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你找到魚鉤了嗎?-《山溝書畫家》
第(1/3)頁
寒冬料峭。
鐘岳呆在酒店,這幾日都不曾提筆,再入瑯琊王氏的時候,整個場景都變了。眼前的長江,潮平兩岸闊,向東而去,一去不復返。
鐘岳不僅感慨萬千,魏晉士族,江左風華。
書圣羲之,垂范百代。鐘岳看過蘭亭集序的真跡影印,然而盛唐之后,隨著太宗入土為安,真跡的下落一直就是個謎,有人說是隨太宗下葬了,也有人說被宦官偷走,流出宮外了,反正沒有一件真跡傳世。
瑯琊王氏,世代善書,名家輩出,然而大多所存墨跡都為臨本、摹本或者是刻本,真跡罕見,只有《伯遠帖》真跡存世,并被納入了三希堂法帖之一,也是唯一存世的珍本。另外二帖乃是書圣羲之以及其子獻之的臨本,行書的筆韻,無論是刻帖還是雙鉤填廓,根本無法傳達。
大江東去浪淘盡,站在大江河畔,鐘岳身上的漢服衣袂飄飄,宛若東晉士族才子,一旁的王珣年老昏聵,未將那官袍套在身上,而是穿了一身常服,坐在胡凳上垂釣。
“先生。”
“莫要叫我先生。我說過的,王氏筆法,不傳異姓之人,你我不必以師徒相稱。”
鐘岳拱手一禮,“您生于我前,聞道先于晚生,自然當得先生之稱,至于師徒名分,老師可以不認弟子,但是身為弟子的,不能不認您。”
王珣笑著搖頭嘆氣道:“好一個伶牙俐齒,去,將魚竿提起來。”
鐘岳看了眼一旁,居然還多出一根魚竿,便走過去,不知道今日這是做什么,每當場景變化的時候,總會有大事發生,不過是好是壞,鐘岳就不知道了。
他和王珣學書也好幾月了,如果說按照外界的算法,那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的時間,要精進書法,三年五載的,太正常不過了,這么點時間,能有什么提高,但是在這個系統里,鐘岳領先別人太多,連未出世的書圣手跡的影印,他都看過了,天下還有比他更幸運的人?
“先生,魚鉤……”
王珣須發花白,在那個年代,活到七十,真的是古來稀了,“噓,你打擾到我的魚兒了。”
鐘岳嘆了口氣,沒魚溝釣魚?讓我學姜太公,愿者上鉤?
這種沒鉤子的魚竿,釣龍蝦還差不多……
鐘岳坐在胡凳上,忍著性子就這樣坐著。他知道王珣這是有意而為之,而且結果也很明顯,這根本就釣不到魚。
兩人就這么坐著,每每鐘岳想說話的時候,王珣都立眉瞪眼,仿佛敢發出聲音,驚擾到了魚兒,這老頭子就會一耳光上來似的。
就這樣干坐了一個時辰,王珣這里頻頻得手,魚簍里釣上了三四條大魚,而鐘岳只能委屈地將魚餌送給魚吃。沒有魚鉤,根本不可能有這么蠢的魚一直死咬著不放,姜太公那直鉤好歹也有個鉤子啊,鐘岳這個連魚鉤也沒有……
第(1/3)頁