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位漢子于是退走。 卻又遭遇了徐驍率領的數千北涼軍,本會是一場血戰,但吳素懷抱龍雀而出戰,最終和北蠻那個漢子兩敗俱傷。 吳素傷得更重,為此更是留下了頑疾。 而北蠻漢子其實傷的極輕,但他不敢逗留,深恐遇見回馬殺來的李汝魚,退回了北蠻駐軍腹地。 戰爭越發慘烈。 徐驍率領北涼軍,四處收攏大涼潰兵,北涼軍的編制迅速擴張,從三千人到五千,到八千一萬,最后竟然達到了恐怖的兩萬人。 可想而知,這一場戰事究竟有多少支兵馬被打潰了編制。 入冬之前。 最后的大決戰開始。 卓宗棠率軍趕至觀漁城,配合高麗仙和霍姓武將出兵征討蘇赫巴圖,又有傳奇之事。 卓宗棠竟然抬棺而戰! 一時間成為天下美談。 中路,徐驍配合項羽全力出兵,于是便有了吳素軍后擂鼓,北涼軍馬前殺敵的千古美談,一時間傳為佳話,女帝親自下旨,賜封了吳素的誥命夫人。 而在右邊路,岳單帶領著白衣槍王,以僅剩的鎮北軍兵力,欲要守護鎮北軍的脊梁,全力出擊。 然而北蠻大將軍郭瞰絲毫不懼。 行兵布陣,就是連汴河畔那位睜眼看這一場戰事的兵家圣人,也嘆為觀止。 道了一句后輩有人。 雙方依然交織。 兵力皆已死傷過半,可以說,這一場戰事到了如今,已經沒有了勝利者。 但不得不打。 最終,女帝陛下不愿意將戰事拖到冬天,一旦下雪,就算燕云十六州的戰場上贏了郭瞰,大涼雄師也不可能趁勢進入草原。 大雪封住草原,大涼雄師進入草原就是找死。 哪怕是北蠻的婦人,也絕對不可輕視。 于是,不知何故,放棄了仕途的謝長衿回到蜀中后,徐秋歌便被封為蜀花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西境女王。 旋即,不需女帝旨意。 徐秋歌留下一萬西軍駐守廣南西路,她則和謝長衿一起,率領兩萬西軍步卒,兩萬摧山重卒,火速從蜀中趕往云州,支援高麗仙、霍姓武將、卓宗棠。 徐秋歌,徹底將自己交給了大涼女帝。 女王,終究臣服于女帝。 有了摧山重卒,左路便立即形成了碾壓之勢。 同時,右線的岳單不再有絲毫估計,率領天逐重騎、大風輕騎為前鋒,鎮北軍為后援,全力出擊,意圖牽扯著北蠻兵力,為中路的推進爭取戰機。 但中路的項羽夫婦和徐驍夫婦,面對的對手是北蠻大將軍郭瞰。 雙方兵力相當。 鳳翼輕騎和天逐重騎也無法對郭瞰麾下的騎軍形成碾壓優勢,雙方繼續焦灼。 然而女帝不愿意等。 于是那只女帝秘密打造出來的重騎隆重登場。 足足五萬人。 名大定重卒。 但大定重卒并非是壓倒北蠻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是統率大定重卒的那個人,那個將軍! 將軍姓韓。 沒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有女帝知道。 這位將軍率領大定重卒出兵之際,登基之后從沒離開過臨安的女帝,竟然親自來到建康,親自送這位將軍出征。 這是何等的尊榮! 這還不算,女帝甚至將天子劍給了這位姓韓的將軍,并昭告天下,燕云戰事,諸將皆聽這位將軍之令,敢有不從者,殺無赦。 又修書一封給項羽。 內容如何無從得知,但大定重卒趕到中路后,項羽竟然讓出了帥帳。 著實讓天下人意外。 很快,北蠻和大涼都知道了這位韓將軍。 也知道了女帝如何稱呼他。 女帝稱他:韓仙? 是仙? 什么仙? 無從得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