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觀鵝-《山溝書畫家》
第(1/3)頁
比賽的事情,鐘岳差不多已經拋之腦后了。之前參賽,也就是重在參與。之后被那頭版頭條一鬧,則是完全讓鐘岳對這比賽沒有什么興致了。
幾萬塊砸下去,炒得這么火熱,如果還拿不到第一,可能嗎?
不過這個比賽,獎金才微不足道的幾百塊,還沒有之前文化館開幕之時那種隨性之作來得豐厚,花這個錢,不值。不過反正不是他自己掏的腰包,管他呢。
暑期漸漸消散,山間晚風吹過,桃林間傳來颯颯之聲。
正是夏薯成熟之際。
離鐘家不遠的那戶人家,張光延,延叔兒子要成婚了,買來了不少喜帖,下午找鐘岳過來幫著寫寫喜帖,就拎來了一小麻袋新翻上來的番薯。
鐘岳在空地上堆起了柴火,燃盡之后,將四五個番薯煨在里邊。小時候經常這么吃,之后去縣里上學,就再也沒工夫品嘗這樣的美味了。那些校外那個柴油桶烤出來的紅薯,都是泡過糖水的,吃起來水水的,一點也沒有番薯原本的香糯。
番薯靠著炭火的溫度,需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完全熟透,鐘岳趁著這個時間,進入到系統之中。
觀摩神人九勢。
小楷筆法大成,鐘岳再全部領略了一邊各式墨韻,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他離真相越來越近了……
小楷大成,并不是說,已經再無進步的空間。書法之道,盡頭在何處?
是否達到書圣的水準,就是終點呢?
恐怕千百年來,沒有一個人可以告訴鐘岳這個答案。
有些人窮其一生,筆寫禿了一籮筐,結果在晚年,書風大變,又有更高的格局,這便是書法的樂趣了。
一個人的書風,是隨著年齡、閱歷、心境在變化的。
最后那一筆,鐘岳還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如果非要他說些什么,只能說很妙。
妙不可言。
妙到鐘岳無法去臨摹,無法去效仿,更別提解釋它了。
就像是對于生命的定義。
即便再如何有文字去闡釋,去論述,哪怕是長篇累牘地去論述,它都是顯得蒼白的,無法概括生命這個有趣的東西。
有些事情,它存在,不是為了讓人解釋而存在的。
沒有什么過多的收獲后,鐘岳只能掃興收場,準備再去拜訪拜訪王珣了。
進入了王氏族聚之地后,背景之中的院落之中,多了不少族人。不過和之前在古揚州街頭一樣,這些人都看不見鐘岳。
鐘岳穿弄而過,來到了王氏宗祠之前。王珣雙手扶著腰帶,腰背挺直地站在宗祠之前。
“見過王尚書。”
“不必多禮。”
“不知道學書一事,您考慮得如何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