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放榜-《地仙正道》
第(1/3)頁
縣試五場,每場一天。每過一場,都會貼出名次,顯示座位號。
榜上無座位號者,便是沒過,后面考試不得參與。
一連五天,黎明前便去排隊,傍晚才得歸家,著實是苦日子。
少年們?nèi)淌艿搅俗詈螅谖鍒鼋Y(jié)束,簇擁在那里等著放榜。
每場篩選過后,到而今,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相比第一場開考時,只有一半。
這還僅僅只是童生試,考核過了才算有了參與科舉的資格。
科舉之難,一步一關(guān),自此可見一斑。
童生尚且難得,何況生員、舉人乃至進士?
科舉便是那通天獨木橋,人人想擠上前,前方便是人道天堂。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
何其功利?何其激勵?何不讀書?
前方,等著你的,是權(quán)力、榮譽、財富、美人!
何不讀書!
“《勵學詩》一出,世人便知曉讀書的好處,重文輕武之風,自此而始。前朝如此,今朝如此,大夏立國六十七年,民心思定,海內(nèi)平靜,再也沒有大的戰(zhàn)事了,自然不需要那么多沙場沖殺的武將,重文教,也是必由之路。”
“有心人自然懂得大勢,應(yīng)時而變,世家尤擅變通。亂世時世家多出勇武之將,盛世時便會轉(zhuǎn)入勛貴,漸漸與詩書文人交游,因此長盛不衰。這世上,雖然千年的世家少有,五六百年的世家倒曾聽聞。許多王朝,也就匆匆兩百年,還不如世家呢!”
周迅正站在臨街的一處酒樓包間里,在這邊看著榜,這邊視野不錯,能見榜單,店家借此大賣,這包間竟是花了二兩銀子。
這時候,就聽見隔壁有數(shù)位少年,在慷慨激昂、指點江山,不禁宛然一笑。
接著,又聽見有人敲門,周迅仔細聽了,不是在找自己的。
這隔間其實不過是吃飯時用屏風相互隔出的,僅能放下一桌,這時候也不是正經(jīng)吃飯的時點。
周迅不過叫了一壺清茶、一盤四色果脯,獨坐品嘗。
樓下人聲喧囂吵鬧,樓上也是慷慨激辯討論之聲不絕,唯獨這小小的幾間屏風之內(nèi),一人獨坐安然。
頗有些遺世獨、立之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