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也是為什么《極限挑戰》,博哥站C位的原因… 約定俗成的,電影咖要比電視劇咖重一點! 好萊塢電影咖為大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好萊塢的主要文化輸出靠電影,本土雖然電視劇吃香,熱門劇集比如《權利的游戲》,《紙牌屋》這種遠銷海外,但是從價值觀和文化輸出上,還是電影打頭陣,而且盈利也更大。 為什么周訊、陳昆演起了電視劇? 賺錢??! 一部電視劇的片酬五千多萬,昆哥賺得更多,他還有分成呢… “不為了小粉絲拍電視劇了?” “…小粉絲也得替我來考慮吧,我捐了一棟圖書館,順便還讓人買了三輛校車,八萬多本書…” “喲,舍得花錢買名聲了?” “我一直堅持做慈善…” 話題聊到這,差不多就該總結了,沈明縱欲問了自己最想問的問題:“壘哥,你說演員要是完全沉浸角色,會不會很可怕?” “…不可能的,人都是有理智的,再怎么沉浸角色,導演喊了一聲‘咔!’,你也能醒悟過來的!” “是嗎?” “當然!”黃壘看了看沈明給他說了一個例子:“葛尤當年拍《活著》,張一謀導演安排他去了北京一郊區體驗生活兩個月,回來后整個人都變了,活成福貴!” 沈明趕緊問:“他是怎么走出來的?” “聽說是梁田他們幾個灌了他一次酒,第二天就好了!” “…啊?這么簡單?” “你以為呢?你別聽那些人瞎說,不瘋魔不成活,又什么為了戲自殺,那都是極少數個例!” “那萬一我也成了個例呢?” 黃壘瞥了他一眼:“你想多了,你是理性大于感性,你這輩子都做不了那樣的演員!” 你個死胖子,別以為是北電的老師,就可以這么侮辱人! 老子是金球影帝,你是誰? 明哥有點不服:“我要是完全放棄自己,還是有可能的!” “你能問這個問題,就說明不可能!”黃壘干脆挑明了:“你就說你是不是為了《小丑》設計了很多動作?” “…當然要設計!” 頂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