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人皆同心! 沒人知道原因,也不知道這群人為何要向李汝魚出劍拔刀,但沒來由的,所有圍觀的人心中都升起一股欽佩之情。 看了一夜熱鬧的解郭由衷的點頭,“好一群梁山好漢!” 由衷的欽佩。 好漢,不分劍道高低,只要心中有大義那便是好漢,這個道理,在解郭向善之前行惡的那段歲月里,不曾領悟。 向善后的解郭看明白了很多事,即使來到大涼天下,也依然如此。 善惡解郭,如今只剩善。 年紀輕輕,卻成熟穩重得不輸李汝魚的墨巨俠微微頷首,又黯然搖頭,欲上前化解這一場戰事,卻被解郭一把拉住。 解郭對墨巨俠搖頭,“你們墨家的大義,在這群好漢面前,還不如一通大魚大肉大碗好酒來得實在。” 墨巨俠長嘆一口氣,側首看遠空,不愿見血腥。 阿牧亦是如此,氣呼呼的道:“都是一群豪邁漢子,怎的要鉆死心眼,報什么仇啊,就他們這群人,上去了也是送死,笨死了。” 只是阿牧的眼里毫無不屑,反而盡是尊崇。 解郭深有同感,卻還是認真的道:“阿牧,你不曾走過江湖,你的最美好歲月都在皇宮里——”仔細一想似乎不對,阿牧雖然大概率是捧心西子,但也有可能是越女,于是說道:“不論怎樣,你都不曾知曉江湖的魅力。” 對于江湖,整個瀾山之巔,沒有人比自己更有感觸。 心中有結義大義,可為一個義字拋頭顱灑熱血,可以為一起喝過酒的兄弟上刀山下火海,這就是江湖的味道。 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人。 就連遠處的黑衣持槍人也悚然動容,忍不住暗暗點頭,“可惜了一群好漢。” 山腰上,道姑嘆氣,放下了撫劍的手。 原本是打算,如果張定邊戰敗,自己出手一劍戰一下這個千古第一殺神,可此刻既然公孫勝等人出手,雖然明知道他們是送死,道姑依然不阻。 更愿意成就他們的大義。 這是對于梁山好漢的尊敬,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 李汝魚,或者說此刻的白起,并不知道梁山好漢是一群什么人,但李汝魚的腦海里,無窮的尸山血海中,出現了一道陌生身影。 在更遠處的地方,依然有道模糊的身影,并沒有現身。 陌生身影的出現,讓作為旁觀者的李汝魚意識中,倏然多了一些東西,不多,僅是關于四個字的一些蕩氣回腸的熱血故事。 四個字:替天行道。 那道陌生的身影,穿著奇怪的衣衫,李汝魚從沒見過這種樣式的衣衫。 李汝魚不知道他是誰。 意識里有個隱然猜想,似乎是北上找君子旗時,自己曾在一座破廟被雷劈一次,這人是那次雷劈不死遺留下來的……異人? 那異人和山巔讀書人、刺客、披甲將軍一樣,都不能在自己的腦海里直接說話,唯一不同的,他能夠無聲的傳遞一些信息到自己意識里。 顯然不止自己。 那披甲將軍也知道了“替天行道”四個字背后的梁山故事。 李汝魚的意識一聲長嘆,覺得這群好漢真是不值得,為了徐繼業那樣的人甘灑熱血,內心深處升騰起難以言行的尊崇。 他徐繼業的言行,何德何能? 而這群人,當得起“好漢”兩字。 腦海里的天地之間響起了一聲嘆息,也不知道是山巔讀書人,還是那盤膝而坐的刺客所發。 應是后者罷。 畢竟后者那種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氣質,更容易和這群梁山好漢共鳴。 李汝魚的腦海里發生了很多事,然而皆知是彈指一瞬間而已,在眾多梁山好漢慷慨現身之時,“李汝魚”便舉起了劍。 不看梁山好看,不看天下,眼中只有劍,寂寥而落寞的聲音倍增了一股高處清寒的蒼涼:“我白起有一劍,可問世間無敵乎?” 煌! 毫無預兆的,在聲音尚在天地之間響蕩時,李汝魚的身后,一道數十米高大的虛影如火焰升騰而起,披甲按劍,大氅飛舞,長發凌亂飄揚,雙眸冷漠無情。 俯視人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