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求互粉互藏,求評價指導,求指點迷津】 這一日,秋高氣爽。響午剛過,清境觀下走來四人,兩個精壯漢子抬著一個危重病人,一個老年女人氣喘噓噓地陪在旁邊,急匆匆地往山上趕。 山下的四個護觀居士快步迎了上來,仔細詢問四人來清境觀的緣由,還細細地檢查了一番。陪伴的老年女人答道:“我兒子病得厲害,想請斗姆元君給看看,必有重謝。” 又有四個護院居士迎上來,看來清境觀護衛加強了。 “斗姆元君正在修道,看病得等黑天。我們這的規矩是先報號,再拜觀,最后才能畫符看病消災。現在觀內已有六伙人在等候,你們是第七號,得等他們完事后才能輪到你們。”領頭的居士說。 “我們姓賈,住在離這六十里路的賈家窩鋪,我兒子今年二十七歲,突然得了急病,就急忙慕名前來。我們愿意按這里的規矩辦,請你們轉告仙人。”老婦人說。 “既然這樣,你們得先交上報號和四人的膳食錢,我們才能去通報和安排。”領頭的居士伸出手,不緊不慢地說。 錢雖然要的有些離譜,但老婦人還是如數交給了他們。兩個居士離開,前去通報和安排膳食。另外兩個居士則領四人上山進觀,先來到大殿祭拜三清祖師。 “香火已給你們備好,請交香火錢。”一居士說。 老婦人交上香火錢,比在外邊要貴上十幾倍,后悔來時沒帶。 “我們這是特備的,不用外邊的,要不咋這么靈驗。”一居士頭也不抬地說。 無奈,老婦人只好參拜,但沒往功德箱內投錢。祭拜后,一居士問是否抽簽算命,老婦人搖頭,說看病要緊。兩居士引四人去一間屋子先歇著,待晚飯后按順序治病。屋里已有好多人,四個人找了一個角落坐下來休息。 晚飯是極其普通的素食,但能吃飽。可病人只給了一碗小米粥,還很稀。老婦人找到居士,說兒子病得厲害,央求給兒子先看。居士說不行,但可以在開堂時同眾人一起先進去,那里道場氣濃,多重的病人都沒事。 太陽剛一落山,老婦人便被告知,說斗姆元君即將開壇治病,讓她把兒子抬進去。 這是一間并不算很大的屋子,最多可以容納三十多人。門朝西開,南面和東面是一溜的農家土炕,北面靠墻的中間有一個高大寬敞的太師椅,前邊不遠處是一個能容納兩人平躺下的平臺。緊挨太師椅的左側也是一張矮一些的太師椅,旁邊還有一個更矮一些的圓木凳子。高大太師椅的右側,也放著兩個并排的圓木凳子。 稍矮一些的太師椅上,坐著一位黑胖的男人,腫眼泡包裹下的一雙小眼睛,巡視著走進屋里的每一個人。他就是這里的分舵主羅安易,自稱羅真人。他旁邊坐著一位瘦小的男人,手里拿著一面文王鼓,他就是包媒婆的男人,腿還有些瘸,眼睛是永遠也不會醒酒的眼睛。只見他歪著身站起來,往前挪挪步,敲起一通鼓,屋里的人們立即鴉雀無聲。 “舵主羅真人為前來消災祛病的道眾賜圣水。按報號上前領賜。請圣水,領賜!”瘸腿男人高聲喊。 兩個打扮得不倫不類的女人從高大太師椅背后閃出,每人手里端著一托盤,上面放著顏色不同、水量有差別的圣水。瘸腿男人喊著名號,下面的人按名號前去領取圣水,不管是看病的還是算命的,都得領取,說是先打通心智。羅真人用手在水杯上面輕輕拂動幾下,兩個女人便把圣水交給前來領取的人,當然得跪拜、交錢。 老婦人領得半杯顏色發黑的圣水,回到兒子身邊,一口一口地喂他喝。 “請圣!”隨著瘸腿男人一聲喊,一個衣著零亂卻很艷麗的女人從太師椅后閃出,腰上和腳脖子上都掛著銅鈴。活動時叮咚有響,卻也清脆悅耳。 只見她靈巧地走上高高的太師椅,盤坐在上面,銅鈴發出有節奏的響聲,吸引人們的眼球。羅真人、瘸腿男人和兩個女人都跪在太師椅前,給斗姆元君請安。然后,羅真人回到他的座位上,瘸腿男人打起了文王鼓,兩個女人隨著鼓聲慢慢開始舞動。 日落西山黑了天,諸神就位列仙班。 左手拿著文王鼓,右手拿著趕山鞭。 斗姆元君正中坐,諸神朝拜清境觀。 道眾壓言靜觀看,燒香打鼓請神仙。 諸神仙、有家園,或住北、或住南, 或住嶺、或住山,或住省府與州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