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化館,如今已經向游客開放。 作為徽州文化的承載,票價也控制地很低,本地市民可憑市民卡免費參觀,至于外地游客,全天票價也才十五,算是窮游的一大特色景點,每日的客流量也是很大。 鐘岳在門口展示了一下市民卡后,便進入了文化館之中。 原本放在最顯眼之處的石碑展柜,已經被撤了下來,隨之替代的,是一長排的老物件,鐘岳走近看去,都是一些宣筆、宣紙以及徽墨的制作道具,不由會心一笑。 文化名城,這些隨之即將消失的手藝,才是文化館值得珍藏的,也能讓普通民眾知道,原來古代造紙、制筆、煉墨,都這樣的步驟。這一點,鐘岳還是挺滿意張邵林這樣的做法的。 他不僅是學書法的,同樣也是制筆的手藝人,明白這些非物質文化的傳承,需要作出多么艱苦的保護。將這些放在文化館內,雖然不能真正將這些手藝傳承下去,但是至少,能讓人知道這些文化。 不至于等再過了幾十年,小孩子問起來,媽媽爸爸,這個紙是怎么來的啊,你只能苦笑地說,是從造紙廠來的。 雖然改進得很不錯,但是問題來了,他家那塊石碑,去哪兒了呢? “你好,我叫鐘岳,過來找張館長。” 一樓巡視的工作人員瞅了眼,這么年輕的小伙子,不像是領導干部啊,“你找張館長有什么事?” “是張館長讓我過來的。” 工作人員拿起對講機,嘀嘀咕咕了兩句,“你先等一下。” 過了兩分鐘,對講機那頭傳來信號,“帶到三樓辦公區。” 那人一愣,立馬微笑著說道:“這邊請。” 兩人穿過一號展廳,從一側封閉的工作專用通道走進去。工作人員拿出鑰匙,打開了門,“等電梯下來,您直接進去就好,三樓是禁止游客上去的,所以這扇門待會兒會關閉,您若是要出來的時候,請和三樓的工作人員說一聲,這樣我會在這里給您開門。” 電梯的門打開,鐘岳微笑道:“好的,謝謝了。” 鐘岳走進電梯,里邊是沒有按鈕的,是一部直達電梯。 電梯門自動關上后,便平穩地上升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