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曾經的天下,異族鐵騎南下,吞并了大好河山,建立了古往今來未有之龐大帝國,然而盛極而衰,當這個千古帝國轟然倒塌時,天下群雄并起。 有個起于明教的江湖梟雄,在兩位義結金蘭兄弟的佐助下,建立大漢政權。 大漢太尉是當世第一猛將。 鄱陽湖一戰,事關天下姓漢還是姓明。 那一戰中,大漢太尉率三艘戰艦駛出水軍陣型,出乎敵我雙方的意料,竟然悍不畏死的直沖敵軍數百艘戰艦的大陣之中。 欲斬敵旗艦,殺了那個同樣起于明教的賴頭和尚。 大漢太尉勇不可擋,以孤軍沖進敵軍水軍前陣,敵我雙方皆震驚莫名,而賴頭和尚的水軍更是沒有提防,前鋒紛紛敗退,大漢太尉也不理睬,直奔賴頭和尚的旗艦而去。 一直沖到中軍,賴頭和尚的水軍才反應過來,大漢太尉的目標是全軍主帥! 被驚呆的將領們紛紛緩過神來,立刻指揮自己的戰艦前去阻擋,而此刻大漢太尉的三艘戰艦已經沖到中軍,被三十余條戰艦圍住,前無去路,后有追兵,在這些將領看來,大漢太尉孤膽英雄的表演已經結束。 可更讓他們目瞪口呆的事情還在后面。 大漢太尉簡直堪稱一身都是膽,身陷重圍,孤軍奮戰,卻越戰越勇,銳不可當! 他雖然孤軍深入,實在勇猛無比,為鼓舞士氣,親自持劍站立在船頭,以示決不后退之心,士兵為其勇氣所感,無不盡力而戰,艦船竟然從重圍中殺出,一路擊敗賴頭和尚各路將領,先后斬殺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等人。 硬生生沖出一條血路,將敵軍戰艦沖成兩半,一路直奔旗艦而去。 此時在后軍的賴頭和尚眼見大漢太尉戰船一路沖過來,也慌了手腳,連忙命令船只躲避,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由于轉舵太急,船只竟然擱淺! 賴頭和尚已經是束手無策,已無戰船前來相救,眼看就要當俘虜。 如果大漢太尉成功,將成千古傳奇。 然而歷史總是充滿諷刺。 賴頭和尚能爭奪天下,手下自然有高手無數。 比如那位號稱常十萬的常遇春。 但就是常十萬常遇春,也自認不一定是勇猛無敵的大漢太尉之敵,不敢輕易上前,但主帥危在旦夕,常遇春已顧不得名將風采,他手持一弓,來到瞭望軍士身邊,詢問誰是大漢太尉。 軍士用手指向前方戰船艦首一人。 常遇春終究也是開國名將,雖然又可能不敵大漢太尉,但其一身武藝也是登峰造極,拉弓搭箭,軍士手還未放下,箭已離弦。 縱然大漢太尉的戰船處于移動之中,常遇春這偷襲的一箭也正中大漢太尉。 這便為這位號稱常十萬的一代名將軍旅生涯留下了一個暗箭傷人的污點,成為他一生的心病,哪怕是臨死之前也不能釋懷。 大漢太尉被射中后,無力指揮戰斗,只得撤退。 然而縱然如此,數萬水軍竟無人可阻擋的已經受傷的大漢太尉,讓他從容脫身。 堪稱無敵之勇猛。 也是因此一戰,大漢太尉才奠定了元末第一猛將的地位。 大漢太尉姓張,名定邊。 定安邊疆的定邊。 在臨死前的一剎那,張定邊沒有后悔,瀾山之巔,本就被殺神白起一劍斬滅了體內生機,千里至臨安,只是為了臨死前殺賴頭和尚。 縱然沒有這一讀書人之劍,自己也必死無疑。 離開身體的頭顱從天穹滑落時,那雙眸子一直盯著太學學舍院子里晨起后捧書而讀的少年,充滿不甘。 可惜。 我張定邊兩世孤軍殺敵,都敗在暗箭之下。 命也! 楓溪殿前,一陣血雨后,一顆大好頭顱從天而落,卻在剎那之間拂過一陣微風,讓這顆頭顱不至于瞬間摔得稀爛。 妖嬈的婦人蓮步輕移,身后睡衣迤邐拖地,絲毫不畏血腥來到門口,盯著那顆被清風拖住的頭顱,開口道:“朕不許!” 本該生機斷絕的張定邊,竟然開口說了一句話:“太學有紫薇。” 婦人頷首,“朕早知曉。” 張定邊哈哈大笑而閉目,再無絲毫生機。 婦人嘆了口氣,明知曉這條偽龍最后一句話是想借刀殺人,可還是無法對他生出因被利用的哪怕一絲恚怒。 也是個可憐之人。 看向高空之上的云端,那里并沒有任何人影,實際上從始至終,云端之上都不曾出現過人影,那道從天而降電光繚繞的巨大鍘刀仿佛是憑空出現一般,忍不住問道:“老先生可知是誰為朕斬龍?” 老監正笑了笑,“一位讀書人?!? 頓了下,覺得有些事還是應該告訴女帝,“讀書人夢中斬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