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作為《時代周刊》的首席記者,佩內洛普的能力和經驗都非常強,采訪過的人物數以百計,有比羅凱更有錢的,有比羅凱更出名的,有比羅凱更有權勢的… 但她必須要承認,羅凱是她采訪過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 羅凱的英文說得很好,而且口音相當的標準,拋開他的名氣和身家財富不談,在他的身上有種很特別的氣質,讓佩內洛普很有感觸。 這種氣質所彰顯出的人物魅力,帶有領袖的風范,強勢而不霸道,犀利而不尖刻,睿智而成熟。 佩內洛普在提問的時候想,如果自己年輕二十歲的話,估計也會非常喜歡他。 哪怕羅凱來自大洋彼岸。 她最后問道:“作為一位著名的導演、演員和歌手,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創業者,假如你現在只能選擇一項事業,那么請問你會如何選擇?” “或者我這樣問,你更喜歡哪一個身份?” 羅凱思索了片刻,回答道:“我更喜歡唱歌和拍電影。” 佩內洛普直視著他:“為什么?要知道創業帶給你的財富和榮譽要多得多,你的理由是什么?” 羅凱微微一笑:“因為我熱愛啊,熱愛音樂和電影。” “如果沒有音樂,如果沒有電影,世界將會是一片不可居住的荒蕪之地。” 佩內洛普閉上了嘴巴。 因為她從羅凱的眼眸里看出了這份熱愛和喜歡! 過了片刻,她才重新開口說道:“謝謝,謝謝你接受我的采訪。” 羅凱微笑:“這是我的榮幸。” …… 次日早上,羅凱結束了美國之行,和莫藍以及團隊一起踏上回國的航班。 3月18日,也就是羅凱31歲生日當天,《時代周刊》刊載他的專訪文章。 羅凱的照片同時出現在《時代周刊》的封面上! ----------- 注:《Welcome to New York》,作詞:泰勒.斯威夫特,瑞恩.泰德/作曲:泰勒.斯威夫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