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仕宦顯達人常情(2)-《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第(1/3)頁
“呵呵,我的小命,可用不著這個時候你來替我擔心。”
俊秀男子呵然一笑,正經嚴肅地說道:
“我是不明水利,我是不精河工,但我怎么就不能夠獻上通渠之策?”
“孟子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是不是這個理?我動的是腦子,這可比懂水利、會河工好用的多!”
白面儒生“哦”了一聲,似笑非笑地問道:
“那你又是怎么個勞心呢?”
“嘿嘿,很簡單,不循常理,反其道而行之。既然有人獻上成國渠西擴的方略,那我就獻上東擴的方略。”
“你說具體一點。”
“成國渠以郿縣為源頭,引渭水,東北流,下經武功、槐里,至上林苑入蒙蘢渠。這大體就是一條東向的河渠,所以郡縣官吏想到要增加灌溉、擴大屯田,只會單獨想到可以向西延伸到陳倉,引入汧水作為源流。”
“但是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成國渠東擴就未嘗不可。關中地勢西高東低,西擴成國渠還需要增辟汧水作為源流,但如果東擴成國渠,豈不是就簡單得多。”
“前漢的成國渠只是從郿縣修到槐里,然后就引入上林苑的蒙蘢渠,能夠灌溉到的也就茂陵、平陵那些陵邑。可你想想,如果繼續東擴,從向東北擴渠,沿途匯聚渭北的河流,最后抵達涇水,這可以多增加多少灌溉的良田啊!”
聽俊秀男子這么一說,白面儒生點了點頭,他不精通水利,聽俊秀男子說得有板有眼,倒是沒有聽出來有什么明顯的破綻來,只是有些驚訝地看著俊秀男子說道:
“難怪我說這些天你都閉門不出的,這通渠之策,只怕是耗了你不少時日在苦思吧。”
“哈哈,沒錯。我孟家畢竟也是扶風的大姓,家中也有郡縣的山川地形圖,這些日子我就是和幾個門客在家中一同謀劃,這才將這成國渠東擴之策想了出來。”
看到俊秀男子又得意起來,白面儒生只好又提醒說道。
“嘿嘿,不過我想想,還是有些擔心。你這坐而論道拿出來的東擴之策,未必可行,只怕是虛談廢務、清談誤國啊!”
可是俊秀男子對此并不領情,他的笑容也僵硬起來。
“荀子曰:千舉萬變,其道一也。莊子曰:不離于宗,謂之天人。說到底,都是同一個道理。你說這成國渠東擴之策,未必可行,那就是還是有可行的可能,是吧?”
說到這里,俊秀男子壓低了聲音,小心翼翼地說道:
“況且這通渠之策也只是我等的一個躋身之階,用不用,自然由驃騎將軍和他的掾史去定奪。但我等卻可以借此脫穎而出,躍然于眾多才俊之上,這有何不可!”
看到俊秀男子這副嘴臉,白面儒生無奈地癟癟嘴,嘆了一口氣。
“你若想出仕,以你孟家的關系和你孟子敬的才能,未必就就不能應辟郡縣,又何必要去攪和這成國渠東擴方略。這可是關系到數萬河工、民役的性命,耗費以億萬計的國之大事啊!”
俊秀男子哼了一聲,沉聲應答:
“這我當然知道。可你還有不知道的,你可知道這閻驃騎對關中的水利有多重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