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葉青的展望-《絕品小圣醫》
第(2/3)頁
葉青呵呵一笑,提醒李詩蘊專心聽課,然后摸出手機,給小師姐發個微信,“小師姐,我想申請這學期的結業考試?!?
信息如泥牛入海,了無音訊。
等到快下課時,葉青才收到慕容雨柔回來的微信,很簡單,只有一個字,“好!”
與此同時。
慕容雨柔正坐在中醫學院,會議室,開會。
此時,中醫學院的領導們,齊聚一室。
而坐在首位的老人,赫然是深城大學中醫學院的創辦者,同時,也是華夏碩果僅存的幾位圣醫之一,慕容世伯。
慕容世伯環視一周,看著下首中醫界的后起之秀,不是他的學生,就是他故交好友的學生,扶須笑笑,“前幾日,老夫和一位故交好友的弟子,聊了些中醫未來發展的事兒。”
“他提出一個理念,想要發展中醫,旨在四字……全民中醫!”
“全民中醫?”
坐在慕容世伯下首的一幫中年人,聽到‘全名中醫’四字,齊齊一楞,沒明白‘全名中醫’是個什么意思。
看到后起之秀們目光中透出來的不解眼神,慕容世伯朝坐在他左手邊的慕容雨柔和藹笑笑。
當日,便是她陪著老爺子和葉青聊有關中醫未來發展之路,此時她看到老爺子眼神,慕容雨柔便起身,朝在座諸位叔伯抿唇笑笑,“各位叔伯,所謂,全民中醫,是小師弟就未來中醫的發展,提出來的展望?!?
“旨在,重拾華夏國人對中醫的信心?!?
“諸位叔伯都是華夏聞名遐邇的國醫,想必也很清楚而今中醫發展,為何會如此舉步維艱的諸多因素……”
“難在環境污染,道地藥材難求,難在制藥公司唯利是圖,以次充好,假藥遍地都是。難在中醫師不容易培養,難在太多中醫界大多醫術不精的庸醫,難在專業的中醫院太少太少,難在老百姓對中醫沒有信心?!?
對于慕容雨柔的說法,在座各位名醫大家,甚至國醫大家,皆是頻頻點頭,深以為然。
是??!
中醫難發展,其中最關鍵的三點要素,藥材,醫師,老百姓對中醫沒有信心。
慕容雨柔稍作醞釀,抿唇笑笑,接著說道,“道地藥材,單以最為普遍簡單的陳皮為例,一味好的陳皮,制作起來工序頗為繁瑣,而要達到陳皮該有的藥效,晾曬后,至少要儲存五到十年,甚至更久,才能達到陳皮該有的藥效?!?
“但是,現在有些黑心商人,唯利是圖,晾曬好的陳皮,只儲存兩三年甚至更短,便拿到市面上出售……那么,陳皮的藥效就會大打折扣!”
“而諸如此類現象,在藥材市場是比比也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道地藥材難尋的難題,唯有徹底整合華夏國內的藥材市場,給華夏國內的藥材市場,制定規則和秩序!”
“而關于培養中醫師,在建國前,華夏國內的專業的中醫學院,只有八所,現而今,專業的中醫院校,增設到一百多所?!?
“現在的大學生,在中醫院校學到的那些中醫知識,連中醫皮毛都不算,畢業之后,任職到各大中西醫院,也要跟著主任醫師學習至少五年,才稱得上算是一名初級中醫師!”
“按照我小師弟的設想,想要從根本上縮短培養中醫師的時間,就要在學生中醫院校求學時縮短,增加學生們在求學時的臨床經驗,由每學期到中西醫院三次臨床學習的機會,增加到一個月三次,甚至更多?!?
“至于,重拾老百姓對中醫的信心,需要借助現而今便利的諸多媒體資源,大力宣揚中醫!”
“比如,在央視的黃金時段,舉辦一場類似于綜藝節目的中醫比賽,拍幾部有關中醫題材的影視劇,讓老百姓方便快捷的了解,何為華夏國醫,華夏國醫又為何傳承幾千年,而依然在薪火相傳!”
聽完,慕容雨柔娓娓道來的長篇大論。
在座諸位名醫國醫大家,皆緊皺起眉頭,陷入沉思之中。
此番展望,說來簡單,但真若實施起來,簡直難如登天。
單說,整合華夏國內的藥材市場,若沒有雄厚到富可敵國的財力,怎么整合?
怎么整合!
簡直,癡人說夢。
縮短,培養中醫師出師的時長,也是說來簡單,帶領學生,由一學期三次的臨床觀摩,增加到一個月三次?!
中醫學院有多少名學生,至少兩萬名,一個月三次,那是怎樣的觀摩數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