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前半部分節奏緩慢,看得并不難受,但是很多情節都很容易被猜到。 小丑的悲慘身世非常直白的展現出來,沒有過多的炫技,流水賬一般。 他覺得沈明的演技很可以,但仔細一想,小丑這個角色,本身背景故事豐富,人物動機飽滿,可以說是電影漫畫史上最棒的反派之一,誰演誰出彩! 到了第一個小高潮,也就是亞瑟在地鐵上殺了三個人,然后倉皇逃到衛生間,對著鏡子的那一段: ‘你好。你喜歡笑嗎?’ ‘當然,我是單口喜劇演員!’ ‘你好,小丑…’ 皮皮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 演技實際上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 粉絲就是發自肺腑覺得自家愛豆有進步了,有進步就是好事! 他們不管偶像的演技有沒有拖垮整部戲… ‘第一部大銀幕作品,我愿意給他加上一星的寬容濾鏡?!? ‘還是很驚艷的!’ ‘敢愛敢恨,真的是白月光!’ 當你真心喜歡你的偶像,真的很難放平心態。 但是,《小丑》這部戲,皮皮被震驚了! 任何真正安靜下來觀影的人,都會被沈明的表演給震撼。 這么說吧,他的演技填補了《小丑》在故事內核上的空洞,也給Joker這個角色提供了可信度。 這是一部很嚴肅的電影… 在鎖喉般的影片氛圍之下,偶有諷刺幽默,也只能讓人非哭非笑地皺一下眉。 由于腦損傷,主角亞瑟會在情緒波動時無法自控地大笑。為此,他一次次向人們解釋、道歉,一次次哭著求自己停下。 連續的幾件事接連擊中亞瑟,幾次暴打后,亞瑟終于倒在自己和別人的血泊里,再站起來時,他竟然能控制住神經質的大笑了。 與此同時,機緣巧合,他獲得了實現喜劇明星夢的機會。他收拾好自己,頭發光潔,妝容精致,衣服挺括貼身,穿過瀕臨崩潰的哥譚市,去當明星。 大幕將啟,亞瑟在后臺逆光起舞,似人非人。 小丑脫胎而出。 電影對于亞瑟黑化過程的處理極其工整,觀眾能清晰地看到一個人物破碎的過程,以及另一個人物逐步誕生的過程。 其實,這種工整性,很難避免公式化、步驟化,缺乏驚喜。 但《小丑》的厲害之處,在于能把亞瑟的每一次破碎,都做成擂在胸口的一記重拳,而且一拳比一拳重… 在亞瑟形象破碎的同時,小丑的魅影也越來越清晰。 最終,小丑的形象,在尖銳的社會矛盾中成為了某種陣營符號。 面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亞瑟從一開始的竊喜慢慢變成狂喜,最終成魔! 小丑誕生! 頂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