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逆勢而行-《無悔九二》
第(1/3)頁
1992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四熱”、“四高”、“四緊”、“一亂”的現象。
“四熱”,即開發區熱、房地產熱、股票熱、集資熱。
“四高”,即高投資規模、高信貸投放、高貨幣發行、高物價上漲。
“四緊”,即交通運輸緊張、能源緊張、重要原材料緊張、資金緊張。
“一亂”,即經濟秩序混亂,尤其是金融秩序混亂。
而這四熱、四高、四緊、一亂即是即將到來的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這就讓吳小正頭疼了。
要想幫廖宏才把國際品牌給留下來,吳小正就得勸他打開發區的主意,可問題是國家馬上就要對開發區熱進行控制了,現在長市再弄開發區的話,還來得及嗎?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原因很簡單,要想“種下梧桐樹,招來金鳳凰”,這梧桐樹就是關鍵。
而對于大規模的招商引資來說,政策優惠是關鍵,而體現政策優惠、簡化辦事流程的典型模式就是開發區。
可現在的開發區熱真的有點亂。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由沿海向內地逐步推進的梯度式開放格局。
在這種大開放格局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開發區)的出現,是最有代表性的。
最早的開發區出現在1984年,當時國家決定在大連、天津等沿海開放城市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想讓其在對外開放、吸引外資、改革試驗、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起到窗口、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
事實證明,這一試點模式是富有成效的。
在最開始的幾年,開發區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可良好的效果也會帶來副作用,那就是在全國都掀起了開發區熱。
一時間,各類開發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地出現了“競栽梧桐樹,廣招鳳凰鳥”的局面,興起了一股“開發區熱”。
尤其是在1992年,這種開發區熱達到了高·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