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我把桌子吃了-《山溝書畫家》
第(1/3)頁
鉆研印學之人,往往書法造詣也不低,諸如之前提到的程邃,本身就是一個工于書畫的文人,近代印學大師沙孟海,在書法上的造詣也頗高。
鐘岳跟著李德明到了后邊的書舍之中,才看到,這位印章大家,是多么熱衷于自己的這門藝術。墻上、桌上、地上,到處都是散落著的朱印紙張,一些精品印章,制作完成之后,都用一個小夾子,夾在墻上的細線上,看上去就像是晾衣桿似的。
桌上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印章,毛氈上還放著筆墨,一處的宣紙,疊得跟小山一樣高。錢,到了李德明這個年紀跟資產,再往上添加,不過就是數字上的增加而已,今日得了這方印章,則是讓他心情大好。
“露兩手吧,現在年輕人太浮躁,早就把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都給丟光了,還認為是糟粕,這哪里是糟粕。”
“那我就獻丑了。”鐘岳拿起筆,雖然金農漆書采用的筆有些不同,但一般的筆,照樣能夠寫出漆書的風格來。
一旁的趙志民輕蔑地搖了搖頭,真是能順桿子往上爬啊。書法,不是用毛筆寫出來的東西那都可以稱之為書法的,刷油漆還用毛刷呢,那能叫藝術嗎?
鐘岳沾了沾墨水,慢慢靜下心來。
書法講究形神合一,注意力不集中,那寫出來的字,即便是再好,都會有失美感,貌合神離。經過金農的一段時間熏陶,鐘岳已經能夠很快進入狀態了。
李德明見到鐘岳握筆的姿勢,看樣子,是學過一些的。雖然作為一種藝術,原則上講,毛筆的握法,是個人喜好,怎么舒心怎么握,但要是攥成個拳頭,那樣子的姿勢,一定是個門外漢。
鐘岳落筆,行筆徐而緩,穩健的筆力,讓邊上的李德明眉頭一挑。
一個人運筆,就能看出他的功底到底有多深厚了。鐘岳一筆寫完,從來都是不去刻意修飾的,一般書法初學者,別說初學者,就是有些練了好幾年的,寫完之后還要去修修改改,失去了作品本身的神韻。
古道春風。
四個字躍然于紙上,鐘岳將筆往邊上一靠,這上好的宣紙,寫起來確實舒服啊。
“請李老指教。”
李德明回過神來,深吸了一口氣,“金農漆書,你這取法有些冷門吶。”
“書法不過當做興趣愛好,至于冷門冷門的,倒是沒有想過。”
李德明看著鐘岳的這副作品,點了點頭,“不錯,很有韻味。你這漆書,臨摹了幾年了?師從何人?”
“額……”瞎話編了一次,第二次就順溜許多了,“師從鄉里的一位老人家,練了三四年了。”
“看來你的老師也是一位高人,你落個款吧,我會替你刻一枚印章,當做是今日割愛的回報。”
鐘岳拿起一邊的小狼毫,在書作左側落款:鐘岳書。
這是最簡潔的落款了。
“鐘岳是吧,很好。志民,你帶著鐘岳去轉錢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