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敘-《情似故人來》
第(1/3)頁
今天,我又習慣的打開電腦,打開《情似故人來》的WORD,看到【全文完】三個字,我才意識到,故人已經完結了,我不用再寫了。按理,我該是如釋重負的,按理,我該是輕松閑適的,但是不知為何,我心里有些酸澀,也許是我多愁善感了,我忽然感覺到了濃濃的不舍,對以敬清揚,對石南杜衡,對凌泉至瑾,對絲綢江南,對故人這篇文,對一直追隨故人的你們--------
這是我第一次這么不舍得完結一本書,當然,我也只寫過兩本書。七個月,我早已把自己幻化成了文里的一份子,也許就像三生石一樣,看著文里的每一個人,感觸著文里的每一個人,為他們喜,為他們悲,為他們痛。如今,忽然回到現實,我竟很不適應。
今年的四月,玉蘭海棠,爭相次第。文安在京城追了一通花之后,終于決定沉下心,再寫一個故事。當然,這要歸功于出版編輯和磨鐵檸檬編輯的小皮鞭,一直堅持不懈的敲打著我。
當時文安很糾結,因為不知道寫個什么題材,出版編輯建議我寫一本民國的,因為他覺得我的文筆很適合寫民國。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卻對民國沒有一絲感覺。國仇家恨,新舊思想,各種沖突,都離我那么遙遠。而且從我個人來講,我素來只偏愛詩詞歌賦的古代史,對近代史的戰事混亂一直沒有任何喜好。于是覺得自己接了個燙手山芋,找不到出口。
而當時文安自己,很想寫一個以朋友為原型的姐妹都市言情,但是又苦于都市言情的主題,金錢?欲望?婚姻?官場?商場?當種種矛盾沖突在文安腦海里浮現的時候,文安是掙扎痛苦的,因為當時的文安,所有關于都市言情的思緒都停留在秘密里,無論什么主題,都覺得無法沖破秘密的定式。
于是文安整整徘徊了一個月,不知道寫什么,無法動筆。因為文安是一個跟著自己心走的人,如果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筆下的故事,那是根本寫不出來的。一個一個夜晚,文安也不知道自己想了多少遍,忽然有一天,文安看著窗外的夜色想著,能不能把自己想寫的東西糅合在一起呢?這樣就不用為選擇而頭痛了。比如說,把民國和都市姐妹融合在一起。當時突然就豁然開朗,這種新穎的寫法立即就讓我的興趣來了,我覺得,我有動力寫一個故事了。
文安一直有一個理想,就是想寫一本世家文化的書。于是選擇了“絲綢”這個古老、傳統而纏綿的元素。只因為絲,不同于瓷器的剛硬,不同于茶葉的清秀,絲綢本身便是柔婉,靈動,而綿長的。與文安想的書名“情似故人來”又有諧音之趣。于是文安興沖沖的開始寫故人。
當時由于秘密已經結束了七個月,故人開始寫的時候,只有一些一直守候文安新文的老朋友,而且故人的開頭,文安選擇了平緩的敘述方式,并不能非常迅速的就吸引新朋友來讀。再加上文安更新的龜速--------
任何一個作者,都是希望自己的文章有人看的,當時文安隱隱有些擔心,是不是這次的題材選擇的太大了?不如純粹的言情更加吸引人呢?但是文安沒有改變初衷,不論讀者多還是少,文安只想寫自己想寫的,文安必須要把這個絲綢世家的前世今生故事認真寫完,哪怕最后只有一個讀者,文安也寫給她看。
故人的讀者漸漸多了起來,從老朋友,到新朋友,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和編輯開玩笑說已經很久沒看到故人的推薦了。編輯反問我,你覺得故人還需要推薦嗎?我才注意到故人的成績原來已經遠遠在我的意料之外了。說不上的滋味,只是忽然很欣慰,覺得文安的執著,是值得的,大家的認可,是文安最大的動力。
故人的故事,前世今生兩條線索交映,情感和絲綢兩條線索交映。對文安有不少挑戰:
首先在寫作方式上,對文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來是前世和今生要相互照應,要融合在一起,不能彼此突兀,各自獨立。二來是情感和商戰,也要彼此交融,互相滲透,才能賦予商戰在言情作品里的魅力。
于是文安只能處處小心,就如自己和自己手談,先給自己布個棋局,自己再解困出來。而且前世和今生的轉換,既要情緒、情節實現同步,又要恰到好處,順其自然,也確實讓文安琢磨許久。文安不知道大家是否滿意,但文安自己對現在的結果,還是比較知足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