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家電生意-《重生八十年代》
第(2/3)頁
目前市場上生產風扇的只有幾個國營廠子,市場遠遠沒有達到飽和,基本上都是生產多少就能賣多少。
廠子外面天天都有經銷商揮著鈔票的身影,只要風扇一下生產線就會被人給拉走。
丁海峰在幾個月之間就把廠子擴到了張東城的三分之一大小,如果不是工人數量跟不上,還能接著擴大下去。
而且在他的實驗室里還擺著電飯煲、熱水器、洗衣機這些項目等著上馬。一旦全部投入生產,電器廠的規模將會完爆張東城。
因為沒有品牌,張東城那里生產出來的東西根本賣不上價錢,所以雖然他現在規模有了,但是利潤并不太理想。
至少在趙林看來,百分之五十多的利潤,還是太低了些,拿來養養機器、養養工人再交交稅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你這里先穩一穩,等風扇的產能跟上之后再說干其他的。等你在廣交會上拿個大單回來,領到外匯補貼之后,肯定要政策有政策、要材料有材料、要工人有工人,其他的那幾樣就可以同時開工了。”趙林肯定道。
國家現在最缺的就是外匯,油田里生產的原油自己都不夠用還要費勁運出去賣掉,可想而知對外匯的渴望有多強烈。
如果丁海峰能放個衛星出來,別說向上面要材料和工人了,就是要求兼并一兩個資不抵債的國營大廠,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那個時候,廠房和技術工人就都是現成的,再不用趙林費心巴拉的自己想辦法了。
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理由,不管趙林的交流團送多少人出去,也換不來一個正大光明的政策來。
只能偷偷換點兒材料什么的,想快速發展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丁海峰對趙林的話沒什么意見,他是體制內出來的人,雖然層次低了些,但是對政策這一塊還是比趙林要懂的多。
這段時間電扇賣的越多,他越是不心安,因為材料來源一直都是趙林換來的批條,雖然沒有斷過,但這終究不是個長久之計。
“外匯這塊你打算怎么用?”丁海峰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