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般來說,好萊塢大型發行公司看上一部電影,而且開出高價,肯定是因為它發現了其中的賣點。 而且,坦白講,1500萬美元,這個價碼很高了! 沈明有些心動的,如果要自己發行,海外票房要過4500萬美元,才能拿到1500萬美元的分賬… 一部華語電影,想在海外市場拿到超過3.2億人民幣的票房,有點難度… 《英倫對決》的海外票房也才4300萬美元… 但是環球說的一千五百萬美元包含了后續電視、網絡版權… 感覺不劃算… 明仔那張臉應該就能賣2000萬美元! …… 酒店。 郭帆、吳景坐在最邊緣位置,談判的位置留給了沈明和龔格爾… “哈里斯,我覺得價格低了點…” “NO!沈,你要知道,全世界的觀眾,沒有幾個對中國的科幻電影感興趣!” “…但是他們對我感興趣!” 哈里斯·威爾森點了點頭:“所以,我們才會開價1500萬美元…” “而且恕我直言,帶著地球流浪,雖然很浪漫,但在執行上基本不可能!” “所謂的行星發動機,能源核心是什么?電能?核能?” “按照計算,一萬臺發動機全部運行,能夠產生150萬億噸的推力,但是現實中地球的重量高達約60萬億億噸,還不加入引力的情況下,這真的能推動嗎?” “這個基本邏輯不解決,恕我直言,沒幾個觀眾會認可的!” 沈明把這段話翻譯給郭帆,后者道:“科幻電影不可能完全符合現有科學理論的,合理的想象是必要的,而且《流浪地球》的原著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拿過雨果獎!” “我也覺得科幻電影最重要的是讓觀眾代入情感,而不是探討可能性!” “所有的科幻作品都有科學硬傷。科幻作品不是科學論文。作者沒有義務,也沒有可能寫出完全沒有科學漏洞的作品,否則,劉慈欣拿的就不是雨果獎,而是諾貝爾獎。” 沈明翻譯了一下,順便補充了一句:“我有一個構思,一個航天員流落在火星上,只能種土豆充饑,那您覺得這個可行嗎?所有人都知道,火星上種不了土豆,就算真的種成了土豆,那也是有毒的…” 哈里斯·威爾森眼睛一亮:“…火星種土豆?” “呃,就是類似魯賓遜漂流記,只不過把地點放在了火星…” “沈,我覺得這個創意不錯,你準備什么時候做這部電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