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72章 聯想!-《大富貴人生》


    第(1/3)頁

    對聯想的前世今生,賀子龍還真了解不少,畢竟是九十年代少有的國產品牌,而且后世賀子龍也是玩電腦方面的人,那怕平時玩游戲和寫時間占了大把。

    1944年4月的上海,空氣里透著悶熱,在當時中國最繁華的城市,“銜著紅色銀勺子”的柳家長子出生了。

    十里洋場的繁榮始終停留在柳大俠幼時的記憶里。直到他7歲,父親被調往北京籌建中國銀行總部,柳家舉家遷往北京。基于深厚的家庭背景,干部子弟的柳大俠可以說,年少時過得相當平靜無憂。

    做為二代,11歲時到北京25中念書,此時的他已經成長為意見領袖型人物,受老師喜歡,受學校活動組織擁護,但骨子里的傲氣也幫他招惹了不少非議。

    1959年的一天,突然被學校領導約談,原來近期將會開會討論關于學生入團的事,在當時極為關注政治身份的大背景下,這足以讓柳家提起重視。

    一帆風順的人生突然被打破了:同學們“群起而攻之”,紛紛指責他平時的剛愎自用。僅2年以后,更大的挫折接踵而至。因最為關鍵的成分問題,和年少時的夢想失之交臂。隨后,在當時號召上山下鄉的政策下,他去了離家一千多公里外的西安,開始了他新生活,不知歸期。

    知青下鄉真不是一般人喜歡做的事,但卻沒得選擇。

    賀子龍的媽媽何嘗當年不是知青年?

    知青,廣義泛指下放到農村、掌握一定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在中國,知識青年指從1950年代開始一直到*****結束為止自愿,或被迫從城市下放到農村做農民的年輕人!

    當年,第一批到北大荒去的知青有248人,最小的14歲。

    而到了1969年是上山下鄉運動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年,每座城市、每所學校、每條街道、每個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這股大潮。

    全國八個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武漢、成都、重慶的知青許多人被下放到了邊遠省份,如黑龍江、內蒙古、新疆、云南,全國知青大量的在本省農村插隊,共有267萬多知青投身其中。

    人類現代史中一個不凡的人物***,提出了“知識分子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的理論,并首先付諸實踐,將自己從蘇聯留學回來的大兒子***親自送到農村去,拜一個農民大爺為師。由于他開了這個先河,帶了這個頭,因而在20多年后,他才能理直氣壯地號召:城里的各級干部,都要將自己大學、中學畢業的子女送到農村去,來一個總動員。

    從純粹城市學生當農民這個特定意義上講,***可以說是現代中國第一個知識青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