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妖孽啊…… …… …… 昌州城里,暗涌流動。 隨著臨安旨意送遞渝州城,再傳到昌州,徐驍、卓宗棠和那六百人,皆受到了加封和獎勵,包括穿云軍一千六百人。 夏侯遲和花小刀降為部將。 但李汝魚的獎懲卻耐人尋味,讓昌州六百士卒自己決定? 這還怎么決定? 李汝魚的劍道,大家又不是沒見過,真要殺李汝魚,六百人就能做到?況且還有穿云軍一千六百人,要殺李汝魚,得先問問他們。 大家心知肚明,穿云軍就是李汝魚的嫡系力量。 能不能殺是一回事,想不想殺是另外一回事。 實際上,自知道李汝魚的生死決定在他們手中后,這六百士卒已經陷入矛盾之中,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恨李汝魚多一點,還是欽佩李汝魚多一點。 不過很快,昌州城出現了另外一股聲音:以張姓糧草官為首,以及大戰之后僅存的幾名屬下,言辭鑿鑿的說當日吃的肉,是陳放過久的牛肉、騾子肉和死馬肉。 關于這個說辭,大家其實半信半疑。 有可能是真相,但也有可能是李汝魚為了推脫責任,故意串通張姓糧草官編出來的理由。 但其實已有人相信張姓糧草官的說法。 那夜大戰之后,活下來的六百士卒不僅遍體鱗傷,幾乎九成以上的人都拉了一兩天的肚子,拉得整個昌州城臭氣熏天。 其實要證明也很簡單。 將戰死袍澤的尸體挖出來,答案就會大白于天下。 但死者為大,又講究個入土為安。 誰也不愿意背這個罵名,去動戰死袍澤的墳墓——況且春暖了,若是開墳引起瘟疫,那昌州就真的只有拱手讓人。 但真的有人這么做了。 安美芹和張正梁! 被摘去同知樞密院事,降為樞密院直學士的安美芹親自跑到昌州,他是不相信一個以天下為先的青年會做出那等事來——更因為張姓糧草官的一封文書。 安美芹前來昌州,隨行的還有一位:在渝州城任職的大涼一甲狀元張正梁,如今這位狀元已是渝州城通判,其仕途軌跡比蘇寒樓、謝長衿要更平順一些。 與這兩人同行的,還有禁軍數位軍機大佬,以及渝州城這邊文臣,更有渝州城緊急抽調的十余位仵作,悉數前來。 安美芹到了昌州,大手一揮,開墳! 成百上千的墳被開,雖然有些殉城士卒的血肉已經開始發腐,但十余位仵作忙了三五日,最終得出結論:雖有部分尸首缺斤短倆,但都是戰場場遺失。 剔骨割肉飼城,不存在。 加上張姓糧草官與僅剩的屬下出面為證,鐵證如山,真相大白于天下。 其后,安相公將仵作驗尸冊,連帶一封巨長的折子送遞臨安。 折子內容不多。 但落筆簽署以及畫押按手印的紙張極長。 整個昌州六百壯士,以及十余位仵作,一群軍機大佬以及諸多文官,加上安美芹和張正梁,近七百人的簽名,送遞到了臨安。 女帝收到折子后,立即在大朝會上宣讀。 七百人的簽名,一字不落,導致那一日的大朝會,直接延長了一個時辰,其后臨安兵部反應一般,但樞密院極其敏感,強烈要求先前的調查重新進行。 女帝借力而為。 于是先下圣旨廣告天下,其后又讓王竹書負責重新調查。 因有仵作驗尸冊子,又有女帝圣旨,加上昌州那邊的事情逐漸通過渝州城傳遞出去,輿論開始向李汝魚傾斜。 不久,調查有了結果,昌州陣亡士卒家屬,僅有一成因為不相信驗尸冊子,又懷疑官官勾結而執意要殺李汝魚,其余人則選擇了相信。 隨著朝廷大肆宣揚真相,這件事就這么不了了之,只不過安美芹每每想起姜盡才的死,心中對李汝魚欲就頗多不滿。 姜盡才本來可以不死。 不過安美芹知道李汝魚的意思——他不愿意主動解釋,其實就是在看女帝的態度,畢竟作為臣子,他還是擔心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昌州風波落寞后,李汝魚不升不降,還是昌州正將。 隨著戰事的推進,天下的目光再次落到西線上,也就沒人再糾纏此事——朝廷給的撫恤足夠優渥,且戰事吃緊。 隨后,蜀中邊境全面爆發戰事,渝州天策軍和廣南西路撲過來的太平軍,在鳳翼輕騎的全力配合下,全線進攻蜀中。 永貞三年,整個天下亂成了一鍋粥。 隨著西軍和禁軍的全線開戰,無數名將涌現,西軍那邊出了個李平陽,屢戰屢勝,最后這及笄的小姑娘竟然憑借戰功,一躍成為西軍都統制。 而和李平陽搭手的則是同樣橫空出世的一位儒將。 姓柴,名韶。 柴韶。 不僅這兩人,西軍孟珙打造的防線,禁軍無人能破。 除去這三人,還有三個叫張世杰、張須陀、鄧羌的將軍,亦在戰場之上殺出了名將風采,一時間名滿天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