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六百五十九章 《兇手不只一個》-《神級復興系統》


    第(1/3)頁

    第六百五十九章《兇手不只一個》

    跟龍國商業圈的人合作,王耀算是第一次,這么久以來所有的合作伙伴都算是藝術圈或者文化圈的,包括吳天來也算是。

    隔行如隔山,不是辦個公司就是企業家了,轉行的行業思維才是決定專業的最基本要去,因為每一個行業或者職業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

    不過未來商業市場發展還是要跟這些純商人合作,所以王耀這次算是做了個小小的嘗試。

    而且郭老板身上有一種晉商的精神,土地貧瘠的山西,孕育出近代最具有國際觀的商人。

    他們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在三晉大地上筑起高墻大院、開創中國最早的銀行——票號;晉商首創員工分紅入股,并且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制;他們打通北至莫斯科,西至倫敦、東至紐約的茶葉之路與金流通道。晉商的總資產比清朝國庫還龐大。

    晉商從明朝初期發跡到民國初年沒落,500年之間,晉商的馬車與駱駝隊開辟出對外貿易的鹽路、茶路。他們以山西、河北為樞紐,開辟南起武夷山、北越長城,穿越蒙古戈壁,經西伯利亞通往歐洲的茶葉之路。

    這是絲綢之路沒落后新興的國際貿易路線。

    明清山西商人稱雄國內商界五個多世紀,“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是他們的自我寫照。

    他們的成功,令人注目。他們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每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都有一種特殊的精神作為其靈魂,這種內在的靈魂是實踐活動中最活躍的能動力量,而從事這一活動的人就是這一特殊精神的創造者和實踐者。

    對于儒和賈,明清社會上的一般看法是“儒為名高,賈為厚利”,認為儒、賈追求目標不一。

    但一些山西商人卻提出了儒賈相通觀,他們認為行賈也可習儒,儒可賈,賈可仕,仕可不失賈業。

    例如,明代蒲州商人王瑤,就是“行貨而教義,轉輸積而手不離簡冊”。山西商人還在河東鹽池為其子弟設立了運學,在兩淮鹽區其子弟獨有商籍,其他商派則無。

    晉商重義,義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規范,在義利相通觀的影響下,誠信戒欺,重視商譽,則成為山西商人的商業道德觀。義利思想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誠”與“不欺”,盡管“不務仁義之行,而徒以機利相高”的商人大有人在,但奉行誠信不欺的商人仍為主流。如清代著名的山西介休商人范永斗,就是由于“與遼左通貨財,久著信義”而受到清政府的垂青,后來當上皇商,并由此獲得厚利。

    誠信不欺,以誠信重義作為商人處世立業之道。“誠召天下客,義納八方財”,可謂山西商人精神價值觀的體現。

    晉商還在清代江蘇王氏所著《生意世事初階》基礎上,編著了《貿易須知》,總結了培養學徒和坐賈經商等經驗,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經商著作。由以上之例不難看出,明清山西商人在經商活動中十分重視科技的應用,并通過科技的應用推動其商業活動。

    晉商身上有一種守舊和發展共存的精神,是現代以西方商人思想和意識影響下,華夏商人最需要的一種精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