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大結局-《大明好國舅》
第(2/3)頁
其實他弄錯了,我和阿姐亦是沒有半點的血緣關系,定是在澎湖時有人為我撒了謊。”
朱棣嘴角扯了扯而后苦笑道:“原來舅舅也是假的?”
“那又有什么關系,高皇后如親姐一般待我,那我就是他的親弟弟;太宗待我視如我至親長輩,那我便是他的親舅舅。老四,你也一樣。我絕非因為血緣之故對你有半分的輕視。”
馬度把手放在朱棣緊握的拳頭上,“老四,舅舅沒求過你什么事,聽我一回不好嗎?”
朱棣一把將馬度的手掀開,“既然如此,那舅舅告訴我究竟是為什么,難道在你眼里我就真的不如朱允熥那個白癡嗎?”
“雖然新君沒有裝的那樣白癡,但是你仍舊比他英明百倍,你也許是一個比他更優秀的皇帝。可是……我怕了,我不想做一個暴君的臣子,自胡惟庸案案發以來,其實我無一日不在提心吊膽……”
朱棣喝斷道:“難道在舅舅眼里我只是做暴君的材料!”
“太宗詔我還京,為的便是削藩之事,他曾許諾給你子民百萬、彈藥千萬、錢糧七千萬讓我勸你到海外建國,即便是稱帝也無妨,只是我尚未離京北上太宗就駕崩了。
即便你反叛作亂親手殺死了先帝,新君仍舊答應我允許你以朱四的身份活著。老四你摸著良心告訴我,如果換做是你會這般的寬宏嗎?”
朱棣眼睛一瞇,“不會!”
“是的,你不會!”馬度拍著桌子吼道:“鐵鉉不過是為國盡忠又有何罪,即便你恨他要殺他給他個痛快就是,何必要將他腰斬!”
“不過是個小小的臣子,值得舅舅發這么大的火。哦,我忘了,他還是舅舅的學生。”
“他不僅是我的學生,他還是個人!我最恨的便是你這種視人命如草芥的心態,這點上你和朱雄英沒有半點的不同。
太祖固然酷烈,可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貧苦的出身,曾經顛沛流離乞討為生,沒忘了為天下黎民謀福。
你和朱雄英這種天潢貴胄只想要皇權地位豐功偉業,何曾在乎升斗小民生死!”
“哈哈……舅舅說沒錯,其實我和朱雄英是一類人,我甚至不及他的心胸開闊,可我滿腔抱負不甘心在北平做一個小小的藩王,不甘心!”
“不甘心!你又能如何,你往東邊看看!”
朱棣猛地扭頭往東邊江面望去,只見一支龐大的艦隊乘風破浪而來,一眼根本望不到頭也不知道有多少船艦。
“若不是我故意,你根本過不了江。”
馬度話音剛落,空中又響起一陣低沉的轟鳴之聲,朱棣抬頭望去只見半空之中有十幾只極大鳥兒從南岸飛來,速度極快眨眼的功夫江面之上。
領頭那只大鳥突然俯沖而下,眼看著就要墜入長江,又突然的升高繼續的往北岸飛去。
朱棣眼睛瞪得老大,結結巴巴的道:“這……是……飛機!是飛機!舅舅竟然把它弄出來了!”
“不是我,是太宗!剛才那是老十,他在給你打招呼呢,不過現在他去轟炸你的大軍了。你說那些迷信的士卒會不會干脆扔了兵器直接跪地投降呢。”
馬度之所以一直沒有提兵北上,就是因為北邊沒有機場也沒有可供裝甲車行駛的道路,只好等朱棣送上門了。十幾架飛機炸不死多少人,但是對軍心的造成的影響絕對是致命的。
馬度從蒲團上起身,目光灼灼的望著朱棣,“老四時代變了,你那一套已經過時落伍了,放下兵刃和我一起享受這個時代不好嗎?”
朱棣的目光從驚愕迅速變得迷茫,可是當北岸傳來一連串的爆炸之聲,眼中又迅速的籠罩陰霾,生出一臉的兇戾之色。
他突然把手伸進懷里掏出那把馬度送給他的手槍,指著馬度的胸口道:“舅舅你不要逼我!”
“真是好外甥!竟然拿著我送你的防身的兵器指著我,這把手槍殺了一個蒙古王爺,殺了一個大明皇帝,現在再來殺我一個國公是不是掉價!”
朱棣擰著眉道:“我沒想殺舅舅,可是您卻是我最后的籌碼了!”
“老四跟你說了別太自信,以為我就沒有防備嗎?”馬度說著從袖子里面拿出一把匕首同樣指著朱棣。
“舅舅刀子是干不過槍的,您還是不要抵抗了免得傷了您自己!”
馬度無奈嘆口氣,“那怕是要叫你失望了,我手里的這把刀子其實叫匕首槍!”
他說著便扣動了刀柄下面一個小小扳機,一道微弱的火光隨之噴射而出……
~~~~~~~~~~~~~~~~~~~~~~~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個青年站在一個小小的石灰坑,搖頭晃腦的吟完了一首詩,旁邊的一個少年立刻鼓掌,“先生真是才思敏捷,隨口便作一首好詩,學生佩服。”
“哈哈……你上當了,這首詩是我早年就作過的,那時候跟你差不多的年紀。”
徐珵(徐有貞)訝然道:“先生如我這般年紀就做得如此好詩,更是叫人佩服。”
于謙在他肩頭輕拍了一巴掌,“小小年紀就會拍馬屁,到了官場那還了得。對了,私下里也莫要再叫我先生了,其實我在書院也是個學生。
只是被鄭先生叫來給你們這些剛來的小學生補算學的,回頭還是要到書院上課的。叫我一聲廷益兄就好。”
徐珵拱手回道:“那廷益兄叫我元玉便可,以后請廷益兄多多指教了。”
“元玉小小年紀便寫得一手好文章,愚兄也是佩服,以后多多切磋就是。莫要多言了,時辰不早趕緊的干活吧。”
于謙說著就抄起一個長桿的勺子,從石灰坑舀出石膏放進木桶里面,徐珵一臉歉意的道:“真是對不住,連累廷益兄了。”
“無妨,我在書院做錯了事情也少不得受罰,你以后少惹事學業才是最要緊的!”
徐珵苦著臉道:“誰知道那是個小王爺,他堵著門不讓我進,這才出拳打了他奪門而入的,也不知道他以后會不會仗勢難為我。”
“那倒是不至于,我聽鄭老先生說那是占城王的孫子,他要是敢難為你就去山上的寺廟里找徐國公告狀。”
“原來是徐國公的重孫,廷益兄你說這徐國公的兒孫都在海外封王,他為何還只是個國公,這不合情理!”
“平定燕逆之后先帝不是沒封過,可徐國公說太祖有遺訓不封異姓王堅辭不受,這才人臣本分。不過徐國公若是不幸薨逝的話,少不得還是要追封的,說不準還是一字王呢。”
“定然的!要我說可能還會配享孔廟!”
于謙聞言不由得苦笑,“就別提這個了,書院正因為這個鬧得不可開交呢。”
徐珵不解的問:“說起來整個書院都徐國公的門徒,這有什么好吵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