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實權人物手上都有一支惟其馬首是瞻的骨干力量,而苻堅恰恰缺少這種東西。為支持王猛毀掉了自己賴以起家的舊的絕對忠誠的骨干力量:氐族豪強,卻沒能培養出一支新的、絕對忠誠于自己的骨干力量來代替。以至于在淝水之戰后,苻堅竟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何打算,更不知道該去投靠誰。他有打破舊世界的魄力,卻沒有維系新世界的能力。 其次在于思想上的偏執,我們應該注意到,苻堅這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不留后路,支持王猛就全力支持;打擊貴族就狠狠打擊;對待手下仁至義盡,發慈悲就慈悲到底;決定南征就不顧反對全力南征等。這就造成了部下對苻堅給予的恩惠認為是理所應當的現象產生,不會感念他的恩典,一旦苻堅戰敗失勢就會全體叛變,而戰敗的苻堅卻沒有退路可走。 事實上,除了當年被狠狠打擊的苻氏宗族尚還忠心,出兵救援外,并沒有幾人忠誠于他(淝水之戰后,張蠔、呂光、慕容垂、姚萇等都先后獨立,苻堅所搜羅的人才沒有一人為他 “盡忠”不降),后來被困長安,苻堅終究沒有等來援軍,只有那些平時感激苻堅恩義的平民甘愿為其效死。正應了那句老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盡是讀書人”。這不能不說是苻堅這位一代偉人的巨大悲劇。 其三,苻堅有仁慈之心,而無防備之念。 苻堅是個好君主,正是由于他推行仁政,結束了他的前任皇帝苻生的暴虐統治,才解救民眾于水火,經濟得到發展,從而贏得了民心;正是由于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才網羅了一大批人才,前秦才得以強大起來。 但是,苻堅固然無害人之心,卻也無防人之心。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在苻堅眼里,只要自己待人以善、以誠,推心置腹,別人也會這樣待我。殊不知這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正人君子也許會對你感恩戴德知恩圖報,而卑鄙小人則有奶便是娘,很世俗很功利,不會跟你講情義。你如果有利用價值,如果對他好還則罷了,如果一旦失勢不會再給他帶來好處,或者十件事只辦了九件,有一件事情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翻臉不認人,露出白眼狼的嘴臉。 遺憾的是,苻堅只知道獻出一顆愛心,捧出一片仁慈,放棄了必要的警惕,對任何人都不設防。須知“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王猛臨終時曾有告誡:“鮮卑(慕容氏)、羌虜(姚氏),我之仇讎,終為大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始終不以為然,終究自食苦果,遺恨千古,令人扼腕嘆息。 苻堅死的時候,姚萇手下“后秦將士皆為之哀慟。”偉人的魅力并不因為民族間的矛盾或國家間的仇恨而有所淡化,在中國歷史上,即便淪落到眾叛親離的境地卻仍能讓全體敵人為之流淚的君主,苻堅恐怕是惟一的一個。 苻丕即位后不久,由于內亂出逃,反而在途中被東晉將領截殺。之后,苻堅遠房族孫苻登即位稱帝,扛起了前秦復國的大纛,和姚萇進行了漫長而精彩的“狐貍與刺猬的戰爭”,直至身死國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