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6章 大結局-《偷香高手》
第(2/3)頁
諸女見狀大驚,紛紛揮劍往他身上刺來,只可惜他背后忽然涌出無數黑色烏鴉,讓諸女根本無法近身。
“你們這些女人現在會恨我,但等會兒就會愛我愛得要死了,等我奪舍了宋青書的身體過后,會用強大的精神力給你們洗腦,讓你們忘了現在發生的事情,只會把我當成你們真正的男人,”明尊臉上盡是得意,口干舌燥得厲害,“雖然我這個人有潔癖,只喜歡未經人事的少女,但你們一個個漂亮成這樣,我也不介意捅著玩幾次,哈哈哈~”
就在這時,對面傳來一個冷冷的聲音:“你干嘛不想一想我為什么這么容易被你制住?”
“你怎么還可以說話?”明尊心頭一驚,急忙加大了奪舍之法。
宋青書眼中緩緩升起一抹金色,之前的灰色如冰雪遇到烙鐵,紛紛融化退散:“之前我就奇怪,你奪舍張無忌倒也罷了,為何能奪舍忽必烈,畢竟他不可能學會七層乾坤大挪移,所以我擔心你找到了新的奪舍法門,如果真是那樣,你某種意義上已經獲得永生了,就算我殺了你這個宿主,你未必沒有辦法逃到其他人身上去,所以要殺就要殺你的元神!”
他聲音剛落,眼中一個揮舞著劍氣的金色小人越來越大,直接摸入他額頭之中。
“不~”明尊身體里傳來一絲不似人聲的凄厲慘叫,可惜完全抵擋不住這個金色小人,最終一雙眼睛再無神采,整個人頹然倒在地上。
纏著諸女的漫天黑鴉那一瞬間仿佛也失去了力量來源,紛紛憑空消散。
“宋大哥!”諸女見到他反敗為勝,一個個喜不自禁。
傅君瑜扯了扯姐姐衣袖,她倆倒是沒沖過去:“姐姐,剛剛那小金人是什么情況?”
“我也不知道,只覺得有一股靈魂上的顫栗,整個人仿佛都動不了了。”傅君婥忍不住心有余悸。
“我們在旁邊都感觸這么深,被攻擊者不知道多絕望,這家伙年紀輕輕,一身武功到底是怎么練的,竟然比師父還厲害。”傅君瑜眼中異彩連連。
一旁的傅君婥笑道:“怎么,不要你的寶玉了,想移情別戀?”
“姐姐~”傅君瑜頓時嬌嗔不已。
明尊一死,麾下的殘余蒙古兵很快死的死,降的降,山中老人見勢不對正要逃跑,宋青書將腳邊的長劍一踢,長劍猶如一道流光,倉皇而逃的山中老人哪里躲得過,一代殺手之王,就此隕落。
事后盤點戰果,忽必烈、阿里不哥麾下精銳機會全軍覆沒,只有少數逃回了蒙古,得知此消息,天下大震。
高麗經此一役,之前的太子、王子兩派也死傷殆盡,宋青書扶持一個偏遠年幼宗室上位,同時為了保證自己利益,他也需要留一股力量長期駐扎鎮守在這邊。
不過留守首領上面卻犯了難,阿九夏青青有自己的地盤要經營,本來最合適的是方怡、沐劍屏,但兩人在神龍島和他分離這么多年,才見面沒多久又讓她們留在苦寒的高麗實在太對不住。
結果黃蓉自告奮勇留在高麗,一來黃藥師需要留下來養傷,二來幫他處理這邊的一切。
宋青書先是一愣,繼而明白過來,對方估計不太想回中原,畢竟中原到處都是兩人的風言風語,唯有在這異國他鄉,她才能毫無顧忌和他在一起,同時這段日子也是她多年來過的最輕松的時間。
于是宋青書便答應下來,同時答應盡快回國后找其他心腹將領過來替代,黃蓉卻告訴他不用著急,甚至永遠留在這邊她都不介意。
當然委托他照顧桃花島的一對兒女,最好能將姐弟倆送過來。
宋青書自然是一口答應,安頓好高麗一切過后,他便帶著艦隊浩浩蕩蕩南返中原,同行的還有高麗諸多高層的質子,當然名義上是留學之類的目的。
同時傅氏姐妹也跟著一同南下,她們還惦記著江南那個寶玉哥哥。
阿九和夏青青在中途回了金蛇營,沒有跟著去臨安,不知道為什么,她們不是很愿意到其他女人的地盤。
為了彌補心中虧欠,這段時間宋青書有近乎一半的時間晚上去她們的房間。
方怡沐劍屏將神龍島的艦隊交給了部下打理,然后跟著一起到了南宋,一來和宋青書有更多的時間相處,二來想回沐王府去看一看。
霍青桐中途回了揚州,她放心不下妹妹。
靳冰云和單玉如則也在差不多的時候離去,這段時間相處,她們忽然意識到宋青書身邊的女人雖多,但基本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地盤和領域可以幫到他。
而兩女的基本盤在蒙古那邊,出于危機意識,兩女便決定回去,才能最大程度幫到宋青書。當然靳冰云整個過程是被動的,她沒有心思考慮這些,只不過被單玉如慫恿,最終也被說動了。
宋青書則帶著小龍女、薛寶琴等女回到了臨安。
因為全殲了蒙古的精銳,如此天大的功勞南宋朝廷已經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有人建議給他加九錫,但被他嚴詞拒絕,因為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果不其然,他拒絕九錫的事情傳出,舉國稱贊。
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其他各類官職的加封兼任,宋青書則趁這個機會大肆安排提拔自己的心腹親信,權勢比賈似道最巔峰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臨安和諸女過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蒙古那邊再次傳來消息,唆魯禾帖尼得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死訊不由大怒,親自出山臨朝稱制,將蒙古之前留在西方諸國震懾當地的術赤系、察合臺系諸王軍隊紛紛調了回來。
原本術赤系和察合臺系諸王是不愿意回來的,但意識到帝系凋零,他們有機會奪得全蒙古大汗的位置,一個個改變了主意。
經過數月的休養生息,蒙古帶著最后的數十萬鐵騎南下,頭一站依舊是攻打西夏。
宋青書早已提前得到了消息,與木婉清、李清露等人商議好對策,因為上一次西夏被鐵木真已經打殘了,如今硬碰硬肯定沒有出路。
于是主動投降蒙古,蒙古素來善于招降敵人,驅使作為仆從軍,如今正值力量空虛用人之際,所以對西夏的投降大為高興,破天荒地給予了西夏皇室極高的待遇,依舊保留自己的力量,當然,西夏有義務給蒙古提供后勤補給,同時也需要派軍隊參與蒙古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西夏立國百年,和宋朝也征戰了百年不分勝負,這么快投降讓南宋朝野上下極為震動。
不過更震動的事情還在后面,蒙古收服西夏過后,直接揮軍東進,攻擊金國。
蒙古人在水上雖然戰斗力菜雞,但在陸地上,他們依然是天下無敵,金國軍隊經過苦戰,還是節節敗退,甚至還丟失了關中重鎮長安。
不過女真人骨子里也是戰斗民族,祖上的戰斗基因漸漸蘇醒,金國國家機器開動以后,以潼關、黃河為防線,數次擊退蒙古的進犯,讓其再也不能前進一步。
南宋朝野上下主流觀點是看兩國狗咬狗,畢竟不管是蒙古也好,金國也罷,都是他們的世仇,相對來說,對金國的仇恨還要深一些。
不過接下來蒙古的操作讓南宋朝野上下坐不住了,他們故技重施向南宋借道,要繞開金國潼關黃河防線。
宋人也不傻,他們是想看到蒙、金相持,最好耗干每一滴血,當然不會借道。
誰知道蒙古根本不等南宋答應,直接攻破漢中,由上庸線進入南陽,繞到了金國腹地,金國人倉促應戰,大敗而歸。
因為蒙古的攻擊,再加上南宋朝野有識之士擔心唇亡齒寒,宋青書終于有了出兵的理由。
本來如果沒有他存在,南宋朝廷雖然憤懣,但多半最后會息事寧人,但如今有了宋青書這種戰神級人物,再加上之前數次大勝,南宋的腰桿也硬了許多。
于是宋青書親率大軍北上,暗中與金國歌璧姐妹聯系,溝通金國忠義軍諸將,兩國的軍隊完美地合作了起來。
再加上西夏軍隊突然反水,一場決戰打下來,蒙古主力被徹底消滅,舉世皆驚。
南宋這邊的朝廷原本派宋青書率軍北上只是打算讓他延緩一下蒙古進攻步伐,稍微幫助一下金國,讓勝利的天平重新平衡,可哪知道他不聲不響搞了一個大新聞。
蒙古主力被殲滅,西夏又向宋青書投降,如此不世之功,宋青書真的已經到賞無可賞的地步了。
這次又有人提出給宋青書加九錫,再也沒有任何人反對。
朝廷正式的封賞下來,宋青書加九錫,入朝不趨,參拜不名,劍履登殿。
朝廷有識之士知道這對于皇室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信號,畢竟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但宋青書如今權傾朝野,數次大勝過后,在全天下又有著極高的威望,甚至連黃蓉和他之間的事情大家都不覺得有什么了,反而覺得黃蓉占了便宜,一個個都當成茶余飯后的談資。
而且宋青書手中直接間接控制的地盤不亞于南宋,無數軍隊效忠于他,因此南宋很多家族、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什么,但大勢如此,大家也無可奈何,甚至不少人開始主動向他投靠效忠。
畢竟從龍之功實在太誘惑,其他時候也許還有抄家滅族的風險,但如今宋青書已經是南宋事實的皇帝了,還能有什么風險?
在這個趨勢之下,哪怕最忠于趙宋的大臣、家族也紛紛像宋青書拋出橄欖枝,畢竟誰都有家有室,有自己家族的利益要考慮。
在這個前提下,宋青書又找了個機會北伐金國,又取得了一場大勝,收復了汴京,舉國沸騰,大宋積弱多年,什么時候這么威風過?而且收復汴京也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心愿!
阿九、夏青青帶領金蛇營,周芷若帶著揚州綠營,楊妙真帶領紅襖軍徹底并入南宋,但明眼人都知道她們聽命于誰。
宋青書的威名在朝野、民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南宋的小皇帝在太傅的授意下,主動提出禪讓,宋青書當然是推辭,三推三讓過后,方才接受了南宋皇帝的禪讓。
改國號為齊,登基為帝,立周芷若為后,阿九、任盈盈為皇妃,為了安撫宋朝舊臣,南宋的幾位公主在后宮中封號也很高,與阿九、任盈盈并列。
接著宋青書繼續北伐,同時不停地派人招降金國,金國之前和蒙古一戰損失不小,這些年的征戰他們也失掉了大量戰略縱深,再加上如今宋青書實力實在太過強大,他們知道很難抵抗。
之前宋青書是南宋的臣子,金國上下哪怕知道不敵,也沒考慮過投降,畢竟金宋之間的仇恨實在是太深了。
但宋青書建立了新的國家后完全就不一樣了,雙方之間的仇恨不復存在,哪怕民間、南宋皇室有些,但也不影響大局。
于是在歌璧姐妹的運作下,再加上國內頭號權臣“唐括辯”、忠義軍諸多將領都是宋青書的心腹,可謂從裁判到選手都是他的人,雖然金國內部還是有不少強硬派,但也架不住大勢所趨,最后的投降也順理成章了。
接受金國投降過后,宋青書善待金國皇室,同時保留了大部分金國貴族、高層的官位,只是添加了一些制衡手段。
原本投降后忐忑的金國上下,紛紛轉憂為喜。
南宋內部不少人對此有些非議,但架不住宋青書威望太高——歷史上開國皇帝要做任何改革都是相對容易的,就是因為他威望高,手里有軍權財權人事權一把抓。
再加上宋青書前些年暗中建立的民間的輿論宣傳機構,很快就將這些非議扭轉過來。
同時善待西夏王室,讓李清露、木婉清等人繼續帶著西夏貴族管轄原本的土地,當然他們要派質子入京,朝廷也會派一批官員到地方。
對于亡國之臣來說,這樣的待遇簡直是喜出望外了,所以西夏、金國兩地很快就穩定下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