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表哥-《重生八十年代》
第(1/3)頁
鄉下的土路絕對是噩夢一般的存在,趙林雖然把小汽車開了回來,但是去二舅家的時候還是選擇了自行車。不然萬一哪個輪子陷到泥坑里,那可就只能喊救命了。
沈重做事還算有些章法,粉條和炒貨兩頭都抓的不錯。還把原材料收購的事鋪到了全鄉鎮,把趙林惠及大眾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實處。
有張全在縣里,做出來的東西沒有賣不掉的,再加上和供銷社簽定的合同,村里的產量打著滾地往上漲,光是粉條一項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就做到了一百萬斤的規模。那還是因為種紅薯的人家太少,原料供應不上導致的。
要是銷售不受限制,做到一千萬斤那也是輕松的事情。不過這東西利潤太低,受運輸條件的限制,產量再增加起來比較困難。
到了村頭就看到好幾處濃煙,那都是自己開的磚窯,為蓋房子做的準備。保護環境從我做起這樣的流行語還不時興,家里多蓋幾間大瓦房才是真真正正看得見的好處。
不像粉條生意,花生瓜子誰家都能做,沈重在這上頭一點兒也沒有限制大家,還鼓勵村民們自己找銷路。過年的時候那波惡性競爭就是結果。
不過這個利潤就比粉條要大一些,現在的規模還不夠大,張全那邊的銷售都滿足不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不過現在也形成了一個聯盟,都是一個村子里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沒必要在這邊斗來斗去,反而便宜了外人。
反正現在村子里的人,腰包都鼓了起來,從土地里刨食的日子一去不返。老一輩們辛辛苦苦種一年地,收入還不如年輕一代干倆月的。
有了錢首先想到的就是蓋房,不過沈重不帶頭,誰也不好意思起第一間新房,最后還是沈重拍板先把學校蓋了,這才把大家的激情都釋放出來。
一家湊點兒錢,不想出錢的就出人手,人手也沒有的就往學校工地上送水送飯,沒有讓上面批一分錢,就把小學和初中都翻蓋一新。
就為這事,縣領導——主要是老汪——在開會的時候狠狠地點了沈重的名,不止一次的說要多提拔一些像他這樣敢做敢為的干部。
縣里領導也頂著泥濘路來考查了幾次,拍板號召其他鄉鎮領導向沈重學習,不出意外的話趙林再想來找他,就得去鄉政府辦公室了。
因為一開始趙林定下的調子就是他賺錢,沈重撈名聲,所以村里的帳目比剛用肥皂洗過的臉還干凈,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