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壯哉卓筒井-《蜀漢的復興》
第(2/3)頁
這里是鹽都嘛,鹵水出鹽量有百分之五實屬正常。而且自貢出產的井鹽,其氯化鈉含量高達99%以上。剩下的1%里,也含有豐富的碘。可以說,如果全蜀漢的老百姓都能普遍的吃上自貢鹽,什么“民有菜色”啊,比較常見的大脖子病(因為缺碘引起的甲亢),都會得到徹底的扭轉。
“這么算下來,一天的產鹽量就是900石,一個月就是27000石,一年就是……”糜照簡單的心算之后情不自禁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三十二萬四千石!”
可是關彝下面的話更讓糜照崩潰!
“怎么才這么點,你這半年都在干什么!”
還沒等糜照替張遵說情,張遵自己已經朝著關彝深鞠一躬:“兄長恕罪,這卓筒井雖然出鹽量極大,但無奈它是窄口深井,要打到鹵水層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目前自貢亭這邊最深的一口井,打下去七十仗,整整耗時三個月,所以……”
“罷了,是為兄太著急了。現在朝廷的司鹽校尉給咱們鹽場的買價是多少?”
“說到這個,兄長,小弟也是一肚子的火啊。司鹽校尉給我們的價錢是每石兩百錢!”
“什么!他們怎么不去搶!子豐,你知不知道我糜家商號從這里進鹽價錢是多少?每石八百錢!”
前面已經提到過了,蜀漢、東吳、曹魏三國的鹽政都是全部專賣制:鹽場歸國家所有,生產、運輸、銷售全部為國家掌控。
而自貢亭的鹽場因為關彝和劉禪的協議,實行的是就場專賣制:這里的鹽場屬于復興社。鹽生產出來后全部賣給國家。然后其他商人到這里向國家購買。
這個新制度的提出,確實遭到了蜀漢官僚體系尤其是司鹽校尉的激烈反對,但在關彝表示可以公開卓筒井技術并且劉禪當著朝廷官員背書:只此一例,絕不再開后。這個新制度才勉強得到了執行。
但是誰都知道最大的暴利是壟斷,以前蜀漢的司鹽校尉全權把控了蜀漢食鹽的生產、運輸、銷售。現在這份壟斷破了一個大口子,你說人家怎么高興得起來?所以司鹽校尉府給自貢亭的鹽定價極低!
實話實說,200錢一石這個價錢對于有伴生天然氣熬鹽的復興社來說,并不是無利可圖的。張遵就私下向關彝表示:扣除人工成本后,凈利潤可以達到100錢一石。最近這半年,自貢亭的食鹽產量累計已經達到了七萬石。復興社光是這一塊凈利潤就有七百萬。
但是這里面有七成是劉禪的,一成是黃皓的。復興社實際拿到手的只有一百四十萬!
錢賺得少一點倒是小事。本來關彝打的就是藏兵于此的打算:只要這里的鹽業生產能夠替他養活一萬以上的產業工人那就足夠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