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汝魚背后虛影如山之中,山巔讀書人虛握手如捉筆豪,堪堪寫完了快雪時晴佳五字,當最后一筆豎下時,李汝魚腦海里,書圣的聲音肆意酣暢,大笑念了個字。 佳。 快雪時晴,佳! 佳字語落,青山與讀書人迸散于天地間。 李汝魚的銹劍從上而下斬落。 這一劍劈落,天穹之上,便有浩然青氣顯化,化作一道青色細線,從天穹之上穿落,青色細線越過晴空,將無盡祥云和瑞獸鳥影劈得粉碎。 這一劍縱貫長空,劈碎身前萬千事,無可阻擋。 山擋,開山。 人擋,裂人。 金剛擋? 則碎金剛! 這一劍的風采,早已遠盛當年夕照山的那一劍。 這是完全的以攻對攻。 李汝魚也看了出來,當青衣唐詩出到劍八之時,那種類似岳單的無雙霸氣下,劍尖所向之處,已經無堅不摧。 若是自己采取守勢,只會越發被動,最終被唐詩一劍穿心。 所以,以攻對攻。 就看誰的殺力更強,就不信破不開那尊神像。 當李汝魚的劍和唐詩的劍碰觸的剎那,無盡流光形成的半身怒目金剛手中的劍,亦恰好劈中從天而落的青色細線。 大音希聲。 在最初的一聲嗡之后,整個演武場,甚至王府周圍數百米內,所有人耳畔只有這一聲,其后,天地之間萬籟俱靜。 再無絲毫聲響。 青色細線悄無聲息的湮滅。 怒目金剛如煙花綻放,化作漫天流光四處激射,又仿佛是滿天的劍落下。 寂靜無聲里,青石板鋪就的演武場上,不斷炸裂。 碎石飛濺,塵埃漫天。 旋即又嗡的一聲,直到此刻,氣浪才如漣漪一般向四面八方擴散而去,席卷起陣陣狂風,吹動衣袂獵獵,肌膚如被刀刮。 唐詩和李汝魚,幾乎同時震退十余米。 兩人持劍立于塵埃之中,眼眸深處都顯出警惕之意。 唐詩知道,李汝魚還沒盡全力。 但自己還有四劍。 在劍十四之前,必須殺掉李汝魚,畢竟他并不是劍道圣人,甚至如今的劍道也不如夫子和劍魔,憑什么需要自己出劍十四? 李汝魚盯著手中銹劍,先前的劍劍相撞,銹劍劍尖之上,又掉了一塊銹跡,如今劍尖那一寸處的銹跡,已經褪掉三分之一。 然而高興不起來。 反而頭疼,他不知道唐詩的劍勢還會攀升到何種地步。 于是有些懊惱,先前應該一并請出殺神和書圣,這一劍若是有殺神之助,不說斬青衣唐詩,破不動明王應該不難。 現在卻只是勉強和唐詩的劍十打了個平手。 不過…… 甚好! 此刻唐詩的劍勢已經攀升起來,不論她的劍無堅不摧,還是她護身的那尊神像無物可破,正是自己全力出劍,磨礪劍心穩固劍道的大好時機。 如此,且酣快一戰。 管你什么無雙勢,管你什么神像護身,我只一劍。 這一劍,可摧城、斷江、開山、誅神、破天。 李汝魚持劍,一步踏出。 很小的一步。 接著第二步踏出,已作疾走。 三步之時化為奔。 四步,殺勢已成。 …… 當第十步重重的踏在地上時,大地之上,響起一陣悶雷滾滾遠去,如千軍萬馬鐵騎陣陣,雄渾萬分。 演武場上的剛剛落地的碎石倏然間跳起。 跳起來的碎石,仿佛凝固了時間,就這么詭異的懸停在空中。 李汝魚躍起,出劍。 李汝魚在劍道之上的廝殺,所斬第一人是張焦。 但嚴格來說,他用劍殺的第一個人,是扇面村建立大勝王朝的孫鰥夫,當時的他什么都不會,只會體內那位刺客的十步一殺。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 這一次再使出十步一殺,已是真正的殺戮之劍。 劍尖所向之處,亦無堅不摧! 隨著李汝魚出劍,他的身后,仿佛出現了天風海濤,更似有一條河流橫陳,風蕭蕭兮,縱然是春日里,整個王府都籠罩在秋水寒中。 所有人都忍不住攏了攏衣衫,算是讀書人的黑衣文人甚至打了個寒噤。 李汝魚衣袂翻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