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震懾的效果-《這個大清不對勁》
第(3/3)頁
而皇漢征服者軍團占領希臘后,大西洋同盟的殘部拍拍屁股坐著船跑路了,卻給希臘本土勢力留下一個巨大的爛攤子。
因為投降不及時,成批成批希臘本土的權貴慘遭滅族,家破人亡,慘不忍睹!
即便是跟著大西洋同盟一起逃跑的那些希臘權貴,也變成了無根浮萍,因為他們的勢力和固定財富都在希臘地區,逃離希臘的他們除了一個空頭希臘流亡政府的官帽子外,只剩下坐吃山空的浮財。
雖說大西洋同盟會給他們‘發工資’,不讓他們餓死或流落街頭,甚至還能過上小康生活,但這跟他們原本的權貴生涯就是天壤之別。
所以,尹斯坦布爾地區除了少數鐵了心要跟大西洋同盟混到底的官僚之外,本土權貴大部分都傾向于加入巴爾干帝國的懷抱中,成為尹斯坦布爾自治區的統治階層。
就跟現在巴爾干帝國內部的塞爾維亞自治區,保加利亞自治區,阿爾及利亞自治區等等一樣的政治地位。
有對比才有傷害。
看看希臘權貴的凄慘下場,再看看那些提前投入巴爾干帝國懷抱中的權貴優哉游哉的土皇帝生活,尹斯坦布爾地區的本土權貴們,只要不是被大西洋同盟洗腦洗成了腦殘,都知道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由于大西洋同盟在希臘地區的駐軍,因為皇漢征服者軍團突破的速度太快,結果連撤退都來不及,被皇漢征服者軍團咬住尾巴一頓痛毆,只剩下殘部乘船逃離。
所以,吸取了教訓的大西洋同盟不敢再把本部兵團投放到尹斯坦布爾地區前線,只留下了無關緊要的二三線仆從軍隊在尹斯坦布爾地區駐守。
這些仆從軍隊中,大部分都是尹斯坦布爾地區的本土權貴控制的。
這就導致,大西洋同盟為了保存實力,在尹斯坦布爾地區主動削減了自身的軍事存在感。
這跟大西洋同盟指揮部認定尹斯坦布爾地區無法守住有很大關系。
大西洋同盟真正打造的防線,是依托尹斯坦布爾海峽建立的西亞戰區,主力都匯聚在小亞細亞地區半島之上。
這就讓尹斯坦布爾本土的權貴們有了投誠的可能。
皇漢征服者軍團接到尹斯坦布爾地區本土權貴投誠的意愿后,絲毫不感到意外。
皇漢征服者軍團打希臘打得那么狠,其實就有著震懾尹斯坦布爾地區的意思,他們能主動投誠自然是好事。
當然,光派遣密使遠遠不夠,皇漢征服者軍團需要看到尹斯坦布爾地區本土權貴們的誠意。
于是,雙方洽談后不久,尹斯坦布爾地區就爆發了大規模起義。
起義的參與者沒有一個是老百姓,全都是尹斯坦布爾地區的本土高級軍官,或者說軍閥更合適一些。
他們背后其實就是尹斯坦布爾地區的本土權貴家族。
不出意外的,占據絕對兵力優勢的尹斯坦布爾本土權貴家族勢力,很快將為數不多仍然忠于大西洋同盟的武裝力量殲滅和擊潰。
這時候,如果大西洋同盟愿意付出代價的話, 是可以直接從小亞細亞半島直接抽調兵力,利用海軍和空軍的優勢,強行對尹斯坦布爾地區登陸,將上面的起義軍閥鎮壓下去。
然而,那么做在戰略層面上,對大西洋同盟來說完全沒有意義。
他們就算成功登陸上去,打敗那些起義的軍閥,又能如何?
真當隔壁枕戈待旦的皇漢征服者軍團,會眼睜睜看著大西洋同盟登陸尹斯坦布爾,并展開軍隊鎮壓起義么?
到時候,最好的下場無非就是登陸的軍隊被皇漢征服者軍團痛毆一頓,然后來一次成功的大撤退,盡量保存實力……
必敗無疑的登陸戰,大西洋同盟的指揮部自然不會去執行。
于是,皇漢征服者軍團完好無損的接管了整個尹斯坦布爾地區,甚至沒有留下多少駐軍,完全無視了對岸的大西洋同盟西亞戰區的登陸可能。
對現在的大西洋同盟而言,登陸尹斯坦布爾很容易,但全身而退卻難上加難。
這就是皇漢征服者軍團的底氣。
他們只清掃陸地上的敵人,根本沒有花費人力物資去建設堅固的海防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