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 書協來函-《山溝書畫家》
第(1/3)頁
坐在三蹦子上,鐘岳看著這條熟悉的回鄉路,仿佛真的是有一種恍若隔世之感。大都市、二線城市、小縣城再到鄉野,在鐘岳眼里不僅僅是高樓建筑的詫異,更是一種生活節奏上的不同。
滬上往來的地鐵、車輛,高架橋猶如盤龍繞柱般,將這個滬上層層環繞,長三角的東方明珠,太多的人在此謀生。
滬上富貴,居大不易。比起那價值上億的書齋,鐘岳還是喜歡小荷山下自己的這片天地。
“年輕人,我記得起來,你是到大屏鄉的吧?”
鐘岳回過神,笑道:“我上車的時候剛和您說呢,什么記起來了。”
“不是,我是說,幾個月前,我也拉過你。忘了?那時候你拎著個袋子,還說要練書法,忘了?”
鐘岳真記不得了,“忘了。這每天這么多客人,您都記得?”
“那怎記得清?不過像跑這樣長途的,聊得來,還是有些印象的。”
“哦,這樣啊。”鐘岳笑了笑,將手上的禮盒靠在車板上,這次回來,休息一下,調整心態才是主要。在滬上這個大都市里,即便鐘岳隱于書齋里,也難免被那樣飛快的都市節奏帶著跑,心難免有些浮躁。
這對于他的書法之道,是不利的。遠處小荷山的虛影已經顯露出來,不明朗,比起兒時,空氣差太多了。不過和滬上相比,徽州還是要干凈不少。這個干凈,并非指街道環境,而是一種心里的明凈。
車轱轆軋到了石子路上,不用看,就已經知道快到了。
“誒,這石子路,真是難開啊。”
鐘岳笑了笑,“挺好的。”
“還好呢,現在哪里還有這種路,澆一條水泥路難嗎?”
“澆水泥路不難,要拆了就難了。”
中年大叔單手握把,點了根煙,“澆路了好好的,拆他干嘛。”
看到村莊依稀的輪廓后,鐘岳便道:“就停這吧。”
“不差這幾腳路了,我送你到村里吧。”
“不用了,我想自己走走看看。”鐘岳將事先講好的十五塊錢拿出來,等待著大叔將車子停穩。
嚓!
一腳踩在許久未觸及到的石子路,是那樣親切。
鐘岳看著小荷山明朗了些許的山景,深吸一口氣。
田壟間,有的已經空空如也,只有間或成堆的秸稈。有的,還種著各式的蔬菜。有些摘了菜,剩余的根莖都留在地頭,隨其腐爛,等到來年春種,成了天然的肥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