撥開層層名為茫然、荒唐和滑稽的迷霧,  理智告訴她,  趙崇沒有對她隱瞞,也沒有欺騙她。

    這個叫春杏的小宮女正是她先前覺得眼熟的。

    趙崇說這幾日發生的事與靜安太妃無關,  她便也相信。

    可以想見,  上輩子被她疏忽的那些精致漂亮并且出自這小宮女之手的盆栽,極可能有問題。而當她身體迅速衰敗下去、纏綿病榻時,  靜安太妃仙逝已久,  自然不會是靜安太妃指使這小宮女謀害她。

    至于春杏同樣不受崔嫻指使……

    她那時事事小心謹慎,  縱然喜歡那些盆栽也少不得暗中查一查。

    這小宮女若同崔嫻私下往來親密,必有蛛絲馬跡可尋。

    沒有尋見,  只會是確實沒有什么特別的來往。

    不知長春宮那般手段亦不知春杏與崔嫻幼時之事,未曾發現任何端倪便不至于整日里疑神疑鬼。

    事情最終也變成那個樣子。

    上輩子的她沒有如這一次輕易得到偏愛,許多事情來得更緩慢。

    換言之,此番春杏為崔嫻不平謀害她才發生得這樣早。

    她占盡帝王恩寵,  意味著身為妃嬪的崔嫻有更多的郁郁難過,于是引得心疼崔嫻的春杏想要報答的心情更為強烈。春杏逾矩,錢嬤嬤有心勸阻,而顧蓁蓁是那個一不小心被卷進風波的倒霉蛋。

    這般真相表明前世她年紀輕輕病逝別有因由。

    也代表這一次她可以避開相同命運。

    雖然如此,但是終于將一切梳理明白的云鶯內心沒有生出多少喜悅情緒。

    僅有兩分如釋重負的感覺,至少——終于塵埃落定了。

    趙崇的心情卻比殿內凝重氣氛多出一份沉重。

    連日來在他內心深處積壓的情緒在得知真相以后爆發,令他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罪孽深重。

    他自幼時開蒙起便學習圣人之道,  他志在“河清海晏,  時和歲豐”。然而在他身邊,  在他觸手可及的地方,他在那么長的時日里,可謂理所當然忽視著這些人,全因他的傲慢、冷漠、不以為意招致被困囿于深宮之中她們的悲劇。

    無論這一次的事情,抑或以前許多事,根源無不在他。

    他一次又一次深深意識到根源在他。

    如果不是這無端的讀心之術,如果不是云鶯,這樣的悲劇只會一直上演。

    而他可能只會感到厭煩,再無其他想法。

    趙崇這會兒心底的震動比之前任何一樁事、任何時候來得深刻。

    這些話他卻沒有再說與云鶯聽。

    畢竟是他一個人的事。

    云鶯也深受其害,他總不能厚顏無恥要她理解和體諒。

    諸事說罷,趙崇和云鶯一時未開口。

    長久的沉默過后,終究是趙崇先低聲對云鶯說:“不管是何因由,這般害人之心皆不可饒恕。”

    響在耳邊屬于趙崇的聲音把云鶯從自己的思緒拉回來。

    神思回攏,她點點頭:“聽由陛下處置罷。”

    那個叫春杏的小宮女是兩世謀害她的人,乃至在她上輩子當真要了她的命。她不管活幾輩子都變不成活菩薩,只能有仇報仇,有冤報冤。

    趙崇很快便又離開月漪殿。

    云鶯倚在羅漢床上呆坐過片刻,也從月漪殿出來去聽雨樓看顧蓁蓁。

    長春宮里發生的事迅速傳到公主府,清河公主趙驪也立刻進宮。

    只是當她趕到長春宮,趙崇已經離開了。

    “母妃,發生什么事了?”

    趙驪快步走向坐在黃花梨木禪椅上的靜安太妃身旁,不禁蹲下身去,雙手搭在自己母妃腿上,仰面看她。

    靜安太妃抬手摸一摸趙驪的腦袋,目光慈愛,溫聲細語:“我同陛下說,過些日子便搬去觀里,陛下準了。陛下也允諾,絕不會遷怒到你身上。”

    趙驪微怔,明白事情已無回寰余地。

    她眸中隱有淚光閃爍,哪怕曉得無力改變,仍控制不住情緒低聲問:“為何母妃要搬出去……”

    “陛下雖相信我不曾害人,但生事的乃長春宮的宮人,自是我治下不嚴。”靜安太妃語聲平靜,對趙驪說,“其實在宮里在宮外于你母妃而言也無什么區別,不用擔心,閑時來探望我便是。”

    趙驪心知這是為了保護她。

    護她周全,也護她錦繡榮華、富貴平安,主動退一步,以此換得她的皇兄如往日待她親厚。

    若不退這一步,今日之事必生嫌隙。

    待來日便不知要如何。

    趙驪愈覺得難受,為自己今時今日仍令母妃這般操心。

    她垂下眼,回想曾有過的許多任性肆意之舉,也愈發感到懊悔。

    “母妃……”

    趙驪伏在靜安太妃膝上喃喃,“我舍不得。”

    舍不得母妃去觀里過清苦日子。

    舍不得母妃一而再再而三為她從中周旋。

    “總不是今日便要走,更不是往后想見也沒辦法見。”靜安太妃捏了下趙驪的臉,“怎得還掉金豆子?”趙驪不語,她心下卻開始考慮起另外一種可能,譬如——她帶著母妃離開京城的可能。

    顧蓁蓁被害一事真相查明。

    消息傳開,得知牽扯到長春宮的妃嬪們無不萬分詫異。

    “奴婢打聽一番,據說那宮女叫春杏……”

    大宮女的話清晰傳入崔嫻耳中,正在書房習字的她手中動作一頓,蘸滿墨汁的毛筆抵在宣紙上。

    墨汁逐漸在光潔雪白的宣紙上暈染開一團濃黑的痕跡。

    一筆漂亮簪花小楷寫到一半的詩也毀了。

    “崔娘子?”

    一句話又讓崔嫻回過神,她擱下毛筆,蹙眉問:“究竟怎么回事?”

    大宮女覺察出崔嫻似有不悅,認真回答道:“那小宮女不僅謀害顧美人,也謀害淑昭容,又據說正因顧美人無意中得知她要謀害淑昭容,方才遭遇不測。”

    崔嫻又問:“不是受人指使?”

    “奴婢無能,不曾打聽出更多消息……”大宮女也皺了下眉,遲疑說,“但聽聞與靜安太妃是無關的。”

    “只是奴婢以為,倘若與靜安太妃無關,那么大約同諸位娘娘、娘子們應當也是無關的。”

    “否則不但陛下要震怒,恐怕太后娘娘、靜安太妃皆要動怒。”

    六宮妃嬪的手若能這樣伸到長春宮去,當真是了不得。

    這事也不會輕易了結。

    崔嫻垂眸,把書案上損毀了的宣紙收走又另取干凈的重新鋪好。

    “你再去打聽下有沒有別的消息。”

    得令的大宮女福身應是,不多時從書房出去。

    崔嫻立在書案后,垂眸眼睛一眨不眨盯著眼前的宣紙。

    不是受人指使卻謀害淑昭容和顧美人……

    她一個在長春宮當差的小宮女,和六宮妃嬪們幾無交集也無瓜葛,根本沒有理由做這樣的事情。

    唯一的理由,只可能……

    崔嫻想起獨自在御花園時和春杏的偶遇,她看見她流淚的樣子。

    可是何必呢?

    傻不傻?太傻了,當真太傻了。

    崔嫻沉默著。

    也在沉默中淚水無聲滾落,一顆又一顆砸在宣紙上,洇出一片水漬。

    春杏、錢嬤嬤及牽扯其中的小宮人各有處罰。

    風波平息得雖然迅速,但被謀害的顧蓁蓁卻遲遲未醒。

    高太醫每日去聽雨樓為顧蓁蓁診脈,適時為她調整藥方,盡心盡力醫治。這一次的事情顧蓁蓁是個純粹的倒霉蛋,云鶯便也時常會去聽雨樓探望。

    而趙崇變得愈發忙碌。

    他要盡快將遣散六宮的事宜安排下去,亦須得安排好妃嬪們的去處。

    之前呂淑清向他和云鶯呈上來的那張字條,可以佐證不久之后朝堂上多半會有針對云鶯的動靜。

    他想先發制人,在那之前便安排好一切。

    除此之外——

    還有他要讓云鶯擁有選擇的機會,讓云鶯若選擇留在他身邊,是心甘情愿也是安心自在的。

    因為忙碌,趙崇便有幾日不曾去月漪殿。

    但他命人往月漪殿遞過消息說忙,云鶯便不十分在意。

    盛夏天氣燥熱,云鶯多是趁著晨早傍晚去聽雨樓,順便遛一遛許久不得閑搭理的阿黃,其余時間則如從前那般待在月漪殿看書。但她不再只看一些用來打發時間的話本傳奇,也涉獵經史子集。

    如此又過得數日時間。

    夜里下過一場暴雨,待到晨早太陽高高升起,云鶯遛過阿黃,如前幾日去聽雨樓看顧蓁蓁。

    昨天深夜,顧蓁蓁醒來過一次。

    雖然清醒的時間很是短暫,但令高太醫和其他人都松下一口氣。

    云鶯來看顧蓁蓁時,她依舊在睡著。

    聽高太醫說顧蓁蓁很快能好轉,云鶯含笑頷首,等得小半個時辰不見醒來,便只吩咐碧梧繼續一起用心照料。

    而當云鶯從聽雨樓出來,一眼瞧見趕來的大太監夏江。

    “娘娘,陛下請您去一趟勤政殿。”夏江疾步走到云鶯的面前躬身道,“陛下說要有事相商。”

    云鶯眉頭輕挑,點頭:“好,我這便過去。”隨即又看一眼被宮人牽著的阿黃,到底沒有命先把阿黃送回月漪殿,而是直接帶去勤政殿。

    阿黃許久不曾來勤政殿卻顯然記得這個地方。

    方至廊下,它情緒變得激動,又沖著正殿的方向連聲狂吠不止。

    未等云鶯喝住阿黃,趙崇便從殿內出來。

    阿黃看見他,更加激動想往他身上撲,無奈被狗繩限制,只得被拉回去。

    趙崇走到云鶯的面前,在她行禮之前伸手扶住她:“過來了。”

    云鶯微笑,輕“嗯”一聲。

    趙崇才轉而俯身伸手撓了兩下阿黃的下巴,復示意宮人將它帶下去,而后和云鶯一起入得殿內。

    云鶯被他牽著沿著漢白玉石階而上走向龍案。

    離得近了便看清楚龍案上擺放著的東西。

    是兩道圣旨。

    云鶯視線落在這些東西上面,幾息時間轉而去看趙崇。

    這是要和她商量什么?

    趙崇和她站在龍案前,當下松開她的手。偏頭迎上她的目光,趙崇又轉過身望住她,把那道圣旨取過交到她手中,正正經經說:“這一道是立后的旨意。”

    云鶯垂眸,望向掌心的圣旨,又聽見趙崇說:“這是允你出宮的旨意。”

    話音落下的同時,另一只手的掌心被塞過來一卷圣旨。

    她兩手變得沉甸甸的。

    趙崇拿掌心托著她手掌道:“鶯鶯,朕不想逼你,不想強求你,所以不管你怎么選,朕都應。”

    “若你想出宮,這道立后的旨意朕便作廢。”

    “若你愿意留在朕身邊,這道允你出宮的旨意,朕也交到你手里。”

    云鶯便知這些時日趙崇在忙什么。

    微訝過后,她抬眼去看趙崇,嘴角彎彎,不緊不慢問:“陛下這是對臣妾有信心還是對臣妾沒有信心?”

    “若朕不是皇帝,或許會多一點信心能夠將你留下。”趙崇輕輕握了下她的手,“近來,朕認真考慮過如何才能讓你安心一些,思來想去,多少言語上的承諾都不如這樣一道旨意來得實在。”

    給她選擇,給她退路。

    云鶯立刻領會到趙崇此舉的用意,縱然最初想要遣散后宮與她有關,但如今也愿意給她其他妃嬪一樣的選擇。

    這份心意不可謂不樸實真誠,也無論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

    亦在她預料之外。

    “陛下可以給臣妾一點兒時間認真考慮嗎?”

    云鶯沉吟中詢問趙崇。

    趙崇心頭一緊,眼巴巴看她:“一點兒時間是多久?”

    云鶯笑,思索數息:“三天?”

    “好。”

    三天時間他等得起,但未免云鶯改口將時間延長,趙崇飛快應下她的話。

    云鶯想一想又道:“這三日,陛下和臣妾也暫時不見面為好,待臣妾做出決定以后會親口告訴陛下的。”

    趙崇再一次應下她的話,爽快答應她提出的小小要求。

    但和云鶯分開以后只小半日時間過去,趙崇便發現有些高估自己了。

    兩道圣旨沒有交給云鶯去做選擇和決定之前,他自信那樣做可以稱得上是真心為云鶯考慮。

    可當圣旨交到云鶯手里,等待她做出最后的決定時,趙崇變得緊張不安。

    以云鶯脾性,很可能絲毫不留戀宮中生活……

    三日時間原本算不得多長。

    只對趙崇來說,這三日卻因為整日心聲不寧、時時煎熬、夜里輾轉難眠而變得異常的難捱。

    反倒得到選擇權利的云鶯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她食甘寢安,也見到醒來的顧蓁蓁。

    昏迷許久的顧蓁蓁醒來以后身體依舊虛弱得厲害,下不得床榻。好在已無性命之憂,調理身子的事急不得,唯有慢慢將養,平日小心避免腦袋再磕著碰著。

    顧蓁蓁真正清醒后,妃嬪們大多來聽雨樓探望過她,來了之后也不久待,免得耽誤她休息。

    云鶯則要比其他人來得略遲上一步。

    她到的時候,顧蓁蓁正在喝藥,一碗湯藥下肚,直苦得一張臉皺在一起。

    一見她更委屈得直掉眼淚。

    “娘娘……嬪妾什么都沒有做……”

    “嬪妾吹個風而已,實在不知為何會招惹上他們……”

    顧蓁蓁萬分委屈。

    端午那天夜里,她根本不明白發生什么事,睡得迷迷糊糊之際莫名其妙被人砸昏過去。再后來什么都不知,再次睜開眼,只覺得整個人昏昏沉沉,又從大宮女口中得知自己被人謀害,被丟進荷塘,且昏迷許多天,險些丟了性命。

    云鶯聽著顧蓁蓁訴苦,得知她那時什么也不曾聽見,對她這個無意被卷進去的倒霉蛋越發同情。

    甚至可以說,顧蓁蓁幫她擋下一劫。

    “都過去了。”

    “陛下也已經查明真相,處置過她們。”

    云鶯難得用溫柔的語氣安撫顧蓁蓁,見她止住淚,一面示意翠梅幫她凈面,一面往她口中塞了顆蓮子糖。

    吃著糖的顧蓁蓁安靜下來,由著大宮女翠梅幫她擦干凈臉上的淚痕。

    “娘娘,往后……要怎么辦?”

    良久,顧蓁蓁小聲問。

    她實在想不到連長春宮的宮人也有膽量這樣肆意妄為。

    對那個他們背后沒有人指使的說法更半信半疑,只是不便質疑皇帝。

    云鶯記起趙崇要做的事,嘴角微翹:“不用擔心,沒有往后。”

    出于對云鶯的信任,顧蓁蓁似懂非懂“哦……”一聲。

    云鶯道:“高太醫說你腦袋傷未愈,不便想太多事,先好生休養著罷,得閑我再來看你。”

    顧蓁蓁點點頭,目送著云鶯離開了。

    翌日便是云鶯和趙崇約定好給他答復的日子。

    趙崇熬到這一日,思及此事,曾經得知郯王欲意造反也氣定神閑的他,心里單單剩下忐忑慌亂。

    他從睜眼起等待著云鶯的消息。偏偏,下早朝后沒有任何消息,和大臣商議完事情沒有消息,批過半日折子熬到晌午依舊沒有任何消息。

    云鶯始終沒有派人來傳信。

    趙崇心下焦急,又謹慎不去擾云鶯,只得在勤政殿內來回踱步。

    怕云鶯仍在糾結。

    怕她會選擇拋下他去擁抱不一樣的生活。

    煎熬中過得一個時辰,夏江終于從外面疾步進來,躬身稟報道:“陛下,月漪殿來人了。”

    趙崇立時說:“快傳!”

    “陛下,娘娘讓奴婢來傳話。”

    “娘娘命奴婢轉告陛下,她此時在藏書閣等著陛下。”

    來傳話的是碧柳。

    趙崇聞言當即起身,他整理過一番儀容,大步走出勤政殿,隨即乘早早備下的御輦去往藏書閣。

    御輦方才在藏書閣外停穩,趙崇便下得御輦,徑自走進藏書閣。

    他步履急切,迫切想要見到云鶯。

    當步入藏書閣后,尋到正倚靠著書架拿了一本書冊子在慢慢看的云鶯時,趙崇放慢腳步,一步一步朝她走過去。聽見腳步聲的云鶯也抬起頭來,收起手中書冊子不緊不慢塞回身后的書架上去。

    “鶯鶯。”

    趙崇一直走到云鶯身前才停下腳步,微微低下頭看她。

    云鶯莞爾:“陛下來得很快。”

    趙崇看著她的笑容也忍不住彎唇,低聲道:“朕等這個答復已等得許久,不想再等下去。”

    “鶯鶯可是想好了?”

    趕在云鶯開口之前,趙崇先一步問。

    云鶯點點頭,給出肯定的答復:“是,臣妾想好了。”

    趙崇便噤聲一瞬不瞬看著她,等她開口。

    “陛下這幾日似乎休息得不好。”云鶯迎上趙崇目光,凝視一瞬他眼下兩片昭示疲憊的青黑,微笑道,“看來陛下確實很擔心也沒有信心。給臣妾選擇,又擔心臣妾會選擇離開,留陛下一個人。”

    趙崇移開視線,握住她的手:“可見朕也不過是個俗人罷了。”

    云鶯便歪一歪腦袋:“可我喜歡這個俗人。”

    趙崇懵然,云鶯已經笑著繼續說:“陛下想的法子讓臣妾很安心,臣妾也愿意賭上一回。”

    “賭陛下的真心,賭陛下的品性。”

    同樣賭,哪怕有一日再生失望,她不會后悔今日決定。

    云鶯在心里補上一句。

    這三日她沒有考慮太多這樣那樣的問題。

    她只問自己,倘若選擇出宮,他日趙崇身邊有其他的小娘子,她能否坦然接受?能否毫無介懷?

    不管怎么樣趙崇的身份擺在這里。

    選擇離開便等于斬斷關系,她不至于天真認為一個皇帝會孤獨終老。

    想著那樣的畫面,云鶯心里很快有決斷。

    她終究是不太樂意瞧見那般場景,至少現下光想一想便很不快。

    而趙崇將云鶯的心聲聽得明明白白。

    比起云鶯選擇留在他身邊所帶來的歡喜,他更感受到這個看似爽快的答復背后的一種鄭重。

    是以,趙崇鄭重對云鶯說:“只要你留在朕身邊一日,朕便會努力一日,努力讓你心安,努力讓你開心,讓你快樂,努力不讓你有對朕失望后悔的機會。”

    云鶯笑,拉一拉趙崇的手掌:“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趙崇反握住云鶯的手,毫不猶豫回應。

    直到此刻,看著云鶯如花的笑靨,趙崇心底才漸漸有歡喜的情緒涌上來。

    那歡喜之情在兩個人的相視而笑中越來越洶涌,如潮水般一浪又一浪席卷著他,隨即齊齊化作滿腔柔情蜜意。

    趙崇低下頭去拿嘴唇輕輕碰了碰云鶯的嘴角。

    一觸即分后,又輕輕碰了碰她的唇。

    溫柔繾綣卻不含欲念的吻一個一個落在云鶯的唇上,滿含著珍視與憐惜。

    她眼睫輕眨了眨,品著這份柔情,嘴角微彎,回吻他。

    午后灼熱的日光靜靜從雕花窗欞照進來。

    云鶯坐在窗下的書案上,額頭抵在立在她身前的趙崇的肩上,平復著變得有些急促的呼吸。

    彎著唇的趙崇手臂摟住她防止她坐不穩,這一刻徒留滿心滿眼歡喜。凝望半晌云鶯的烏發,他低頭親一親她的耳朵:“過兩日朕便將遣散六宮的旨意傳下去。”

    云鶯慢慢抬起頭來,正是粉面含春。

    她抿了下唇,輕聲問:“陛下打算如何安置其他人?”

    “朕從私庫里取了銀錢作為一點兒補償,若她們愿意歸家便送她們歸家,若不愿歸家也可幫她們另立門戶,或有其他想法,只要不過分,朕都可以幫忙。”趙崇告訴云鶯,“明日朕便會告知她們此事,讓她們有時間好好考慮。”

    云鶯笑:“消息泄露出去,定有人坐不住。”

    “不會泄露出去。”趙崇摸了下她的臉,“何況一日半日的總頂得住。”

    “此前謝寶林家中獲罪,如今想歸家恐怕不易。”云鶯想一想,說,“若她愿意,若陛下沒有異議,臣妾想將陛下送的那間糕點鋪子轉贈她去打理。有那些小娘子作伴,想來不會太過孤寂。”

    趙崇道:“既送你便是你的,任由你處置。”

    云鶯哼哼了聲,手指戳一戳他的臉:“那陛下也任由我處置?”

    “可。”

    趙崇笑著捉住她的手指,湊近后壓低聲音問,“鶯鶯打算如何處置朕?”

    狐貍精。

    凝望趙崇俊朗面龐上一點促狹笑意,云鶯在心里暗道。

    趙崇唇邊的笑意更深。

    他低頭輕咬了下云鶯柔軟的耳垂,轉而又去吻她的唇,吻如夏日里突來的一場暴雨,傾盆而下,急速,猛烈。

    云鶯便被卷入又一場的繾綣中。

    灼熱的日光漸添燥意,她兩條手臂環住趙崇后頸,心情從未有過的愉悅。

    離開藏書閣,趙崇去見被召至聽雨樓的妃嬪。

    眾人只知皇帝要她們來這里,卻無從打聽所為何事,猜測也下意識往顧蓁蓁端午遇害之事上猜。

    當得知她們的這一位皇帝陛下要遣散六宮,從良妃、婁昭儀到呂淑清、沈文茵、顧蓁蓁無不訝然,驚詫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們……這難道是被廢了?

    所有人也都想到云鶯。

    六宮妃嬪皆在,只除去云鶯,聯系皇帝陛下之言,不難得出皇帝陛下做出這般決定的原因。

    為了云鶯,甚至遣散六宮?

    不少妃嬪感到荒唐,婁昭儀是其中情緒最激烈的一個。

    “請陛下收回成命!”

    婁昭儀壓抑著心中憤怒,離座福身,急急道,“此等事情聞所未聞,恐于陛下英明有損,請陛下三思!”

    趙崇淡聲:“若朕的英明須得靠犧牲你們來成全,不如不要。”

    話一出,婁昭儀臉色驟變,咬牙想說什么卻一時語塞。

    唯有呂淑清在驚訝過后感到欣喜。

    本以為這輩子只能被困在宮里過著不受寵、被忽視的日子,未曾想竟有機會出宮逍遙自在。

    但她是不可能回呂家的,甚至得防備呂家人。

    這稱得上一樁麻煩事。

    “陛下,嬪妾與諸位姐妹是陛下的人,本該一生盡心盡力服侍陛下,若此番離宮卻不知當如何自處……”呂淑清跟著婁昭儀離座,假作哀戚沖趙崇深福道。

    皇帝陛下今日能將事情告知她們,必定已經有所安排。

    她想要知道這安排是什么。

    趙崇便借著呂淑清的話,將眾人離宮之后的安排說得更為詳盡。

    當聽見可另立門戶,呂淑清的眼睛一下亮了。

    她后知后覺,那日自己交出字條,他們再未尋她問話,應當便與此有關。

    如若早有遣散六宮的打算,有些疾風驟雨注定要面對。

    不過這些事同她無關。

    她現下關心的是離宮與另立門戶之事,雖說不見得事事順遂,但于她而言總歸要比耗在宮里強。

    “陛下思慮周全,嬪妾羞愧。”

    呂淑清明白須得有人做第一個贊同皇帝決斷的人,她不介意做這第一人。

    “嬪妾愚鈍,不知其他,只知陛下英明神武,以嬪妾愚見,聽從陛下圣意定然不會有錯。”

    她沖趙崇行了個大禮,又說,“嬪妾謹遵陛下圣意。”

    婁昭儀不由回頭瞪一眼呂淑清。

    誰知,在呂淑清之后,崔嫻也離座深福道:“嬪妾謹遵陛下圣意。”

    春杏的死一棒子將她敲醒。

    崔嫻醒悟,自己若不這般執念于帝王恩寵,若早些明白感情之事強求不得,不會叫春杏生出擅自用那樣的方式報答于她的念頭,不會叫春杏因此丟了性命。

    不如離宮而去……

    離開這個根本不適合她的是非之地。

    良妃看一看婁昭儀,又看一看呂淑清和崔嫻,離座深福道:“臣妾沒有異議,聽從陛下安排。”

    婁昭儀震驚,目瞪口呆看向良妃,對她這般態度感到不可置信。

    蔣繁秋很清楚自己在說什么,更明白自己會面對什么。

    事已至此,和婁昭儀一樣反對也不會改變結果,不如坦然接受這般安排。

    她知道良妃的身份能帶給她一輩子錦衣玉食,她也自認不會做蠢事,惹得皇帝陛下震怒,但她更知道自己為何會被封為良妃——不是被偏愛,只是出身蔣家,又被認為性子足夠本分罷了。

    可入宮非她本意。

    不過是圣意不可違抗,除去接受別無選擇,且想在宮里過得舒服些,不能不做一個聰明人。

    離宮之后便又能在爹娘跟前盡孝了。

    或許,也可以有機會再見那個人一面……

    顧蓁蓁很懵。

    她懷疑是自己腦袋前陣子受過傷,這會兒才一片空白。

    但當瞧見沈文茵如呂淑清、崔嫻、蔣繁秋般表明聽從陛下安排后,她被大宮女扶著也離座福身說出一樣的話。

    顧蓁蓁想,跟著沈文茵大約如同聽從云鶯的意思,定不會有錯。

    妃嬪們陸陸續續表明態度。

    除去婁昭儀外,所有人只道遵從趙崇的圣意。

    婁嫣漲紅著一張臉,窘迫異常。

    她深深低頭,手指下意識用力揪住裙擺,內心一陣一陣的凄涼。

    這算什么?

    一句話她們便得入宮為妃,一句話她們便得離宮而去?

    是呀,本也是這樣的。

    那是皇帝陛下,她一個小小娘子憑什么不從?

    婁嫣憤怒、委屈、不滿,然而所有情緒皆得藏在肚子里,不敢泄露。

    誰知頭頂響起皇帝的聲音。

    “朕知有負于你們,也愿意盡力補償。”

    “從前是朕太過忽視你們的感受,只沒辦法給你們想要的,唯有讓你們擁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趙崇示意妃嬪們起身。

    他看著眾人說:“你們若有想法可以告知夏江,只要不是過分的要求,朕皆會滿足。離宮之后,朕也望你們‘天高任鳥飛’,莫被這一段經歷耽誤一生。”

    幾句話既叫她們惶恐也叫她們感到不可思議。

    皇帝陛下用如此誠懇的語氣對她們說著祝福之言,這實在……難以想象。

    少頃,趙崇離開聽雨樓,良妃、婁昭儀等一眾妃嬪也相繼離開。

    顧蓁蓁留下沉文茵,屏退宮人后拉著她問:“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淑昭容可曾同你說過什么?”

    “沒有。”

    沈文茵把顧蓁蓁扶回床榻上去躺著,“娘娘不曾提過這樁事情,也不曾指示我該怎么做。”

    顧蓁蓁皺眉:“那你方才……”

    “還不明白嗎?”沈文茵笑一笑,“陛下正是為了娘娘如此。”

    顧蓁蓁一怔,繼而恍然:“原是這般。”

    沈文茵幫她蓋好錦被,站直身子道:“你身子虛弱,不宜思慮太多,先好好休息罷。”

    離宮之事雖然之前不知情,但她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留下嗎?留在宮里若爭寵便是同云鶯為敵,不爭寵也只不過同云鶯作伴,離開以后能做的事情卻有很多。

    怎么選在沈文茵看來無須多加考慮。

    而她做的也無非是在她眼里對自己更有利的那個選擇。

    趙崇從聽雨樓出來后已是傍晚。

    他踩著夕陽踏入月漪殿,見云鶯倚在羅漢床上看書,便彎了唇。

    “鶯鶯,朕回來了。”

    趙崇走上前,挨著云鶯坐下,湊到她面前說。

    云鶯視線從書冊子上移開望向趙崇,瞧著他的神色尚算輕松,笑問:“陛下的進展可還順利?”

    “嗯……基本沒有異議。”趙崇含糊道。

    云鶯卻將手中書冊子一合,側過身仔細打量趙崇幾眼。她擱下書冊子,伸手輕抬趙崇的下巴,微微一笑:“陛下想要給她們一些補償臣妾可以理解,但陛下若對她們太好,臣妾也是會不高興的。”

    趙崇便笑:“醋了?”

    不待云鶯開口,他把人攬入懷中好好親一親:“鶯鶯放心,朕會把握好分寸,絕不惹你不快。”

    云鶯那話半是開玩笑。

    她倒不至于當真因為這個拈酸吃醋。

    假如趙崇對她們全無憐憫,她大約得重新掂量掂量自己有朝一日若是被拋棄會落得何種凄慘的境地。畢竟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在這深宮之中從來不稀奇。

    “太后娘娘知曉今日之事么?”云鶯記起周太后,問趙崇一聲。

    趙崇道:“朕待會兒去永壽宮陪母后用膳,今日大約也在勤政殿休息。”

    云鶯點點頭,明白他是特地來同她說一聲的。

    仰頭在趙崇臉頰印下一個吻,她從他懷里出來,含笑看著他:“天色有些晚了,陛下快去罷。”

    眼瞧著天慢慢黑下來,趙崇沒辦法多留。

    他無奈下得羅漢床,俯身飛快淺吻了下云鶯的唇:“明日見。”

    周太后早便知趙崇有遣散六宮之意。

    聽聞妃嬪們也已知曉此事,她情緒平和,詢問過幾句情況,沉吟中問:“大臣們那邊,陛下打算如何應對?”

    “年輕臣子中不乏潔身自好者。”趙崇道,“朕會提前與他們商議,讓他們屆時支持朕。”

    周太后頷首,又說:“陛下此舉雖可謂驚世駭俗,但是哀家支持陛下。”

    “只有一事……”她頓一頓,隨即語重心長對趙崇說,“君無戲言絕非空話,陛下當一生銘記今時今日之決心,萬萬不可寡言輕諾,自食其言。”

    “是,兒子謹記母后教誨,莫不敢忘。”

    趙崇肅然應聲道。

    過得一夜,夏江相繼收到良妃、呂淑清、沈文茵等妃嬪提出的請求。

    他也一一如實呈稟到趙崇跟前。

    待消息傳開以后,更多妃嬪大著膽子向趙崇提出請求。

    都是一些不過分的請求,他便立刻命人去辦。

    六宮諸事傳到大臣們耳中時,趙崇已提前將一應事宜準備妥當。

    早朝之上,面對以呂相為首的諸多大臣的發難,他鎮定自若,支持他的年輕臣子也同這些大臣幾番唇槍舌戰。

    僵持不下之際,在呂相的示意之下,有大臣便道:“云氏女入宮不過兩載,陛下卻為云氏女做出此等驚世駭俗之事,可見此女狐媚惑主,乃禍水矣!為陛下秋千大業,當將其以重法裁之,以儆效尤!”

    趙崇冷冷盯他一眼:“秦大人寵妾滅妻,致妻女在秦府處境凄慘。”

    “以秦大人所言,秦大人的愛妾也是個狐媚禍水,那便先由秦大人做個典范,讓朕看一看該如何以儆效尤。”

    那位秦大人頓時瞠目結舌。

    趙崇又沉聲道:“朕今日之決定乃朕本心,若有人再牽扯到無辜之人身上,朕定不輕饒。”

    “陛下至今膝下無子,龍嗣單薄。”皇帝的態度太過堅決,呂相終于站出來躬身說,“請恕老臣直言,陛下此舉實在有違天倫,亦罔顧六宮娘娘們想要為陛下開枝散葉之赤誠心意,恐動搖國本。”

    “呂相如何知六宮娘娘們的心意?”

    一道帶著幾分威嚴的女聲驟然響起在大殿之內,殿內有剎那的寂靜。

    周太后身穿朝服,步伐沉穩走到眾人面前,望向呂相。

    她眉眼微沉:“六宮娘娘是何想法,呂相如何知曉?難道呂相暗中同后宮竟有來往不成?”

    回過神的大臣們紛紛向周太后行禮請安。

    呂相幾不可見皺眉,面上惶恐連聲道“不敢”,心覺事態不妙。

    果然聽周太后道:“既然諸位大臣想知道六宮娘娘們的想法,那便讓她們親口同你們說一說好了。”話音落下,只見清河公主陪著良妃、婁昭儀等人入得殿內。

    趙驪是來支持自己皇兄的。

    她自也明白,縱然她身為清河公主,但在這些事情上她的意見不甚重要,只到底是個態度。

    皇兄難有需要她雪中送炭的時候。

    便起碼在這些事情上幫上一點兒小忙,如此……趙驪想,也許能換來他同意她帶母妃離開京城。

    朝臣們看著忽然間出現在殿內的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們。

    而身為良妃、站在周太后身后的蔣繁秋在大臣中搜尋到自己父親的身影。

    許久不曾相見,父親似乎又蒼老了一些。

    蔣繁秋看著自己的父親,嘴角微彎,輕聲細語:“爹爹,女兒愿遵從陛下圣意歸家,在爹娘膝下盡孝。”

    ……

    月漪殿。

    云鶯一直站在窗前沉默看著窗外的風景。

    已經從聽雨樓回到月漪殿的碧梧悄聲走近說:“娘娘,東西都備下了。”

    云鶯側眸吩咐:“待事情了結,你和碧柳帶著人將它們送出去,屆時再將沈婕妤、顧美人、謝寶林請過來。”

    “是。”碧梧應聲,又悄聲退下。

    云鶯便繼續看著窗外。

    她同不少妃嬪談不上親近,此番她們不得不離宮,以她的立場不便說什么也不便多做什么。

    卻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因而她從小庫房取金銀珠寶、珍奇古玩出來贈與她們。

    從今往后,不同在這深宮之中,哪怕做不得朋友,好歹不會是敵人。

    沈文茵、顧蓁蓁和謝夢靈是一道來的月漪殿。

    短短幾日時間,再同云鶯見面,三人卻覺恍如隔世,仿佛一切變了模樣。

    云鶯把一個木匣子遞到三人面前。

    匣子里面是她命碧梧提前準備好的那間糕點鋪子的房契與地契。

    “我聽說謝寶林想自立門戶。”云鶯將匣子打開,“這里是一間糕點鋪子的房契和地契,雖說是糕點鋪子,但平日里也收留著一些無家可歸的小娘子。謝寶林,若你愿意打理,我便將這鋪子送給你。”

    她又去看沈文茵和顧蓁蓁,微笑說:“你們若有興趣,也可送與你們。”

    “抑或是你們一起打理也無妨。”

    三人微怔,云鶯繼續說:“你們離宮以后,若不嫌麻煩可以寫信同我說一說外面的見聞。”

    “遇到難處亦可寫信與我,能幫得上忙的我定會幫。”

    “陛下給過你們什么承諾我不會過問。”

    云鶯明明白白告訴她們,“但這是在陛下的允諾之外我給你們的承諾。”

    來月漪殿之前,顧蓁蓁有些不安。然而聽見云鶯這番話,她禁不住紅了眼眶,眼淚轉瞬便落下來,抽噎著道:“娘娘和陛下一定會白頭偕老,百年好合!”

    顧蓁蓁一面哭一面祝福的模樣叫沈文茵和謝夢靈齊齊撲哧一笑。

    笑得片刻,沈文茵收斂起笑意,也道:“祝娘娘在宮里一直過得自在。”

    謝夢靈起身同云鶯深福:“多謝娘娘從不嫌棄民女。”

    “祝娘娘身體康健,福壽綿長。”

    云鶯但笑:“往后我若派人去請你們來打葉子牌,不許不來。”

    顧蓁蓁、沈文茵和謝夢靈皆笑:“一定來!”

    在六月到來之前,原本的六宮妃嬪陸陸續續離宮,宮里也變得沉寂許多。清河公主趙驪則在一個天氣不錯的日子攜著靜安太妃乘馬車離開京城,去往封地。

    趙崇和云鶯陪著周太后送她們離開。

    馬車遠去,漸漸不見蹤影,周太后才收回目光,感慨道:“本以為哀家和靜安太妃會一直在宮里作伴。”

    她們在十五、六歲的年紀在宮里相遇,磕磕絆絆大半輩子便過去了。

    往后再要見面只怕也難了。

    “罷,聚散終有時。”

    周太后扶著徐嬤嬤的手上馬車,對趙崇道,“陛下,回宮罷。”

    另一邊,封后大典亦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趙崇知云鶯不喜繁瑣之事,命禮部與鴻臚寺官員一切從簡。盡管如此,到得封后大典當日,哪怕只是按部就班完成全部的儀式后,云鶯也累了個七葷八素。

    封后大典結束時已是黃昏時分。

    待云鶯到得勤政殿,天黑下來,勤政殿的燈火輝煌、張燈結彩愈發惹眼。

    趙崇命宮人將今日的勤政殿裝飾成了大婚洞房的樣子。

    入得殿內,疲乏不堪的云鶯顧不上多看,癱倒在側間美人榻上。

    “鶯鶯,我們還沒喝合巹酒。”趙崇一面說一面俯身將云鶯橫抱起來,抱著她在桌邊坐下。

    云鶯懶怠靠在他身前,看著他斟好酒,方才坐直身子。

    兩個人各執酒杯。

    手腕相扣,彼此互相靠近,以十分親昵的姿勢將杯中之中飲盡。

    分開時對視一眼,云鶯笑一笑,趙崇也笑了。

    他取走云鶯手中酒杯,將她從自己身上抱下去坐在另一張椅子上,而后徑自起身去取東西回來。

    云鶯視線追著趙崇去。

    又索性單手托腮歪著腦袋看他回到桌邊,手里多出一把金剪子。

    “陛下取剪子來難道是要同臣妾結發?”

    云鶯笑吟吟發問,趙崇毫不遮掩頷首:“希望鶯鶯能滿足朕這個心愿。”

    云鶯便輕唔一聲。

    趁此機會,她索性問趙崇:“臣妾記得陛下將臣妾縫制的香囊藏在枕下,香囊里有什么?”

    趙崇怔一怔:“鶯鶯如何曉得?”

    “有次在勤政殿休息,偶然瞧見了。”云鶯努力回憶。

    趙崇放下那把取來的金剪子,干脆再次起身,將云鶯說的香囊也取來了。

    香囊里沒有別的,是一小撮青絲。

    云鶯疑惑看一看香囊又疑惑看一看趙崇。

    趙崇輕咳,支支吾吾含含糊糊解釋:“便是有次替你梳頭綰發,笨手笨腳將你扯疼了……”

    話說得再含糊也不耽誤云鶯明白是怎么回事。

    這是將她的發絲藏起來,乃至將他們兩個人的發絲纏在一處么?

    云鶯簡直是哭笑不得。

    斜睨趙崇,見他耳根微紅,她終究沒有多言,只拿起那把剪子遞給趙崇。

    這一次將兩個人的長發真正綰結在一起。

    依舊放進那個云鶯所繡的香囊。

    “鶯鶯……”

    妥帖放好香囊后,趙崇折回云鶯身邊,捧住她的臉吻一吻,低聲問,“沐浴休息了可好?”

    “好。”

    云鶯彎唇,朝趙崇伸出手。

    ……

    翌日。

    云鶯接受過命婦們的拜見便被候著的夏江請去御書房。

    當踏入御書房,發現周太后、自己的母親以及孫太傅皆在,云鶯微微一怔,望向趙崇。于是見趙崇朝她走過來,走到她面前后,牽過她的手帶她走向書案。

    “今日請母后、太傅和岳母來,是想請你們為朕和鶯鶯做個見證。”

    趙崇對周太后三人說著,用沒有牽云鶯的那只手單手取過那封允諾過云鶯方她出宮的圣旨。

    “朕答應過鶯鶯,有一日若她想要離宮,朕會應允。”

    “這一道旨意,請母后、太傅和岳母過目。”

    趙崇將圣旨遞給夏江。

    夏江將圣旨展開,雙手恭敬捧著送到周太后、孫太傅和云夫人面前。

    云鶯偏頭去看趙崇,正迎上趙崇的視線。

    趙崇看著她,聲音低了點,微笑說:“有這么多人作證,便不用擔心朕哪一日耍賴矢口否認。”

    云鶯心口猛然跳一跳。

    她沒說話,只用力反握住趙崇的手。

    這封圣旨在得過周太后、孫太傅以及云夫人的見證后才交回云鶯的手里。

    云鶯把它收進小庫房放著。

    如今已身為皇后,云鶯也不宜繼續住在月漪殿,須得遷居中宮。

    除此之外,妃嬪們離宮,宮里往后不需要那么多宮人,她也開始著手將部分宮人放出去的事宜。

    宮里人變少許多,事情同樣少了。

    云鶯每日去永壽宮給周太后請安,陪周太后用早膳,而后去藏書閣看書。

    午膳、晚膳通常是和趙崇兩個人一起用。

    用罷晚膳,若無旁的事情要忙,云鶯會和趙崇去御花園遛阿黃。

    趙崇注意到云鶯看的書不再是話本傳奇而是經史子集,便慢慢會和她商議朝堂上的事。偶爾奏折堆積得太多時,只要云鶯得閑,他也不介意云鶯幫忙批閱。

    不知不覺一個月過去。

    云鶯收到了顧蓁蓁、沈文茵、謝夢靈一起給她寫的信。

    那間糕點鋪子如今由謝夢靈負責打理,顧蓁蓁和沈文茵時常會去幫忙,教那些小娘子讀書寫字。

    信上提及的正是這些事情。

    用過晚膳,和趙崇一起散步消食遛阿黃的時候,云鶯同他記起這些。趙崇思忖中說:“天下之大,孤苦無依的幼童遠不止這幾個,想要將他們全部安頓好卻不是易事,若有可借鑒之經驗,或可一試。”

    云鶯聽懂了趙崇的話。

    她一笑:“如若她們當真能做到,陛下必須得好生獎勵才是。”

    “這是自然。”趙崇也笑,“且屆時不論是你抑或是她們,皆會成為其他小娘子的榜樣。”

    云鶯又覺得趙崇另有安排,她未追問,只說:“臣妾明日給她們回信。”

    夜里兩個人相擁而眠,一夜安睡。

    及至第二日,趙崇早早起身,洗漱梳洗過后準備去上朝,臨到要走,驟然發覺一點不對勁之處。

    今日睜眼醒來后,他耳邊始終十分清凈。

    沒有那些被灌進來的嘈雜心聲,哪怕只言片語也沒有。

    這個念頭讓趙崇有一瞬的愣怔。

    只讀心之術本也來得突然,現下聽不見,一時拿不準是怎么一回事。

    他如常去上早朝。

    下朝之后心里已徹底有數——那讀心之術當真消失了。

    習慣耳邊時常有嘈雜聲響,乍然變得安靜,也略有兩分不適應,只是趙崇從最初便知不可太過依賴這讀心之術。如今消失,待重新習慣便不會有什么大礙。

    “陛下,太后娘娘派人過來遞話,請陛下即刻去一趟永壽宮。”

    趙崇甫一和大臣商議完事情,夏江進來稟報。

    周太后少有派人來請趙崇的情況。

    因而趙崇沒有追問所為何事,當下吩咐備輦去永壽宮。

    從御輦上下來,入得永壽宮的正殿內,趙崇一眼看見云鶯和正在為云鶯診脈的高太醫。云鶯臉色微微發白,他面色一沉,去看周太后:“母后,鶯鶯怎么了?”

    周太后瞧著趙崇的模樣,卻只輕嘆一氣:“陛下稍安勿躁,先讓高太醫為鶯鶯診脈才是正經。”

    失去讀心之術,不知云鶯情況,趙崇又變得有些焦躁。

    不早不晚,偏偏趕上這個時候。

    可正如自己母后所說,唯有等診脈的結果,趙崇按捺住情緒,耐下性子。

    云鶯大致曉得自己怎么了。

    她這個月的月事未至,陪周太后用早膳時又吐了幾場,多半……

    但終究須得太醫確認過才作數。

    兼之吐過以后人不大舒服,云鶯便沒有著急告訴趙崇。

    高太醫診脈不過片刻,趙崇卻覺得煎熬不已。

    好不容易等到高太醫診完脈,坐不住的他霍然起身,連聲問:“高太醫,皇后身體如何?”

    高太醫沖趙崇、周太后和云鶯分別行過一禮,方才躬身笑著、語氣輕松道:“恭喜陛下,恭喜太后娘娘,恭喜皇后娘娘,皇后娘娘這是有喜了。”

    趙崇愣怔在原地。

    周太后和云鶯因他的模樣相視而笑。

    “皇后有喜,恭喜皇后快要當母親,恭喜陛下快要當父親,也恭喜哀家快要當祖母了。”周太后笑吟吟說道。

    懵住的趙崇終于回過神,三步并作兩步走到云鶯面前。

    他幾乎忘記自己是在永壽宮,無所顧忌便要俯身去吻一吻云鶯的臉,被云鶯笑著拿手推開。

    云鶯眼眸含笑:“是我和陛下的孩子。”

    趙崇一雙眸子也溢滿笑:“是我們的孩子。”

    對,是他們兩個人的孩子。

    于此一刻,趙崇忽而記起前世云鶯受過生育之苦,又不禁心生擔憂。

    轉念再想許多事已不同,他會力所能及讓她不受那些苦的,只是可惜生育之事他無法真正分擔。

    云鶯也記起前世她早夭的兩個孩子。不過,她相信許多事已經改變,那些事不會再來,這一次她會保護好自己的孩子,會一直護著她的孩子平安快樂長大。

    “鶯鶯,辛苦你,也謝謝你。”

    趙崇緊緊握住云鶯的手,也溫柔也鄭重對她輕聲說道。

    話說罷猶覺得不夠。

    他湊到云鶯耳邊,認真對她說:“鶯鶯,我愛你,謝謝你留在我身邊。”

    這稱得上一樁麻煩事。

    “陛下,嬪妾與諸位姐妹是陛下的人,本該一生盡心盡力服侍陛下,若此番離宮卻不知當如何自處……”呂淑清跟著婁昭儀離座,假作哀戚沖趙崇深福道。

    皇帝陛下今日能將事情告知她們,必定已經有所安排。

    她想要知道這安排是什么。

    趙崇便借著呂淑清的話,將眾人離宮之后的安排說得更為詳盡。

    當聽見可另立門戶,呂淑清的眼睛一下亮了。

    她后知后覺,那日自己交出字條,他們再未尋她問話,應當便與此有關。

    如若早有遣散六宮的打算,有些疾風驟雨注定要面對。

    不過這些事同她無關。

    她現下關心的是離宮與另立門戶之事,雖說不見得事事順遂,但于她而言總歸要比耗在宮里強。

    “陛下思慮周全,嬪妾羞愧。”

    呂淑清明白須得有人做第一個贊同皇帝決斷的人,她不介意做這第一人。

    “嬪妾愚鈍,不知其他,只知陛下英明神武,以嬪妾愚見,聽從陛下圣意定然不會有錯。”

    她沖趙崇行了個大禮,又說,“嬪妾謹遵陛下圣意。”

    婁昭儀不由回頭瞪一眼呂淑清。

    誰知,在呂淑清之后,崔嫻也離座深福道:“嬪妾謹遵陛下圣意。”

    春杏的死一棒子將她敲醒。

    崔嫻醒悟,自己若不這般執念于帝王恩寵,若早些明白感情之事強求不得,不會叫春杏生出擅自用那樣的方式報答于她的念頭,不會叫春杏因此丟了性命。

    不如離宮而去……

    離開這個根本不適合她的是非之地。

    良妃看一看婁昭儀,又看一看呂淑清和崔嫻,離座深福道:“臣妾沒有異議,聽從陛下安排。”

    婁昭儀震驚,目瞪口呆看向良妃,對她這般態度感到不可置信。

    蔣繁秋很清楚自己在說什么,更明白自己會面對什么。

    事已至此,和婁昭儀一樣反對也不會改變結果,不如坦然接受這般安排。

    她知道良妃的身份能帶給她一輩子錦衣玉食,她也自認不會做蠢事,惹得皇帝陛下震怒,但她更知道自己為何會被封為良妃——不是被偏愛,只是出身蔣家,又被認為性子足夠本分罷了。

    可入宮非她本意。

    不過是圣意不可違抗,除去接受別無選擇,且想在宮里過得舒服些,不能不做一個聰明人。

    離宮之后便又能在爹娘跟前盡孝了。

    或許,也可以有機會再見那個人一面……

    顧蓁蓁很懵。

    她懷疑是自己腦袋前陣子受過傷,這會兒才一片空白。

    但當瞧見沈文茵如呂淑清、崔嫻、蔣繁秋般表明聽從陛下安排后,她被大宮女扶著也離座福身說出一樣的話。

    顧蓁蓁想,跟著沈文茵大約如同聽從云鶯的意思,定不會有錯。

    妃嬪們陸陸續續表明態度。

    除去婁昭儀外,所有人只道遵從趙崇的圣意。

    婁嫣漲紅著一張臉,窘迫異常。

    她深深低頭,手指下意識用力揪住裙擺,內心一陣一陣的凄涼。

    這算什么?

    一句話她們便得入宮為妃,一句話她們便得離宮而去?

    是呀,本也是這樣的。

    那是皇帝陛下,她一個小小娘子憑什么不從?

    婁嫣憤怒、委屈、不滿,然而所有情緒皆得藏在肚子里,不敢泄露。

    誰知頭頂響起皇帝的聲音。

    “朕知有負于你們,也愿意盡力補償。”

    “從前是朕太過忽視你們的感受,只沒辦法給你們想要的,唯有讓你們擁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趙崇示意妃嬪們起身。

    他看著眾人說:“你們若有想法可以告知夏江,只要不是過分的要求,朕皆會滿足。離宮之后,朕也望你們‘天高任鳥飛’,莫被這一段經歷耽誤一生。”

    幾句話既叫她們惶恐也叫她們感到不可思議。

    皇帝陛下用如此誠懇的語氣對她們說著祝福之言,這實在……難以想象。

    少頃,趙崇離開聽雨樓,良妃、婁昭儀等一眾妃嬪也相繼離開。

    顧蓁蓁留下沉文茵,屏退宮人后拉著她問:“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淑昭容可曾同你說過什么?”

    “沒有。”

    沈文茵把顧蓁蓁扶回床榻上去躺著,“娘娘不曾提過這樁事情,也不曾指示我該怎么做。”

    顧蓁蓁皺眉:“那你方才……”

    “還不明白嗎?”沈文茵笑一笑,“陛下正是為了娘娘如此。”

    顧蓁蓁一怔,繼而恍然:“原是這般。”

    沈文茵幫她蓋好錦被,站直身子道:“你身子虛弱,不宜思慮太多,先好好休息罷。”

    離宮之事雖然之前不知情,但她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留下嗎?留在宮里若爭寵便是同云鶯為敵,不爭寵也只不過同云鶯作伴,離開以后能做的事情卻有很多。

    怎么選在沈文茵看來無須多加考慮。

    而她做的也無非是在她眼里對自己更有利的那個選擇。

    趙崇從聽雨樓出來后已是傍晚。

    他踩著夕陽踏入月漪殿,見云鶯倚在羅漢床上看書,便彎了唇。

    “鶯鶯,朕回來了。”

    趙崇走上前,挨著云鶯坐下,湊到她面前說。

    云鶯視線從書冊子上移開望向趙崇,瞧著他的神色尚算輕松,笑問:“陛下的進展可還順利?”

    “嗯……基本沒有異議。”趙崇含糊道。

    云鶯卻將手中書冊子一合,側過身仔細打量趙崇幾眼。她擱下書冊子,伸手輕抬趙崇的下巴,微微一笑:“陛下想要給她們一些補償臣妾可以理解,但陛下若對她們太好,臣妾也是會不高興的。”

    趙崇便笑:“醋了?”

    不待云鶯開口,他把人攬入懷中好好親一親:“鶯鶯放心,朕會把握好分寸,絕不惹你不快。”

    云鶯那話半是開玩笑。

    她倒不至于當真因為這個拈酸吃醋。

    假如趙崇對她們全無憐憫,她大約得重新掂量掂量自己有朝一日若是被拋棄會落得何種凄慘的境地。畢竟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在這深宮之中從來不稀奇。

    “太后娘娘知曉今日之事么?”云鶯記起周太后,問趙崇一聲。

    趙崇道:“朕待會兒去永壽宮陪母后用膳,今日大約也在勤政殿休息。”

    云鶯點點頭,明白他是特地來同她說一聲的。

    仰頭在趙崇臉頰印下一個吻,她從他懷里出來,含笑看著他:“天色有些晚了,陛下快去罷。”

    眼瞧著天慢慢黑下來,趙崇沒辦法多留。

    他無奈下得羅漢床,俯身飛快淺吻了下云鶯的唇:“明日見。”

    周太后早便知趙崇有遣散六宮之意。

    聽聞妃嬪們也已知曉此事,她情緒平和,詢問過幾句情況,沉吟中問:“大臣們那邊,陛下打算如何應對?”

    “年輕臣子中不乏潔身自好者。”趙崇道,“朕會提前與他們商議,讓他們屆時支持朕。”

    周太后頷首,又說:“陛下此舉雖可謂驚世駭俗,但是哀家支持陛下。”

    “只有一事……”她頓一頓,隨即語重心長對趙崇說,“君無戲言絕非空話,陛下當一生銘記今時今日之決心,萬萬不可寡言輕諾,自食其言。”

    “是,兒子謹記母后教誨,莫不敢忘。”

    趙崇肅然應聲道。

    過得一夜,夏江相繼收到良妃、呂淑清、沈文茵等妃嬪提出的請求。

    他也一一如實呈稟到趙崇跟前。

    待消息傳開以后,更多妃嬪大著膽子向趙崇提出請求。

    都是一些不過分的請求,他便立刻命人去辦。

    六宮諸事傳到大臣們耳中時,趙崇已提前將一應事宜準備妥當。

    早朝之上,面對以呂相為首的諸多大臣的發難,他鎮定自若,支持他的年輕臣子也同這些大臣幾番唇槍舌戰。

    僵持不下之際,在呂相的示意之下,有大臣便道:“云氏女入宮不過兩載,陛下卻為云氏女做出此等驚世駭俗之事,可見此女狐媚惑主,乃禍水矣!為陛下秋千大業,當將其以重法裁之,以儆效尤!”

    趙崇冷冷盯他一眼:“秦大人寵妾滅妻,致妻女在秦府處境凄慘。”

    “以秦大人所言,秦大人的愛妾也是個狐媚禍水,那便先由秦大人做個典范,讓朕看一看該如何以儆效尤。”

    那位秦大人頓時瞠目結舌。

    趙崇又沉聲道:“朕今日之決定乃朕本心,若有人再牽扯到無辜之人身上,朕定不輕饒。”

    “陛下至今膝下無子,龍嗣單薄。”皇帝的態度太過堅決,呂相終于站出來躬身說,“請恕老臣直言,陛下此舉實在有違天倫,亦罔顧六宮娘娘們想要為陛下開枝散葉之赤誠心意,恐動搖國本。”

    “呂相如何知六宮娘娘們的心意?”

    一道帶著幾分威嚴的女聲驟然響起在大殿之內,殿內有剎那的寂靜。

    周太后身穿朝服,步伐沉穩走到眾人面前,望向呂相。

    她眉眼微沉:“六宮娘娘是何想法,呂相如何知曉?難道呂相暗中同后宮竟有來往不成?”

    回過神的大臣們紛紛向周太后行禮請安。

    呂相幾不可見皺眉,面上惶恐連聲道“不敢”,心覺事態不妙。

    果然聽周太后道:“既然諸位大臣想知道六宮娘娘們的想法,那便讓她們親口同你們說一說好了。”話音落下,只見清河公主陪著良妃、婁昭儀等人入得殿內。

    趙驪是來支持自己皇兄的。

    她自也明白,縱然她身為清河公主,但在這些事情上她的意見不甚重要,只到底是個態度。

    皇兄難有需要她雪中送炭的時候。

    便起碼在這些事情上幫上一點兒小忙,如此……趙驪想,也許能換來他同意她帶母妃離開京城。

    朝臣們看著忽然間出現在殿內的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們。

    而身為良妃、站在周太后身后的蔣繁秋在大臣中搜尋到自己父親的身影。

    許久不曾相見,父親似乎又蒼老了一些。

    蔣繁秋看著自己的父親,嘴角微彎,輕聲細語:“爹爹,女兒愿遵從陛下圣意歸家,在爹娘膝下盡孝。”

    ……

    月漪殿。

    云鶯一直站在窗前沉默看著窗外的風景。

    已經從聽雨樓回到月漪殿的碧梧悄聲走近說:“娘娘,東西都備下了。”

    云鶯側眸吩咐:“待事情了結,你和碧柳帶著人將它們送出去,屆時再將沈婕妤、顧美人、謝寶林請過來。”

    “是。”碧梧應聲,又悄聲退下。

    云鶯便繼續看著窗外。

    她同不少妃嬪談不上親近,此番她們不得不離宮,以她的立場不便說什么也不便多做什么。

    卻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因而她從小庫房取金銀珠寶、珍奇古玩出來贈與她們。

    從今往后,不同在這深宮之中,哪怕做不得朋友,好歹不會是敵人。

    沈文茵、顧蓁蓁和謝夢靈是一道來的月漪殿。

    短短幾日時間,再同云鶯見面,三人卻覺恍如隔世,仿佛一切變了模樣。

    云鶯把一個木匣子遞到三人面前。

    匣子里面是她命碧梧提前準備好的那間糕點鋪子的房契與地契。

    “我聽說謝寶林想自立門戶。”云鶯將匣子打開,“這里是一間糕點鋪子的房契和地契,雖說是糕點鋪子,但平日里也收留著一些無家可歸的小娘子。謝寶林,若你愿意打理,我便將這鋪子送給你。”

    她又去看沈文茵和顧蓁蓁,微笑說:“你們若有興趣,也可送與你們。”

    “抑或是你們一起打理也無妨。”

    三人微怔,云鶯繼續說:“你們離宮以后,若不嫌麻煩可以寫信同我說一說外面的見聞。”

    “遇到難處亦可寫信與我,能幫得上忙的我定會幫。”

    “陛下給過你們什么承諾我不會過問。”

    云鶯明明白白告訴她們,“但這是在陛下的允諾之外我給你們的承諾。”

    來月漪殿之前,顧蓁蓁有些不安。然而聽見云鶯這番話,她禁不住紅了眼眶,眼淚轉瞬便落下來,抽噎著道:“娘娘和陛下一定會白頭偕老,百年好合!”

    顧蓁蓁一面哭一面祝福的模樣叫沈文茵和謝夢靈齊齊撲哧一笑。

    笑得片刻,沈文茵收斂起笑意,也道:“祝娘娘在宮里一直過得自在。”

    謝夢靈起身同云鶯深福:“多謝娘娘從不嫌棄民女。”

    “祝娘娘身體康健,福壽綿長。”

    云鶯但笑:“往后我若派人去請你們來打葉子牌,不許不來。”

    顧蓁蓁、沈文茵和謝夢靈皆笑:“一定來!”

    在六月到來之前,原本的六宮妃嬪陸陸續續離宮,宮里也變得沉寂許多。清河公主趙驪則在一個天氣不錯的日子攜著靜安太妃乘馬車離開京城,去往封地。

    趙崇和云鶯陪著周太后送她們離開。

    馬車遠去,漸漸不見蹤影,周太后才收回目光,感慨道:“本以為哀家和靜安太妃會一直在宮里作伴。”

    她們在十五、六歲的年紀在宮里相遇,磕磕絆絆大半輩子便過去了。

    往后再要見面只怕也難了。

    “罷,聚散終有時。”

    周太后扶著徐嬤嬤的手上馬車,對趙崇道,“陛下,回宮罷。”

    另一邊,封后大典亦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趙崇知云鶯不喜繁瑣之事,命禮部與鴻臚寺官員一切從簡。盡管如此,到得封后大典當日,哪怕只是按部就班完成全部的儀式后,云鶯也累了個七葷八素。

    封后大典結束時已是黃昏時分。

    待云鶯到得勤政殿,天黑下來,勤政殿的燈火輝煌、張燈結彩愈發惹眼。

    趙崇命宮人將今日的勤政殿裝飾成了大婚洞房的樣子。

    入得殿內,疲乏不堪的云鶯顧不上多看,癱倒在側間美人榻上。

    “鶯鶯,我們還沒喝合巹酒。”趙崇一面說一面俯身將云鶯橫抱起來,抱著她在桌邊坐下。

    云鶯懶怠靠在他身前,看著他斟好酒,方才坐直身子。

    兩個人各執酒杯。

    手腕相扣,彼此互相靠近,以十分親昵的姿勢將杯中之中飲盡。

    分開時對視一眼,云鶯笑一笑,趙崇也笑了。

    他取走云鶯手中酒杯,將她從自己身上抱下去坐在另一張椅子上,而后徑自起身去取東西回來。

    云鶯視線追著趙崇去。

    又索性單手托腮歪著腦袋看他回到桌邊,手里多出一把金剪子。

    “陛下取剪子來難道是要同臣妾結發?”

    云鶯笑吟吟發問,趙崇毫不遮掩頷首:“希望鶯鶯能滿足朕這個心愿。”

    云鶯便輕唔一聲。

    趁此機會,她索性問趙崇:“臣妾記得陛下將臣妾縫制的香囊藏在枕下,香囊里有什么?”

    趙崇怔一怔:“鶯鶯如何曉得?”

    “有次在勤政殿休息,偶然瞧見了。”云鶯努力回憶。

    趙崇放下那把取來的金剪子,干脆再次起身,將云鶯說的香囊也取來了。

    香囊里沒有別的,是一小撮青絲。

    云鶯疑惑看一看香囊又疑惑看一看趙崇。

    趙崇輕咳,支支吾吾含含糊糊解釋:“便是有次替你梳頭綰發,笨手笨腳將你扯疼了……”

    話說得再含糊也不耽誤云鶯明白是怎么回事。

    這是將她的發絲藏起來,乃至將他們兩個人的發絲纏在一處么?

    云鶯簡直是哭笑不得。

    斜睨趙崇,見他耳根微紅,她終究沒有多言,只拿起那把剪子遞給趙崇。

    這一次將兩個人的長發真正綰結在一起。

    依舊放進那個云鶯所繡的香囊。

    “鶯鶯……”

    妥帖放好香囊后,趙崇折回云鶯身邊,捧住她的臉吻一吻,低聲問,“沐浴休息了可好?”

    “好。”

    云鶯彎唇,朝趙崇伸出手。

    ……

    翌日。

    云鶯接受過命婦們的拜見便被候著的夏江請去御書房。

    當踏入御書房,發現周太后、自己的母親以及孫太傅皆在,云鶯微微一怔,望向趙崇。于是見趙崇朝她走過來,走到她面前后,牽過她的手帶她走向書案。

    “今日請母后、太傅和岳母來,是想請你們為朕和鶯鶯做個見證。”

    趙崇對周太后三人說著,用沒有牽云鶯的那只手單手取過那封允諾過云鶯方她出宮的圣旨。

    “朕答應過鶯鶯,有一日若她想要離宮,朕會應允。”

    “這一道旨意,請母后、太傅和岳母過目。”

    趙崇將圣旨遞給夏江。

    夏江將圣旨展開,雙手恭敬捧著送到周太后、孫太傅和云夫人面前。

    云鶯偏頭去看趙崇,正迎上趙崇的視線。

    趙崇看著她,聲音低了點,微笑說:“有這么多人作證,便不用擔心朕哪一日耍賴矢口否認。”

    云鶯心口猛然跳一跳。

    她沒說話,只用力反握住趙崇的手。

    這封圣旨在得過周太后、孫太傅以及云夫人的見證后才交回云鶯的手里。

    云鶯把它收進小庫房放著。

    如今已身為皇后,云鶯也不宜繼續住在月漪殿,須得遷居中宮。

    除此之外,妃嬪們離宮,宮里往后不需要那么多宮人,她也開始著手將部分宮人放出去的事宜。

    宮里人變少許多,事情同樣少了。

    云鶯每日去永壽宮給周太后請安,陪周太后用早膳,而后去藏書閣看書。

    午膳、晚膳通常是和趙崇兩個人一起用。

    用罷晚膳,若無旁的事情要忙,云鶯會和趙崇去御花園遛阿黃。

    趙崇注意到云鶯看的書不再是話本傳奇而是經史子集,便慢慢會和她商議朝堂上的事。偶爾奏折堆積得太多時,只要云鶯得閑,他也不介意云鶯幫忙批閱。

    不知不覺一個月過去。

    云鶯收到了顧蓁蓁、沈文茵、謝夢靈一起給她寫的信。

    那間糕點鋪子如今由謝夢靈負責打理,顧蓁蓁和沈文茵時常會去幫忙,教那些小娘子讀書寫字。

    信上提及的正是這些事情。

    用過晚膳,和趙崇一起散步消食遛阿黃的時候,云鶯同他記起這些。趙崇思忖中說:“天下之大,孤苦無依的幼童遠不止這幾個,想要將他們全部安頓好卻不是易事,若有可借鑒之經驗,或可一試。”

    云鶯聽懂了趙崇的話。

    她一笑:“如若她們當真能做到,陛下必須得好生獎勵才是。”

    “這是自然。”趙崇也笑,“且屆時不論是你抑或是她們,皆會成為其他小娘子的榜樣。”

    云鶯又覺得趙崇另有安排,她未追問,只說:“臣妾明日給她們回信。”

    夜里兩個人相擁而眠,一夜安睡。

    及至第二日,趙崇早早起身,洗漱梳洗過后準備去上朝,臨到要走,驟然發覺一點不對勁之處。

    今日睜眼醒來后,他耳邊始終十分清凈。

    沒有那些被灌進來的嘈雜心聲,哪怕只言片語也沒有。

    這個念頭讓趙崇有一瞬的愣怔。

    只讀心之術本也來得突然,現下聽不見,一時拿不準是怎么一回事。

    他如常去上早朝。

    下朝之后心里已徹底有數——那讀心之術當真消失了。

    習慣耳邊時常有嘈雜聲響,乍然變得安靜,也略有兩分不適應,只是趙崇從最初便知不可太過依賴這讀心之術。如今消失,待重新習慣便不會有什么大礙。

    “陛下,太后娘娘派人過來遞話,請陛下即刻去一趟永壽宮。”

    趙崇甫一和大臣商議完事情,夏江進來稟報。

    周太后少有派人來請趙崇的情況。

    因而趙崇沒有追問所為何事,當下吩咐備輦去永壽宮。

    從御輦上下來,入得永壽宮的正殿內,趙崇一眼看見云鶯和正在為云鶯診脈的高太醫。云鶯臉色微微發白,他面色一沉,去看周太后:“母后,鶯鶯怎么了?”

    周太后瞧著趙崇的模樣,卻只輕嘆一氣:“陛下稍安勿躁,先讓高太醫為鶯鶯診脈才是正經。”

    失去讀心之術,不知云鶯情況,趙崇又變得有些焦躁。

    不早不晚,偏偏趕上這個時候。

    可正如自己母后所說,唯有等診脈的結果,趙崇按捺住情緒,耐下性子。

    云鶯大致曉得自己怎么了。

    她這個月的月事未至,陪周太后用早膳時又吐了幾場,多半……

    但終究須得太醫確認過才作數。

    兼之吐過以后人不大舒服,云鶯便沒有著急告訴趙崇。

    高太醫診脈不過片刻,趙崇卻覺得煎熬不已。

    好不容易等到高太醫診完脈,坐不住的他霍然起身,連聲問:“高太醫,皇后身體如何?”

    高太醫沖趙崇、周太后和云鶯分別行過一禮,方才躬身笑著、語氣輕松道:“恭喜陛下,恭喜太后娘娘,恭喜皇后娘娘,皇后娘娘這是有喜了。”

    趙崇愣怔在原地。

    周太后和云鶯因他的模樣相視而笑。

    “皇后有喜,恭喜皇后快要當母親,恭喜陛下快要當父親,也恭喜哀家快要當祖母了。”周太后笑吟吟說道。

    懵住的趙崇終于回過神,三步并作兩步走到云鶯面前。

    他幾乎忘記自己是在永壽宮,無所顧忌便要俯身去吻一吻云鶯的臉,被云鶯笑著拿手推開。

    云鶯眼眸含笑:“是我和陛下的孩子。”

    趙崇一雙眸子也溢滿笑:“是我們的孩子。”

    對,是他們兩個人的孩子。

    于此一刻,趙崇忽而記起前世云鶯受過生育之苦,又不禁心生擔憂。

    轉念再想許多事已不同,他會力所能及讓她不受那些苦的,只是可惜生育之事他無法真正分擔。

    云鶯也記起前世她早夭的兩個孩子。不過,她相信許多事已經改變,那些事不會再來,這一次她會保護好自己的孩子,會一直護著她的孩子平安快樂長大。

    “鶯鶯,辛苦你,也謝謝你。”

    趙崇緊緊握住云鶯的手,也溫柔也鄭重對她輕聲說道。

    話說罷猶覺得不夠。

    他湊到云鶯耳邊,認真對她說:“鶯鶯,我愛你,謝謝你留在我身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