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真龍鎮(zhèn)世-《魔三國》
第(1/3)頁
013-05-15
這一頓宵夜很豐盛,但是也很平淡,大家客客氣氣地互相招呼,互相勸酒,標(biāo)準(zhǔn)得挑不出任何毛病,周瑜甚至還配合簡雍說了幾個冷笑話,全場歡聲笑語,一派其樂融融的局面。
但劉備卻總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
為什么我無法投入到這場宴會里呢?為什么我表面在笑的時候,內(nèi)心卻有個聲音在說要保持冷靜呢?我在擔(dān)心什么呢?
窗外吹來一股冷風(fēng),讓他打了個寒戰(zhàn)。
這是叫做“危機感”的東西。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別人推動,他的仁義之名并非來自自己,他的漢室身份并非來自自己,他的每一步行動,都是被形勢所迫,不得不為,絲毫容不得他掙扎。
直到剛才,孫權(quán)問他“明天有什么安排”時,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有任何計劃,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幫的上忙。
我該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穿越到這個平行世界,就是為了當(dāng)一個看客,看整場戰(zhàn)爭的發(fā)展嗎?
這個世界,有什么是可以被我掌控的?
劉備知道現(xiàn)在沒人能告訴他答案。或許原時空里的劉備也是這樣,胸懷壯志起兵剿滅黃巾,卻在之后一系列事件里都身不由己,一次次地隨波逐流,一次次地寄人籬下,投公孫瓚,投陶謙,投呂布,投曹cāo,投袁紹,投劉表……一直到五十來歲依然顛沛流離,全靠胸中要成就功業(yè)的理想支撐著他一直沒有倒下,但是也沒有人告訴他究竟該如何做。
這個時空里的劉備就更要命了,胸懷廣闊,人格魅力爆表,可惜戰(zhàn)略眼光幾近于無,從他在亂世里只想著種田就看得出來,他壓根沒考慮過怎么應(yīng)對席卷天下的戰(zhàn)亂,以為只要自己治下安居樂業(yè)就天下太平……整整三年,就沒人提醒過他要小心提防?
劉備覺得自己理解了三國演義里某人三顧茅廬的心情。
這個混亂的世道,太需要一個眼光犀利的軍師來指點自己了!
諸葛亮,你在哪里!
這場面是有點詭異,一個男人,在一群男人的聚會上,心里念著另一個從未謀面的男人的名字……
好,這樣是召喚不出諸葛亮的,劉備心里嘆口氣,看著正在互相談笑的眾人,突然想起一件事來:諸葛亮不是有個哥哥在東吳為官?要不找這位老兄問問他那神奇的二弟下落?
想到這里,他扭頭問孫權(quán):“仲謀,江東可有一個叫諸葛瑾的?”
孫權(quán)正在小心翼翼對付一條煎魚的魚刺,眼睛都沒抬:“饒了我皇叔,我說了江東文武我認(rèn)不全的……”
“那這個人你沒聽過?”
孫權(quán)總算抬起頭來,雙眼轉(zhuǎn)了幾圈,終于還是低下頭去繼續(xù)挑刺:“沒有,江東沒什么復(fù)姓,他的名字這么特殊我應(yīng)該有印象才對。”
看來曲線救國也沒戲了。劉表失望地收回眼神,在腦子里盤算著自己穿越后遇到的人有幾個可擔(dān)任軍師――徐庶據(jù)說已經(jīng)掛掉了,這還沒回馬薦諸葛呢……簡雍也是不必指望的,讓他說冷笑話、潑冷水可以,讓他出謀劃策只怕坑死;東吳這邊的陸績、魯肅、周瑜幾個或許可以,但已經(jīng)被孫策登用了,忠誠度還是滿的,何況自己連挖角的立場都沒有;糜竺看上去就是個有錢又老實的凱子,也不知道原劉備怎么把他騙過來的,或許會做生意,但也不像當(dāng)軍師的料;還有誰?智力高一點的……司馬懿?算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