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約莫半盞茶后,那只大虎歸來,背上已經端坐一名青年道人,他面容清秀,卻又有一股灑脫豪意,背上負著個大木匣,厚重方圓,不知裝得何物。 雖然說是青年,但那道人看起來也是不大,約莫只有十七歲,但仙道中人面相不可作為年歲依據,若是修至抱元,則返老還童如三歲孩子。 這尊青年道人下了石虎背,對那只大虎打了個稽首,于是那尊大虎忽然人立而起,同樣還了一禮。 “多謝緣師兄。” 這尊道人對那大虎道師兄,而前諱加緣,顯然這只大虎就是“緣石徑”,而另一只就是“渡石橋”了。 楊安石走入道觀,過九正門至大殿,見到那尊端坐道人,恭敬行禮,口稱師傅。 “不知師傅喚弟子何事?” 道人轉身,看向徒弟:“安石,為師剛才正誦讀祖師經文,忽然心中有感,冥冥之中有一道因果絲線纏繞,復又斷去,于是我便窺視尋源而去,卻見是來自天寒州,于是便稍一算,知前因后果。” “我之前曾與你說,待到浸溪澗中那千年的石榴紅了,那塊懸半百年的頑石落了,你便可出山去,去傳道,去收你那未來的徒兒,授業解惑,同時行走天下云原,廣開仙門,濟世救人。為我青云宮積一份福祉,為你自己攢一份功德,為道法修行做一番磨礪,更是為十年后九玄論道奠一絲勝機。” 楊安石點點頭:“是,師傅是如此說。” 道人頷首:“石榴還有三年紅透,頑石還有三載落地。安石,你道號垂定,本取垂釣安閑,定靜本心之意,意為不得焦躁,不得煩擾,不得急火攻心。但你心情太過武勇,故此之前我磨你九年,讓你定性定心,后又讓你去太華山洗劍池旁悟道一載,于劍囚谷之嘈雜中尋靜之真意,這些你都做到了,很好。” “不過眼下,你那修行,三年之定卻是不用再做了,你那徒弟也不用去尋了。我本還想再磨你三年,但如今有了變故,我思量一下,決定讓你現在下山去。” 道人眼中升起一絲明光:“劍需磨,但磨久了便容易錯,劍的鋒芒便消了;刀需鍛,但反復錘煉便失了意,刀就會變得脆弱。” “劍化鋒芒不可藏,斬去人來亦斬心;十年得道天下震,看真做假假做真。” 楊安石略有驚訝,不解詢問:“是何變故,還請師傅示下!” 道人開口:“我算你那徒弟,本該是個草木靈精,是個有大氣運的人,在天寒州中有人發下夙愿,故此我算到你收徒之事正應在天寒,但現在,你那徒弟卻是沒了。” “沒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