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世間有什么比一座城還重? 夫子的劍可以。 大河之劍,本就是一條奔瀉千里的天河,自然比一座城更重。 畫道圣賢鐘鉉的畫筆可以做到,潑墨揮毫間便可搬來大江大山,自然也重于一座城。 但夫子的大河之劍也好,鐘鉉的畫筆也好,皆不是世間最重。 世間最厚重者有三。 一者人心情意,例如父母之情重于泰山。 二者生死大義正道滄桑。 三者,則是歷史。 歷史的厚重,承載了百年千年的故事和傳奇,承載了萬億人心情意,亦包含了生死大義正道滄桑,歷史,是歲月和故事的匯聚,凝聚了萬萬千千的言語。 世間有比歷史更厚重者? 一座城,在一段歷史面前,那才真的是螳臂擋車。 不巧的是,王重師雄渾如一座城的劍意,遇見了曾經(jīng)在臨安夕照山讀史書,從書中借出了一段大燕歷史的李汝魚。 李汝魚于山巔,接王重師的第一劍,便喚醒了靈魂深處印記著的那段大燕歷史。 雖是輕描淡寫的一劍,但那一劍上卻蘊(yùn)含了整個(gè)大燕的歷史,其厚重連岳平川的長槍都要避其鋒芒,何況王重師的劍。 在所有人呆滯而石化的目光中,王重師臉色慘白,猛然吐出一口鮮血。 長劍倏然間崩碎,化作細(xì)小如砂的碎片,灑落一地。 李汝魚的長劍順勢(shì)而落。 劍未至,卻已有厚重劍意壓塌了王重師,將這位劍槊精妙冠絕一世的劍道高人,震飛到遠(yuǎn)處,落地后又接連狂吐幾口血。 李汝魚的劍落了瀾山之巔。 蓬。 雖然并沒有聲音傳來,但眾人的耳里腦海里,卻仿佛真的聽見了這樣一道聲音,這無形的聲音仿佛黃鐘大呂,敲打在無數(shù)人心間。 純粹看熱鬧的人受不住這黃鐘大呂之聲,腦海一黑,暈了剎那,栽坐在地。 實(shí)力更高一截的人,則感覺內(nèi)心深處,仿佛有一個(gè)巨大的鼓在擂動(dòng),又仿佛有千千萬萬個(gè)鼓在震響,一時(shí)間之間山呼海嘯,頭疼欲裂。 而阿牧解郭之流,則在這黃鐘大呂聲中,耳鼓如雷,頭暈心煩。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隨著李汝魚欲的長劍落在瀾山之巔,所有人都生出一種錯(cuò)覺,腳下的瀾山,仿佛輕顫了一下。 那些栽坐在地的人,更是感覺自己仿佛在那一剎那被彈離了地面。 直到這一刻,所有人才明白,少年這輕描淡寫的一劍究竟有多重。 阿牧裂嘴笑了。 解郭瞠目結(jié)舌,許久才道了句厲害了厲害了,這少年的劍竟然厚重若斯恐怖若斯,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墨巨俠越發(fā)沉默,眼神越發(fā)憂傷。 沒人知道,墨巨俠的憂傷從何而來,唯有解郭隱然猜到了一點(diǎn),知道無法開解墨巨俠,畢竟他很可能是墨家的巨子。 李汝魚的越強(qiáng)大,接下來的只會(huì)越慘烈,這是墨家人不愿意看見的。 另外一邊,黑衣持槍人不動(dòng)如山,舔了舔嘴唇,雙手不再負(fù)在背后,先輕輕敲了敲腦袋,甩了下頭,然后十指相扣,發(fā)出一陣噼啪聲。 戰(zhàn)意驟然昂揚(yáng)起來。 西門卿目睹這個(gè)結(jié)局后,臉色凝重,對(duì)身旁的張定邊輕聲道:“兄長,這一劍究竟有多重?” 張定邊苦笑,“不可度量。” 而那華麗道袍的公孫先生眸子里的快意瞬間滌蕩無遺,臉色更是死灰一般,旋即目光堅(jiān)毅起來,無論怎樣,今夜必殺這少年。 開弓沒有回頭箭。 瀾山腰上,在靜謐的夜色里,竹林倏然無風(fēng)自搖,依山而建的道觀,竟然晃了晃,蕩漾起一層層灰塵的同時(shí),發(fā)出無數(shù)吱呀聲。 坐在竹林前巨石上的道姑睜開眼,微微頷首,“又借大燕歷史?這一劍有點(diǎn)意思了。” 旋即閉目,“倒要看看你能借得幾次。” 李汝魚長劍落地后,沒人發(fā)現(xiàn),就是那黑衣持槍人和阿牧也沒有發(fā)現(xiàn),李汝魚劍尖沾地處,出現(xiàn)了一道裂口,寬僅三寸,卻一路蔓延,筆直的蔓延,一直蔓延至瀾山深處,深不見底。 這一劍,聚大燕歷史之厚重,瀾山亦不可承。 然而李汝魚此刻陷入了一種奇特的境界。 腦海里那顆白起之心瘋狂跳動(dòng),血腥而濃郁的殺意徹底將少年包裹,兩次遭受到王重師的長劍挑釁后,李汝魚本能的反擊。 左腳猛然踏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