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弘光王朝-《權馭大明》
第(1/3)頁
“太師,擁立天子可是國之重事,理應由您這個大明的太師來主持,可您尚未抵達南京他們就推選福王登基,這可亂了朝廷的定制,名不正,言不順!”
“他們這是擅權,大明的天子豈能如此草率地擁立?倘若地方藩王效仿后果不堪設想?!?
“南京城的那些人何德何能,有何資格來擁立天子?”
……
到了運河沿岸的重鎮濟寧后,李宏宇召集隨行的文武官員議事,把福王登基的消息告訴了他們,這使得群臣轟的一下就騷動了起來,紛紛七嘴八舌地表達著不滿和氣憤。
雖然在場的這些文武官員投降過大順軍但在他們看來是權宜之計而已,并不是真的為李自成效力,而是為了大明的將來保存實力,伺機難逃重歸大明。
歷史上,確實有一些官員從北京城逃走南下到了南京,至于他們是為了忠于大明還是無法忍受大順的“追贓助餉”這就難說了。
既然李宏宇沒有追究他們的罪責,那么這些文武官員自然依舊是大明的臣僚,唯有大明的新天子才能撤銷他們的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與那些開城引大順軍進城的官員不同,那些人的行為是不折不扣的叛國,早已經被李宏宇抓了押送回南京等待審問,其罪行要由法司衙門審理,然后由繼任的天子來決斷生死。
從法理上而言,能被李宏宇召集出席議事的人現在還是大明的官員,代表了大明正統中央部院各衙門,南京的部院衙門只不過是陪襯而已。
因此,現場的文武官員對南京的人不經他們的同意就擅自擁立福王為帝感到非常惱火和不滿,這把他們置于了何地?顯而易見福王會重用那些擁立他的人,那么他們這些從北京城趕來的官員們會受到冷落和打壓。
這種情況可是那些從北京城出來的官員所無法接受和容忍的,畢竟他們才是大明中央衙門的正統代表,豈能被南京城的那幫人踩在頭上?
“諸位大人,如今是多事之秋,所謂事急從權,既然福王已經登基那么為了大明的將來咱們還是要擁戴此事,大局為重!”
李宏宇掃了一眼現場那些群情激奮的官員,沉吟了一下后不動聲色地說道,與其說這些人爭的是大明的正統,倒不如說他們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想在官場上失勢。
“太師所言甚是!”既然李宏宇已經開口了,那么在座的眾位官員們也唯有接受的份兒,聞言紛紛向李宏宇躬身行禮。
私下里,眾人暗自為李宏宇感到不平,很顯然這次連李宏宇都被排擠出了南京政權的核心,否則事先絕對不會不跟李宏宇打招呼。
“唉!”
等參加議事的文武官員三五成群地離開后,李宏宇不由得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臉上滿是無奈的神色。
雖然他人在外地,但對南京城里發生的事情是一清二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