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德宣齋-《山溝書畫家》
第(1/3)頁
作為宣筆、宣紙、徽墨的發祥地,徽州存在不少文房四寶的商鋪。鐘岳之前聽張來福說過,德宣齋是徽州老牌的書齋了,賣的宣紙也是質量上乘,當初用毛邊紙,那是純屬練手,如今鐘岳要進步的方向,在于章法跟布局。
書法的魅力就在于此。可能從一幅經典之作中摘出一個字來,你會覺得這個字結構古怪,還有些不穩定的感覺,然而放在整幅作品中,又是那么的舒服,這就涉及到字與字之間的呼應跟聯系了。
有些是筆法上的連帶,有些則是結構上的支撐。
涉及這些的,已經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練習了,而是當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來看待了。毛邊紙的大小,已經很難容下這樣的尺幅了。
坐上公交車,才轉乘了兩站,便聽到手機又震動了一下。
不用想,肯定是顧秦發來的短信。
“黃老師說,如果你有空,周末可以去青少年宮,他會指點你書法。”
鐘岳看完短信,想了想黃明川,還是挺不錯的,便回信息道:“把黃老師的號碼給我,謝謝你了。”
不一會兒,又是叮咚一聲。
“想得美,你想去,周六周日去青少年宮就是了。”
鐘岳微微一笑,這家伙,真是任性啊。不過他也不是很在意是不是能得到黃明川的指點,漆書鼻祖都在系統呢,也不差這一句兩句的指點了。下了車,鐘岳點開手機中的地圖,現在的智能機真是方便很多,實時導航,連問路都省了。
跟著導航繞過兩個彎,鐘岳便看到靠近河岸的一處小小店面了。裝修倒是挺古雅的,看上去風吹日曬,那招牌都有些褪去了顏色。
“你好,有什么需要的?”
“買點宣紙。”
“哦,不好意思,我們這里的宣紙不單賣的。要買的話,只能買一刀。”
鐘岳看了看墻上不少的裝裱樣式,問道:“多少錢一刀?”
“兩百一刀,如果你需要的量多的話,價錢上可以優惠。”
“來三刀吧。”
中年男子眉頭一挑,有些驚訝地問道:“你要生宣還是熟宣?”
雖然練書法也有幾個月了,但是鐘岳還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書法教育,對于紙張的選擇也是一知半解的,“請問有什么區別嗎?”
店主眼皮跳了跳,現在年輕人,出手都這么大方么,動不動就來三刀,那可是三百張四尺大宣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