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六章 敢問路在何方?-《唐朝公務員》
第(3/3)頁
“好!”,唐成這番滿帶感彩的話讓孔諸人聽地是眼神亮,等他說完,老夫子撫掌贊道:“斯言大善!唐明府既有此心,龍門之大幸,百姓之大幸也!設使縣學教諭乏人,仆雖老邁亦愿共襄盛舉”。
孔此言一出,座中其他那些人也隨即紛紛附和,他們這番表態只讓口中連連稱謝的唐成心下遺憾不已,可惜呀這些人都要走了,要不然真把他們都安置到縣學當教諭的話,這普天下所有的縣學里若論師資力量之強,龍門縣學穩穩當當能坐上第一把交椅。
哎,可惜,實在是太可惜了!
此后的咨政議政便主要集中在縣學及義學的擴建上了,說到這個話題時,國子監出身的孔一改平日的訥言,一條條一款款說的極細極多,最終由唐成以私人名義做東地宴請便在這氣氛熱烈的議論聲中結束。
從偏院兒里告辭出來后,唐成對著明朗的夜空長出了一口氣,累呀,跟這些人相處真是太累了,從拗口的說話到一舉一動都累。
但作為親手推向朝堂未來可做重要借力的成規模政治力量,現在跟他們相處時即便是再累也得提前把這伏筆給埋扎實了,別人或還不好說,但唐成對孔及跟他走得近那幾人還是看得準的,這等人素來不輕易推許人,然則一旦他真正欣賞了誰的話,依著性子就很難再變,而且以這等人的品性來說,只要他們覺得幫你是義之所在,即便是跟皇帝老子對著干也不帶含糊的,那可是正兒八經能出死力氣的。
若想真正與孔這等人結交,單純物質上地贈與是遠遠不夠的,對于他們來說只有為官為儒地理念相同才是區分親疏的核心標準,此前送藥草送糧食的雪中送炭更多的只是拉近雙方距離的敲門磚,而在他們即將動身前地這次咨政交談才是精魂所在,展示能力、交換理念,在這些即將重返朝堂的人心中刻下獨屬于自己地鮮明烙印,這就是唐成這趟過來的真正目地所在,此前一直說著的咨政更多地只是個提供舞臺的幌子罷了。
從晚宴的氣氛及告辭時孔等人的態度來看,這趟來的目的算是完滿達成了。
一旦他們重返朝堂,只要他們還在朝堂上,他唐成在仕途上的安全系數可就增加的多了,若待有一天重回長安時,那借力……
想的太遠了,唐成對著閃爍的星群搖了搖頭,雖則他此舉是想收束過于紛飛的思緒,但心神卻又不由自主的飄散開來,眼前這件埋伏筆的大事已了,對龍門縣政的規劃展布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暫拋開眼前的事情不想,那他未來的路將要往哪兒走?是真如張亮所言直接回京城還是繼續在地方任職?
心神飄忽,諸多想法紛至沓來又電閃而去,在唐成的沉吟中最終也沒形成定論,這前途啊在那里,在哪里呢?
…………………………………………
ps:敢問路在何方?歡迎有興趣的書友就小唐的下一步走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若能在提出看法的同時給出合理化的理由分析就更妙哉了!
嗯,順便求一下打賞和票票吧,現如今的猛然太多,競爭太激烈,生存不易呀!拜托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